王明投機當領袖
莫斯科沃爾洪卡大街,一座俄羅斯大教堂對麵,有一所神秘色彩的院落。門口沒有掛牌,站著警衛,閑人莫入。不過,從不斷進出大門的黃皮膚、黑眼珠的中國青年可以判定,這兒也許是一所華人俄語學校。
這所學校的全稱,叫做“莫斯科中國勞動者中山大學”,簡稱“莫斯科中山大學”。
第一次公開宣布建立這所學校,是1925年9月7日,鮑羅廷在國民黨中央第66次政治會議上。他說,在莫斯科建立這所學校,是為中國革命培養人才。同年11月,這所學校便正式開學。
最初,學生是由中共中央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同選派的,所以學生中既有中共黨員,又有國民黨要人子女——既有鄧小平、廖承誌、烏蘭夫,也有蔣經國。後來,國共分裂,那裏便成了專門培養中國共產黨幹部的學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一建立,任命拉狄克為校長,他是波蘭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人物。副校長非常年輕,才24歲,年歲比有的學生還小,他不得不終日扳起麵孔,力求顯得老成一點。這個小夥子原名亞曆山大羅維奇·弗爾圖斯。1917年,他16歲加入俄共(布),化名米夫,從此就一直用這化名。
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對於中共的影響,其重要性不亞於黃埔軍校校長對於國民黨的影響。自從成為莫斯科中山大學副校長,米夫就專心研究中國革命的問題。他由此發跡。特別是校長拉狄克後來傾向托洛茨基,斯大林在1927年5月13日到中山大學發表講話時,批評了拉狄克。不久,拉狄克被撤職,米夫就任校長。緊接著,在1928年3月,米夫擔任共產國際東方部副部長(也有的說是擔任共產國際中國部部長、中國科負責人),從此他主管共產國際中共事務,成了中共的“上司”。
1927年初,米夫頭一回訪問中國。他是以率領“宣傳家代表團”的名義前來中國的。從年初至8月回國,他訪問了上海、廣州、武漢,目擊了中共在1927年的大動蕩,而且出席了中共“五大”,這一段經曆,成為這位“中國專家”的很重要的政治資本。
米夫來華時,配備了四個翻譯,內中的一個,便是他的得意門生王明。
王明這人,五短身材,精於心計,擅長文筆,講起話來卻大舌頭。他姓陳,名紹禹,字露清。他的“禹”字是“火”字旁的,誠如他的弟弟叫陳紹煒。不過,“火禹”畢竟太冷僻,他後來改用“陳紹禹”。用“紹禹”的諧音,取了筆名“韶玉”。至於王明這化名,是他1931年到蘇聯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時用的,竟以此名傳世。為了照顧讀者的閱讀習慣,本書提及1931年前的他也稱王明。
王明是安徽六安縣金家寨(今屬金寨縣)人,生於1904年,比米夫小三歲。1925年由上海大學去莫斯科中山大學,成為這所大學開張後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個,改名“波波維奇”,又叫“馬馬維奇”。很巧,給王明那個班講列寧主義課程的,便是米夫。王明聰穎,也很用功,迅速掌握了俄語,鑽研列寧主義理論,得到了米夫的讚賞。這樣,不到一年,王明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山大學“學生公社”主席。“學生公社”相當於學生會。這是王明政治生涯的起點。
米夫訪華,王明成了他的翻譯,那八個來月朝夕相處,使王明跟米夫變得親密無間。於是,王明成了米夫的心腹。
就在米夫離開中山大學的八個多月中,那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於斯大林的批評,校長拉狄克下了台,教務長阿古爾被任命為代理校長。他和學校聯共(布)黨支部書記謝德尼可夫相對抗,各拉一批教師、學生,形成“教務派”和“支部派”。不過,大部分中國學生不願參與兩派之爭,形成了校內的第三勢力。
米夫和王明回來之後,把第三勢力拉在自己身邊。隨著米夫聯合“支部派”壓垮“教務派”,米夫也就成了中山大學校長,王明出任支部局宣傳幹事。這樣,米夫掌握了中山大學大權,王明成了中國學生中的領導人物。
恰恰在這個時候,聯共(布)開展反對托洛茨基反對派的鬥爭。本來,這純屬聯共(布)內部事務,跟中國學生關係不大。可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一下子使中山大學成了“反托運動”的重點:在192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十周年慶典時,中山大學中國學生隊伍參加盛大遊行。隊伍經過紅場檢閱台時,學生們高呼“十月革命萬歲”、“斯大林萬歲”,可是忽然有中國學生高呼“托洛茨基萬歲”!
斯大林勃然大怒,指令米夫在中山大學開展“反托”、“肅托”運動。王明借助這場運動,“肅”掉了自己的敵手(很多人並非是托派)。王明以原有的第三勢力為基礎,日漸形成自己的小宗派。這小宗派自命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共二十八個,後來被人們稱為“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
“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是一個鬆散的集體,內中有不少人後來對中國革命作出有益的貢獻。他們通常是指:王保禮、王盛榮、王雲程、王稼祥、朱阿根、朱子純(女)、孫濟民、宋潘民、杜作祥(陳昌浩之妻)、陳紹禹(王明)、陳昌浩、陳原道、何克全(凱豐)、何子述、李竹聲、李元傑、沈澤民、汪盛荻、蕭特甫、張琴秋(沈澤民之妻)、張聞天(洛甫)、孟慶樹(王明之妻)、夏曦、秦邦憲(博古)、殷鑒、袁家庸、盛忠亮。據說,還有一個小同學也支持王明,可是觀點常動搖,算是“半個”,故又被人戲稱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不過,那時的王明,還隻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小打小鬧而已。
他頭一回在中共高層“露臉”,那是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的時候。米夫成為中共“六大”的幕後操縱者。王明作為米夫的翻譯,廣泛接觸了中共高層人物。就連斯大林接見中共領導人時,翻譯也由王明擔任。
王明1929年3月回到了上海。懷著雄心壯誌的他,最初被分配到上海滬西區,為中央秘密黨報作送報員兼采訪員,使他大有懷才不遇之感。四個月後,他擔任中共滬東區委宣傳幹事。又過三個月,調任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