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與學習 一 我們的工作原則
最近我們對於店務有比較充分的討論,除具體問題的研究外,特提出三句口號,作為我們此後向前努力的總原則:
第一是促進大眾文化,我們大家所共同努力的這個文化機關,一向是站在前進的立場,這是同人們所知道的,但是所謂前進,並不是使自己跑開大眾很遠,把大眾遠遠地拋在後麵,我們必須注意到最大多數的群眾在文化方麵的實際需要,我們必須用盡方法幫助最大多數的群眾能夠提高他們的文化水準,我們必須使最大多數的群眾都能受到我們文化工作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出版方麵,不能以僅僅出了幾本高深理論的書,就認為滿足,必須同時顧到全國大多數人的文化食糧的需要,就是落伍群眾的文化食糧的需要,我們也要盡心力使他們得到相當的滿足,我們深信為著國家民族的利益,我們的任務是要使最大多數的同胞在文化水準方麵能夠逐漸提高與普及,這對於整個國力的提高是有著很大的效力。所以促進大眾文化,是我們的第一個口號。
第二是供應抗戰需要。我們當前最神聖的偉大任務是爭取抗戰勝利,我們所努力的文化工作必須供應抗戰需要。自抗戰爆發一年多以來,我們所出版的有關抗戰的書報,固已不少,但是我們還深深地感覺到很不夠,我們深深地感覺到還沒有充分注意淪陷區域中的廣大民眾的文化上的急迫需要,沒有充分注意前方千百萬士兵在文化上的急迫需要,我們要使文化的工作更能供應抗戰的需要,更充分地增加廣大民眾與士兵對於民族的意識,更充分地增加廣大民眾與士兵對於抗戰的熱烈情緒,所以供應抗戰需要是我們的第二個口號。
第三是發展服務精神。生活書店可以說是服務社會起家的。生活書店的前身是生活周刊社所附設的書報代辦部,是完全以對讀者盡義務為宗旨的,當時生活周刊社不但為讀者代辦書籍和報紙而已,其實對於讀者的種種需要隻要是我們的力量辦得到的沒有不竭盡心力為他們服務。最有趣的是有的讀者有因為夫人要生產,托我們代為物色好的產科醫院,有的讀者有因為吃官司,托我們代為介紹可靠的律師,乃至遠在南洋的讀者,因為母親和夫人要買國內的綢緞衣料,也委托我們,代為選購,我們無一事不是盡我們的心力做去,以最誠懇的心情做去。隻須於讀者有點幫助。我們從來不怕麻煩,不避辛苦,誠心懇意地服務。我們的這種服務精神,引起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群眾的深刻同情,於是對於我們文化事業給與非常熱烈的讚助。他們對於我們書報特別信任,(同時當然也因為我們所出的書報有正確的內容)我們的文化事業便由此一天天向前發展起來,我們現在不但保持我們對於社會的這種傳統的服務精神,而且還要盡量發展這種傳統的服務精神,由此使我們的文化事業得到更大的開展,由此使我們的工作對於國家民族有更普遍而深刻的貢獻。所以我們的第三個口號,是發展服務精神。
促進大眾文化,供應抗戰需要,發展服務精神,這是我們在現階段,一切工作上的總的原則。我們大家要在這總的原則之下努力邁進! 二 工作實踐中的學習
本店同人向來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學習的興趣相當的濃厚。學習本來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學校中的學習,一種是職業界中的學習。職業界中的學習還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業餘的部分;還有一個是在職業工作中的部分。在學校時期的學習,一般地說來,可以說是用全部分的時間於學習課程,可有一定的上課時間,有一定的課本,有教師對學生按時解說的形式。在職業界時期的學習,便不可能和學校時期采用完全相同的形式。其中在業餘時間的學習,如參加讀書會演講會等等,似乎仍與學校時期的情形相近,但是已須特別偏重自動學習的成份,在實際上也須采用比較更靈活的辦法。講到職業工作時間的學習,就更沒有顯著的學習形式,而須特別注意自動學習精神。在學校裏,教師的主要部分的時間,都全用在解說,學生的主要部分的時間,都全用在聽講。在一個職業機關裏,全體同事的主要部分的時間,都全用在辦公,在事實上不可能有像學校時期那樣的學習形式。但這卻不是說,在“辦公”的時間就沒有學習的意義:恰恰相反。我們既不是在學校裏,而是在一個辦事的職業機關裏,正是要特別注意工作實踐中的學習。我們對於學校裏的學習,對於業餘讀書等自修工作的學習,都很容易明瞭或認識它有著學習的意義,但是一想到學習,往往隻想到這一類的學習,對於工作實踐中的學習意義,似乎容易忽略,所以有特別提出來研究的必要。
關於工作實踐中的學習,就本店的情形說,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的:
第一、有人批評本店的工作學習還隻是學徒式的學習,這一點固然不能說沒有片麵的理由,但是我們要知道同人中負責比較重的都也在極忙的狀況中勉力工作,工夫原極不易抽出,所以對於“有係統的教授”往往力不從心,這是事實問題。不過我希望學習者卻不必以此自餒,因為在工作的時候,遇有任何事情不懂,盡管向有關的同事詢問,多多注重自我學習。在真正學徒式的學習,做師傅的是沒有答複說明的責任,(至少事實上是如此)隻是由學徒自己摸索。我們至少可把比較熟練的同事當做顧問,當做道爾頓製中的教師。(道爾頓製中的教師,就隻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遇有困難非學生自己所能解決,向教師提出時,才幫同解決,仍以學生自動的努力為主,做教師的隻是立於協助的地位。)
第二、要預存在工作中學習的態度,然後在學習中才能發生學習的結果。譬如抄寫一封信吧,寫的時候馬馬虎虎,瞎搨一陣,至少並無意使自己寫得好些,這樣抄了一百封信,末了一封的字,還是要和最初的那一封的字差不多:同樣費時間寫,隻要在寫的時候,稍稍存著學習的態度,一定是能夠越寫越進步的。我們有許多事要做,固然用不著特別費時間來練字,但是如果在辦公中把字逐漸寫得比以前好些,容易看些,就是將來把自己造成中國高爾基,印刷所的排字工友也要謝謝你的。又例如在抄信時,不動天君地呆抄,是一種寫法,同時還能用些腦子注意信的內容,信內所應付的事情和適當的措辭,使自己也能藉此增加些辦事的經驗與起稿的能力,這又是一種寫法。前一種是學習效用很少,後一種卻是學習效用很大。這差異隻是肯不肯在工作實踐中學習。這裏隻是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其他比較複雜的工作,可以類推。
第三、工作實踐中的學習,不但是同事的學習,即辦事技術上的學習,同時還有對人的學習。在一個職業機關裏,責任愈重的人,對於人的應付或處理也愈複雜,所以我們不但要學習如何把事辦得好,同時還要注意如何與人相處得好,這不是學習如何敷衍人,是要學習如何與人合作,但是要學習如何待人接物,乃至細心觀察對於同事工作的分配,對於同事工作效率的增進,盡管自己在目前並不負有指導或領導的責任,也應該切實注意,以備將來自己負到這種責任時可以左右逢源,不至臨渴掘井。
工作實踐中的學習,包含內容很多,這裏隻是先舉出三點來,與全體同人共勉。 三 工作與學習的問題
據我所直接聽到,似乎對於工作與學習的問題,同人間多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這不同的看法,多少引起了意見和態度方麵的差異,——雖然是很輕微的,卻仍值得我們提出來研究。
這個問題原來是不應該成為問題。本店是事業的機關,不是單純的學校,當然是應該“工作第一”。依我們的人事方麵的領導機構——人事委員會——所慎重規定的“員工懲戒細則”,“工作成績惡劣者”得予以停職的處分,這足以表示我們對於工作是異常重視的。在事實上,我們平日所提拔的幹部,我們平日加重某些同事的責任,(即調任比較重要的職務)工作成績的優越都是一個極重要因素。此外在每隔若幹時即須填注的考績表,對於工作也是顯得非常重要的。最近一次的薪水的調整所考慮的三個因素,除列在第三位服務年數外,職務上的責任輕重列在第一位,工作成績列在第二位,其實職務上責任的加重,也是由工作成績的優越來的,所以在考績上也很顯然的是以“工作第一”,為最重要的因素。我們這一群文化工作者的集合,不是靠任何封建的關係,也不是大家聚攏來做“飯桶”,我們是為著文化事業而集合的,我們當然是要重視工作,我們如果對工作不負責,如果對工作馬馬虎虎,拆拆爛汙,我們這一群的集合便沒有意義了。但是我們“工作第一”不但不反對學習,而且要提倡學習,尤其是我們都是青年工作者,青年工作者要常在進步的途程上向前邁進,因為我們要使青年工作者能由學識經驗的增加而漸漸加重他們的責任,非常在學習中求進步不可。學習是進步的源泉,進步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這兩方麵是應該相成相輔而不應該相妨相礙的。與工作有直接關係的學識技能,對於工作效率的增進,固然有著密切關係,即業餘對於其他方麵學識經驗的培養,對於工作效率的增進,也是有著間接的關係。
原來是不應該成為問題而竟成為問題,這裏麵究竟有著什麼漏洞呢?這漏洞是在於有些同事對於工作和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與態度。有些同事把認真工作視為“事務主義”,好像因為討厭“事務主義”而即可輕視事務,也即可輕視工作。這是大錯而特錯!所謂“事務主義”是指除了做著事務外,即不顧學習,不想進步,而不是說事務可以馬虎,猶之我們反對“唯武器論”並非輕視武器,而是反對有些人除了武器之外,把其他重要因素如民眾的力量等等一概抹煞。因為有著這樣的誤解,所以對工作漸漸發生不負責的態度,“放工”的鍾點一到,沒有寫完的信即擱筆不寫,即令在短時間可以結束的事也硬擱起來!同時把學習和工作分離,盡管能讀幾本書(讀書當然是好的,毛病在下文),而對工作卻存著馬馬虎虎不負責的態度,在另一方麵,雖有些人重視工作(這是對的),但卻忽視業餘的學習或閱讀,結果即使原來的工作在熟練上不無收獲,但要再進一步,能夠負起更重要的工作,卻不容易,這在個人方麵固然是一種損失,在培養幹部方麵,在提拔幹部方麵,也發生了問題。這兩方麵的弊病,不但不自覺其弊病,反而彼此不免“輕視”(這兩字也許說得重些,但至少是彼此間都存著自己完全對別人完全不對的心理)。
上段所舉的例子也許為著便於說明,不無誇大之處,我不相信我們同人之間真有這樣顯著的弊病,即偶而有之,也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但是我已不免感覺到這種“微波”所引起的缺憾,所以特為提出來談談,如果同人中覺得我所提出的這“微波”是無病的呻吟,那是我所最欣喜不過的,希望我們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四 尊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