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平雖頗好看書,總不免好名好勝之見參預其間,是以無孟子深造自得一章之味,無杜元凱優柔饜飫一段之趣,故到老而無一書可恃,無一事有成。今雖暮齒衰邁,當從“敬”、“靜”、“純”、“淡”四字上痛加工夫,縱不能如孟子、元凱之所雲,但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亦稍足自適矣。壬子

處逆境之道,惟《西銘》“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勇於從而順令者,伯奇也”等句,最為親切。壬子

偶作聯語以自箴,雲:“禽裏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一本《孟子?夜氣章》之意,一本《論語?疏水曲肱章》之意,以絕去梏亡營擾之私。

本朝博學之家,信多閎儒碩士,而其中為人者多,為己者少。如顧、閻並稱,顧則為己,閻則不免人之見者存。江、戴並稱,江則為己,戴則不免人之見者存。段、王並稱,王則為己,段則不免人之見者存。方、劉、姚並稱,方、姚為己,劉則不免人之見者存。其達而在上者,李厚庵、朱可亭、秦味經,則為已之數多,紀曉嵐、阮芸台,則不免人之見者存。學者用力,固宜於幽獨中,先將為己為人之界分別明白,然後審端致力。種桃得桃,種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生、能自鬯茂者也。戊午十一月。

邵子所謂觀物,莊子所謂觀化,程子所謂觀天地,生物氣象,要須放大胸懷,遊心物外,乃能絕去一切繳繞鬱悒、煩悶不寧之習。戊午十一月。

讀書之道,朝聞道而夕死,殊不易易,聞道者必真知而篤信之。吾輩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無把握,焉能聞道?己未二月。

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己未二月。

傍夕與子序登樓,論老年用功,不可有驕氣暮氣。己未三月。

念不知命、不知禮、不知言三者,《論語》以殿全篇之末,良有深意。若知斯三者,而益之以《孟子》“取人為善,與人為善”之義,則庶幾可為完人矣。己未三月。

聞子序談“養氣章”末四節,言孔子之所以異於伯夷、伊尹者,不在高處,而在平處;不在隆處,而在汙處。汙者,下也;平者,庸也。夷、尹之聖,以其隆高而異於眾人也。宰我之論,堯、舜以勳業而隆,孔子以並無勳業而汙。子貢之論,百王以禮樂而隆,孔子以並無禮樂而汙。有若之論,他聖人以出類拔萃而隆,孔子以即在類萃之中,不出不拔而自處於汙,以汙下而同於眾人。此其所以異於夷、尹也,此其所以為生民所未有也。己未三月。

讀東坡“但尋牛矢覓歸路”詩,陸放翁“斜陽古柳趙家莊”詩,杜工部“黃四娘東花滿蹊”詩,念古人胸次瀟灑曠遠,毫無渣滓,何其大也!餘飽曆世故,而胸中猶不免計較將迎,何其小也!沈吟玩味久之。己未四月。

思夫人皆為名所驅,為利所驅,而尤為勢所驅。當孟子之時,蘇秦、張儀、公孫衍輩,有排山倒海、飛沙走石之勢,而孟子能不為所搖,真豪傑之士,足以振曆百世者矣。己未五月。

為人之道四知,天道有三惡。三惡之目曰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貳者,多猜疑也,不忠誠也,無恒心也。四知之目,即《論語》末章之“知命、知禮、知言”,而吾更加以“知仁”。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達者四達不悖,遠近信之,人心歸之。《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禮》雲:“推而放諸四海而準,達之謂也。”我欲足以自立,則不可使人無以自立;我欲四達不悖,則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達人之義也。孔子所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所雲“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則識大量大,不知此則識小量小。故吾於三知之外,更加“知仁”,願與沅弟共勉之。沅弟亦深領此言,謂欲培植家運,須從此七者致力也。己未五月。

讀書之道,杜元凱稱,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若見聞太寡,蘊蓄太淺,譬猶一勺之水,斷無轉相灌注、潤澤豐美之象,故君子不可以小道自域也。己未五月。

與子序言聖人之道,亦曰學問、閱曆漸推漸廣,漸習漸熟,以至於四達不悖。因戲稱曰:鄉人有終年賭博而破家者,語人曰:“吾賭則輸矣,而賭之道精矣。”從來聖賢未有不由勉強以幾自然,由閱曆悔悟以幾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勞餓乏,拂亂動忍”等語曰:“若要熟也,須從這裏過”。亦與賭輸而道精之義為近。子序笑應之。己未五月。

餘近日常寫大字,微有長進,而不甚貫氣,蓋緣結體之際不能字字一律。如或上鬆下緊,或上緊下鬆,或左大右小,或右大左小。均須始終一律,乃成體段。餘字取勢,本係左大右小,而不能一律,故恒無所成。推之作古文辭,亦自有體勢,須篇篇一律,乃為成章。辦事亦自有體勢,須事事一律,乃為成材。言語動作亦自有體勢,須日日一律,乃為成德。否則,載沉載浮,終無所成矣。己未六月。

作書者宜臨貼、摹帖;作文作詩皆宜專學一家,乃易長進。然則作人之道,亦宜專學一古人,或得今人之賢者而師法之,庶易長進。己未八月。

德成以謹言慎行為要,而敬、恕、誠、靜、勤、潤六者,缺一不可;學成以三經、三史、三子、三集爛熟為要,而三者亦須提其要而鉤其元;藝成以多作多寫為要,亦須自辟門徑,不依傍古人格式;功成以開疆安民為要,而亦須能樹人、能立法,能是二者,雖不拓疆、不澤民,不害其為功也。四者能成其一,則足以自怡。此雖近於名心,而猶為得其正。己未八月。

念天道,三惡之外,又覺好露而不能渾,亦天之所惡也。己未九月。

餘複胡中丞信中有雲:“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袚不祥。”似頗有意義,而愧未能自體行之。己未九月。

凡人涼薄之德,約有三端,最易觸犯:聞有惡德敗行,聽之娓娓不倦,妒功忌名,幸災樂禍,此涼德之一端也;人受命於天,如臣受命於君,子受命於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謀置其身於高明之地,譬諸金躍冶而以鏌鋣、幹將自命,此涼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濁,口不臧否者,聖哲之用心也,強分黑白、過事激揚者,文士輕薄之習、優伶風切之態也,而吾輩不察而效之,動輒區別善惡,品第高下,使優者未必加勸,而劣者幾無以自處,此涼德之三端也。餘今老矣,此三者尚加戒之。己未九月。

君子有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材,誘人日進,二樂也;動勞而後憩息,三樂也。己未九月。

孔子所謂“性相近,習相遠”、“上智下愚不移”者,凡事皆然。即以圍棋論,生而為國手者,上智也;屢學而不知局道,不辨死活者,下愚也。此外,則皆相近之姿,視乎教者何如。教者高則習之而高矣,教者低則習之而低矣。以作字論,生而筆姿秀挺者,上智也;屢學而拙如薑芽者,下愚也。此外,則皆相近之姿,視乎教者何如。教者鍾、王,則眾習於鍾、王矣;教者蘇、米,則眾習於蘇、米矣。推而至於作文亦然,打仗亦然,皆視乎在上者一人之短長,而眾人之習隨之為轉移。若在上者不自咎其才德之不足以移人,而徒致慨上智之不可得,是猶執策而歎無馬,是真無馬哉!己未十月。

李申甫自黃州歸來,稍論時事。餘謂當豎起骨頭,竭力撐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聯雲:“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二根窮骨頭。”用自警也。餘生平作自箴聯句頗多,惜皆未寫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聯雲:“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曾用木板刻出,與此聯頗相近,因附識之。己未十月。

夜閱《荀子》三篇。三更盡睡,四更即醒。又作一聯雲:“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至五更,又改作二聯。一雲:“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一雲:“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閑的光陰。”己未十月。

今夜醒後,心境不甚恬適,於愛、憎、恩、怨未能悉化,不如昨夜之清白坦蕩遠甚。夫子所稱日月。至焉者,或亦似此乎?己未十月。

近日之失,由於心太弦緊,無舒和之意。以後作人,當得一“鬆”字意味。日來,每思吾身,能於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進境。十“三”字者,謂三經、三史、三子、三集、三實、三忌、三薄、三知、三樂、三寡也。三經、三史、三子、三集、三實,餘在京師,嚐以扁其室。在江西,曾刻印章矣。三忌者,即所謂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也。三薄者,幸災樂禍,一薄德也;逆命億數,二薄德也;臆斷皂白,三薄德也。三知者,《論語》末章,所謂“知命、知禮、知言”也。三樂者,即前所記讀書聲出金石,一樂也;宏獎人材,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三寡者,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十“三”字者,時時省察,其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者乎?己未十一月。

聖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積善餘慶,其所言者也;萬事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禮、樂、政、刑、仁、義、忠、信,其所言者也;虛無清靜、無為自化,其所不言者也。吾人當以不言者為體,以所言者為用;以不言者存諸心,以所言者勉諸身,以莊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自克,其庶為聞道之君子乎!己未十一月。

日來,心緒總覺不自在,殆孔子所謂“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也。軍中乃爭權挈勢之場,又實非處約者所能濟事。求其貞白不移,淡泊自守,而又足以驅使群力者,頗難其道爾!己未十二月。

孔子所謂“下學上達”,達字中必自有一種洞徹無疑意味,即蘇子瞻晚年意思深遠,隨處自得,亦必有脫離塵垢、卓然自立之趣。吾困知勉行,久無所得,年已五十,胸襟意識,猶未免為庸俗之人,可愧也已。己未十二月。

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所望之時。佛氏因果之說,不可盡信,亦有有因而無果者。憶蘇子瞻詩雲:“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吾更為添數句雲:“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中含不盡意,欲辨已忘言。”己未十二月。

與作梅暢論《易圖》及風水之說,又論天下之理,惟易簡乃可行,極為契合。庚申正月。

此身無論處何境遇,而“敬、恕、勤”字無片刻可弛。苟能守此數字,則無入不自得,又何必斤斤計較得君與不得君、氣誼孤與不孤哉!

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曠達,蕭然自得者,與之相處,砭吾之短。其次,則博學能文,精通訓詁者,亦可助益於我。庚申正月。

讀書之道,以胡氏之科條論之,則經義當分小學、理學、詞章、典禮四門;治事當分吏治、軍務、食貨、地理四門。庚申三月。

凡事皆有至淺至深之道,不可須臾離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其目曰: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古人格言盡多,要之每事有第一義,必不可不竭力為之者。得之如探驪得珠,失之如舍本根而圖枝葉。古人格言雖多,亦在乎吾人之慎擇而已矣。庚申四月。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倶要好師、好友、好榜樣。庚申四月。

聞季高說有孝子孝婦二人,因其家火起,舁其母靈柩於外。二人平日皆不以力著,婦尤孱弱,誠至則神應,一也;情急則智生,二也;勢激則力勁,如水之可以升山,矢之可以及遠,三也。因是以推,則天下無不可為之事矣。庚申四月。

諸生呈繳工課。餘教以“誠”、“勤”、“廉”、“明”四字,而“勤”字之要但在好問好察雲雲兩事,反複開導。庚申五月。

九弟諫餘數事,餘亦教九弟靜虛涵泳,蕭然物外。庚申五月。

餘身旁須有一胸襟恬淡者,時時伺吾之短,以相箴規,庶不使矜心生於不自覺。庚申七月。

夏弢甫言“朱子之學得之艱苦,所以為百世之師”二語,深有感於餘心。天下事未有不艱苦中得來而可久可大者也。庚申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