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卷第一(3 / 3)

宋人聞之,夙興夜寐,早朝晏退,吊死問疾,戮力宇內,三年,歲豐政平。向使宋人不聞君子之語,則年穀未豐,而國家未寧。《詩》曰:“弗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此之謂也。

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為崇。”大夫請用三牲焉。王曰:“止,古者先王割地製土,祭不過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不祭焉。仲尼聞之曰:“昭王可謂知天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楚昭王之時,有雲如飛鳥夾日而飛,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馹(rì日),東而問諸太史州黎,州黎曰:“將虐於王身,以令尹、司馬說焉,則可。”令尹、司馬聞之,宿齋沐浴,將自以身禱之焉。王曰:“止,楚國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脅也;其有令尹、司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脅有疾,轉之股肱,庸為去是人也。”

邾文公卜徒於繹,史曰:“利於民,不利於君。”君曰:“苟利於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與焉。”侍者曰:“命可長也,君胡不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於繹。

楚莊王見天不見妖而地不出孽,則禱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過於天,必不逆諫矣。安不忘危,故能終而成霸功焉。

湯曰:“藥食先嚐於卑,然後至於貴,藥言先獻於貴,然後聞於卑。”故藥食嚐乎卑,然後至於貴,教也;藥言獻於貴,然後聞於卑,道也。故使人味食然後食者,其得味也多;使人味言然後聞言者,其得言也少。是以明王之於言,必自他聞之,必自他擇之,必自他取之,,必自他藏之,必自他行之。故道以數取之為明,以數行之為章,以數施之萬物為藏。是故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而以耳。

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管饒犯我以義,違我以禮,與處不安,不見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時爵之。申侯伯,吾所欲者勸我為之,吾所樂者先我行之,與處則安,不見則思,然吾有喪焉,必以吾時遣之。”大夫許諾。乃爵管饒以大夫,贈申侯伯而行之。

申侯伯將之鄭,王曰:“必戒之矣,而為人也不仁,而欲得人之政,毋以之魯、衛、宋、鄭。”不聽,遂之鄭,三年而得鄭國之政,五月而鄭人殺之。

趙簡子與欒激遊,將沈於河,曰:“吾嚐好聲色矣,而欒激致之;吾嚐好宮室台榭矣,而欒激為之;吾嚐好良馬善禦矣,而欒激求之;吾好士六年矣,而欒激未曾進一人,是進吾過而黜吾善也。”

或謂趙簡子曰:“君何不更乎?”簡子曰:“諾。”左右曰:“君未有過,何更?”君曰:“吾謂是諾,未必有過也,吾將求以來諫者也;今我卻之,是卻諫者,諫者必止,我過無日矣。”

韓武子田,獸已聚矣,田車合矣,傳來告曰:“晉公薨。”武子謂欒懷子曰:“子亦知吾好田獵也,獸已聚矣,田車合矣,吾可以卒獵而後吊乎?”懷子對曰:“範氏之亡也,多輔而少拂,今臣於君輔也,儡於君拂也,君胡不問於儡也?”武子曰:“盈,而欲拂我乎?而拂我矣,何必儡哉?”遂輟田。

師經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潰之。文侯顧謂左右曰:“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當烹。”提師經下堂一等,師經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師經曰:“昔堯、舜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違;桀、紂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違之;臣撞桀、紂,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釋之,是寡人之過也。懸琴於城門,以為寡人符,不補旒,以為寡人戒。”

齊景公遊於蔞,聞晏子卒,公乘輿素服馹而驅之,自以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於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矣,至,伏屍而號曰:“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國,不加寡人,而加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矣!”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於今十有七年,未嚐聞吾過不善,今射出質,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對曰:“此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食諂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我為臣。”是時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

章歸,魚乘塞塗,撫其禦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今諸臣諂諛以幹利,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於君,未見於眾,而受苦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固辭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遺行也。”

夫天之生人也,蓋非以為君也;天之立君也,蓋非以為位也。夫為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顧其人,是不承天意,忘其位之所以宜事也。如此者,《春秋》不予能君,而夷、狄之。鄭伯惡一人而兼棄其師,故有“夷、狄不君”之辭,人主不以此自少惟,既以失實,心奚因知之。故曰:“有國者不可以不學《春秋》。”此之謂也。

齊人弑其君,魯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殺其君乎?”師懼曰:“夫齊君治之不能,任之不肖,縱一人之欲,以虐萬夫之性,非所以立君也;其身死,自取之也。今不愛萬夫之命,而傷一人之死,奚其過也?其臣已無道矣,其君亦不足惜也。”

孔子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泰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一,伐無道,刑有罪,一動而天下正:其事正矣。春致其時,萬物皆及生;君致其道,萬人皆及治。周公戴己,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尊君卑臣者,以勢使之也。夫勢失則權傾,故天子失道則諸侯尊矣,諸侯失政則大夫起矣,大夫失官則庶人興矣。由是觀之,上不失而下得者,未嚐有也。

孔子曰:“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德不亡,周德不作;周德不亡,《春秋》不作;《春秋》作而後君子知周道亡也。”故上下相虧也,猶水火之相滅也,人君不可不察,而大盛其臣下,此私門盛而公家毀也,人君不察焉,則國家危殆矣。管子曰:“權不兩錯,政不二門。”故曰:“脛大於股者難以步,指大於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國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亂,在君之行賞罰也。賞當則賢人勸,罰得則奸人止,賞罰不當,則賢人不勸,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爭爵祿,不可不慎也。夫賞賜讓與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罰殺戮者,人之所惡也,臣請當之。”君曰:“善,子主其惡,寡人行其善,吾知不為諸侯笑矣。”於是宋君行賞賜,而與子罕刑罰。國人知刑戮之威,專在子罕也,大臣親之,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專其政。故曰:“無弱君而強大夫。”老子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