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縣城頭槍聲響(1 / 3)

宿縣城頭槍聲響

淮北平原蒼煙深處有一個不大的集鎮,地圖上稱臨渙集。臨渙集裏有一座唐代的建築叫文昌宮。它原名叫“尚書宮”,又名“藏書宮”,顧名思義,這裏一定與讀書人及文化事業有著曆史的淵源。不過那都是遙遠的事情了。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這座雕簷畫棟的古建築荒煙衰草,冷僻煢煢,沒有了琅琅的詩雲子曰,也沒有了孤傲的幗巾學究……終於有一天,無尚繁榮的日子像彗星一樣突然出現在它的頭頂,盡管隻有短短的十來天時間,但在它漫長的荒涼歲月裏卻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這裏住進了三個人:一個高大,一個肥壯,一個精小。正是這三個人物,左右著不遠處上百萬部隊生死決戰的成敗,決定著中原人民解放事業的進程。特別是那個精力充沛的小個子在以後的歲月裏對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東方古國產生的深刻影響,無疑將是未來的史學家們津津有味的研究專題。

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設在這裏。

正廳整麵北牆上覆蓋了一層地圖,紅的藍的線條在上麵交叉糾葛,如氣象圖上的風雲趨向。五六支三四尺長的巨形蠟燭亭亭玉立,一朵朵火焰歡快地翩翩躍動,相互比賽般地大放光明。

陳毅在打電話,對著話筒放開嗓門又笑又叫,旁若無人。鄧小平坐在桌子旁邊,饒有興味地欣賞著陳毅那隻且揮且舞的手臂,看他如何變魔術似的撒豆成兵。

陳毅的聲音太大,震得房子嗡嗡的。抗幹擾能力非同一般的劉伯承也頂不住了。他收起放大鏡離開地圖,抬頭望了望陳毅。他發現陳毅那雙笑眯眯的眼睛很有魅力。

陳毅在給包圍了宿縣的中野三縱副司令員劉昌毅打電話。

打下宿縣是要有膽識、有決心的。

攻取宿縣,切斷津浦,完成對徐州之敵的戰略包圍,11月9日、10日,毛澤東迭電指示陳毅、鄧小平,要他們迅速切斷徐蚌路,拿下宿縣,電文結尾都有“至要至盼”四個大字,可見心情之焦迫。

正是那一天,11月10日,杜聿明從南京飛往徐州,蔣介石向徐州戰場派去了他以為可以力挽狂瀾的股肱之臣;劉伯承到達中野指揮部亳縣,會師陳、鄧,解放軍的南線決戰又增加了一位軍中俊傑;蔣介石令他的精銳主力第十二兵團投入徐蚌會戰;毛澤東命令他的中野二縱、六縱等部火速跟進,逶迤東來……

也正是在同一天,陳毅、鄧小平下達了徐蚌線作戰命令。中野陳賡、謝富治的四縱在華野三縱、兩廣縱隊的協同下,於宿縣以北向徐州方向發起攻擊;中野陳錫聯的三縱和秦基偉的九縱一部則不惜一切,開始奪取徐蚌線上的堅城宿縣。

劉峙總怕徐州有失,命孫元良第十六兵團離開宿縣去徐州護駕。而邱清泉探得當麵之敵華野三縱、兩廣縱隊紛紛南下,以為是去圖謀黃維,他們機關算盡,卻失了一著:沒想到解放軍有這麼大的胃口,竟要切斷津浦線關門打狗。

此刻,宿縣已經被團團包圍。

陳毅在電話裏向劉昌毅問清攻城部署情況後,又問:“兵力夠不夠?”

“夠了!”劉昌毅把陳毅的詢問當成客套。要講兵力,當然多多益善,可你陳司令拿得出來嗎?西線戰場,南堵李延年、劉汝明,北擾徐州,西擊黃維,哪兒都捉襟見肘啊!

“要不要增加點兒兵力?”陳毅放心不下。

“不要了!”劉昌毅很肯定,像遠行的兄弟怕增加家裏的負擔,盡量不向兄長開口。

“還要點兒什麼嗎?要不要炮?”

宿縣是古城,一看那黑魃魃的城牆就令人生畏。炮當然是個好東西。劉昌毅想了想,喃喃地說:“司令員,如果有炮彈的話,給上幾門炮當然好。”他不抱太大希望,中野司令部有多少炮兵他心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