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課程十二條道光二十二年在京日記
一、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驗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務外為人。
五、讀史。丙申年購《念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惜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圈點十葉,間斷不孝。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諭曰:“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無亡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誌。
十一、作字。飯後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十二、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保守平安歌三首鹹豐二年,在湖南湘鄉本籍作
第一、莫逃走
眾人謠言雖滿口,我境切莫亂逃走。我境僻處萬山中,四方大路皆不通。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處可避亂。
走盡九州並四海,惟有此處最自在。別處紛紛多擾動,此處卻是桃源洞。若嫌此地不安靜,別處更難逃性命。
隻怕你們太膽小,一聞謠言便慌了。一人倉忙四山逃,一家大小泣嗷嗷。男子縱然逃得脫,婦女難免受煎熬。
壯丁縱然逃得脫,老幼難免哭號咷。文契縱然帶著走,錢財不能帶分毫。衣服縱然帶著走,豬牛難帶一根毛。
走出門來無屋住,躲在山中北風號。夜無被鋪床板凳,日無鍋甑切菜刀。受盡辛苦破盡財,其實賊匪並未來。
隻因謠言自驚慌,惹起土匪吵一場。茶陵道州遭土匪,皆因驚慌先徙走。其餘各縣逃走人,多因謠言嚇斷魂。
我境大家要保全,切記不可聽謠言。任憑謠言風浪起,我們穩坐釣魚船。一家安穩不吃驚,十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當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本鄉本土總不離,立定主意不改移。地方公事齊心辦,大家吃碗安樂飯。
第二、要齊心
我境本是安樂鄉,隻要齊心不可當。一人不敵二人智,一家不及十家強。你家有事我助你,我家有事你來幫。
若是人人來幫助,扶起籬笆便是牆。隻怕私心各不同,你向西來我向東。富者但願自己好,貧者卻願大家窮。
富者狠心不憐貧,不肯周濟半毫分。貧者居心更難說,但願世界遭搶劫。各懷私心說長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縱然親戚與本家,也是丟開不管他。這等風俗實不好,城隍土地都煩惱。萬一鄰境土匪來,不分好歹一筆掃。
富者錢米被人搶,貧者飯碗也難保。我們如今定主意,大家齊心共努力。一家有事聞鑼聲,家家向前作救兵。
你救我來我救你,各種人情各還禮。縱然平日有仇隙,此時也要解開結。縱然平日打官方,此時也要和一場。
大家吃杯團圓酒,都是親戚與朋友。百家合成一條心,千人合做一雙手。貧家饑寒實可憐,富家量力略周旋。
鄰境土匪不怕他,惡龍難鬥地頭蛇。個個齊心約夥伴,關帝廟前立誓願。若有一人心不誠,舉頭三尺有神明。
第三、操武藝
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家學些好武藝。武藝果然學得精,縱然有事不受驚。石頭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樣。
木板隻要五寸寬,箭箭要中靶子上。石頭灰罐破得陣,叉鈀錨子一齊進。靶子也立一塊板,板上先鑿四個眼。
眼內安個小木球,戳在錨子尖上留。隻要枝枝戳得準,保守地方總安穩。火器雖然是個寶,鳥銃卻要鑄得好。
火藥也要辦得真,不然烢裂反傷人。銃手若是不到家,不如操演不用他。惟有一種竹將軍,裝得火藥大半斤。
三股麻繩緊緊纏,一炮響動半邊天。件件武藝皆無損,石頭錨子更要緊。石頭不花一文錢,錨子耍出一道圈。
若是兩個習得久,打盡天下無敵手。讀書子弟莫驕奢,學習武藝也保家。耕田人家圖安靜,學習武藝也不差。
匠人若能學武藝,出門也有防身計。商賈若能學武藝,店中大膽做生意。雇工若能武藝全,又有聲名又賺錢。
白日無閑不能學,夜裏學習也快樂。臨到場上看大操,個個顯出手段高。各有義膽與忠肝,家家戶戶保平安。
催完錢糧告示(1)
為嚴催早完國課事。照得粵匪稱亂以來,糜費國帑四千餘萬。皇上省宮中之服用,發內府之帑項,不惜罄其所藏,冀為生民除害。即王公大臣、文武官員,無一人不裁減廉俸,無一人不捐助軍餉。而獨於百姓格外體恤,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不特不加賦已也,水旱偏災之縣,又有蠲緩之條;賊匪經過之區,複有寬免之典。不特不抽丁已也,被脅之良民,免其罪而資遣之;被兵之難民,憫其窮而撫恤之。凡在百姓,想亦共聞之而共知之矣。自古以來,治日常少,亂日常多。或十餘年而一遇兵戈,或數十年而一逢劫數。獨至我朝,二百餘年同享升平之福。高曾祖父,未曾見幹戈鋒鏑之場;老弱壯丁,未曾經轉徙流離之苦。雍正、乾隆年間,普免天下錢糧四次。嘉慶、道光年間,豁免民間積欠六次。鹹豐元年正月,亦豁免民間積欠錢糧。合計十八省州縣之賦,共免三千萬積欠之銀。上考秦漢,下至前明,孰有如我朝之國泰民安?孰有如我朝之深仁厚澤乎?百姓欲報天家之德,必須早完維正之供。
乃近聞民間完納國課,每多遲延抗玩。或下忙已過,而上忙未輸;或前年積欠,而今年猶展。或借口於旱澇之微災,而以為可緩;或借口於書差之浮收,而以為可減。或賄差役,不使帶人入城,以免追比之苦;或詭換冊名,不使糧戶之有著,以免追呼之煩。種種抗延,殊堪深恨!尤有可為痛恨者,一種無賴之遊民,滋事之痞棍,聚集村市,三五成群。動稱世界已亂,不必完錢糧。愚民無知,將信將疑。亦或將應完之課,故為遲延。不可不嚴行諭禁。
為此示諭,仰我省紳民人等知悉。務當互相督勸,早完錢糧。族長戒其一族,團總催其一團。無因書差稍有浮收,遂並本分而不交;無因家資稍覺艱難,遂並正供而不納。子貧而斷父母之養膳者,必非孝子;民貧而欠皇家之錢漕者,必非良民。本部堂既以好言告誡於前,即以刑法懲責於後。如有不趕緊完納者,飭各州縣三日一比,嚴刑重責。幽之囹圄之中,治以軍流之罪。如有遊民、痞棍倡為莠言,謂世界已亂不必完糧者,一經拿獲,即行正法。非本部堂之過嚴也,造此言者,即從賊之亂民也。
爾紳民人等,敬聽餘言,互相傳述。聖朝之恩,斷不可負;抗欠之罪,斷不少寬。凜之,慎之,無違。特示。
水師得勝歌並序鹹豐五年江西南康水營作
鹹豐三年十一月,餘初造戰船,辦永師。楚中不知戰船為何物,工匠亦無能為役。因思兩湖舊俗,五日龍舟競渡,最為迅捷。短橈長槳,如蚿之足,如鳥之飛。此人力可以為主者,不盡關乎風力水力也。遂決計仿競渡之舟,以為戰船。時守備成名標自長沙來衡州,始告餘以廣東快蟹船式、舢板船式,同知褚汝航自桂林來衡州,告餘以長龍船式。於是糾集衡州、永州工匠,又分廠於湘潭,共造快蟹四十號,長龍四十號,舢板八十號。快蟹配四十五人,搖槳者廿八人,櫓八人。長龍配廿四人,搖槳者十六人,櫓四人。舢板配十四人,搖槳者十人。每船柁工一人,頭工一人,炮手數人。四年五月,每船添立管駕者一人,名曰哨官。五年十月,每船於眾槳手中,置火彈手數人。於是規模略備。行之三年,而未嚐更易。惟舢板船小,不能置爐造飯,不能容十餘人寢宿其中。常另雇一民船為坐船,終非可久之道。若長江大湖設立水師,而用吾之法行之,則舢板之坐船在所當變者也。
催完錢糧告示(2)
餘既於癸醜冬創造戰船,設立水師十營。甲寅三月甘八日,以五營擊湘潭之賊,連獲大捷。以五營擊靖港之賊,軍士敗潰。五月以後,在長沙複修船隻,重整規模。六月,克複嶽州。七月、潤七月掃蕩嶽鄂之間江麵七百餘裏。搜剿黃蓋、斧頭等湖。八月,克複武昌、漢陽。於是水師之規製略定,將卒亦略諳水戰之法。遂製為《水師得勝歌》,令士卒歌誦。口相習以熟,冀嫻其大略,而其臨陣之神明交化,則有不能及也。歌曰:
三軍聽我苦口說,教你水戰真秘訣。第一船上要潔淨,全仗神靈保性命。早晚燒香掃灰塵,敬奉江神與炮神。
第二灣船要稀鬆,時時防火又防風。打仗也要去得稀,切莫擁擠吃大虧。第三軍器要整齊,船板莫沾半點泥。
牛皮圈子掛槳樁,打濕水絮封藥箱。群子包包要纏緊,大子個個要合膛。抬槍磨得幹幹淨,大炮洗得溜溜光。
第四軍中要肅靜,大喊大叫須嚴禁。半夜驚營莫急躁,探聽賊情莫亂報。切莫亂打鑼和鼓,亦莫亂放槍和炮。
第五打仗不要慌,老手心中有主張。新手放炮總不準,看來也是打得蠢。遠遠放炮不進當,看來本事也平常。
若是好漢打得進,越近賊船越有勁。第六水師要演操,兼習長矛並短刀。蕩槳要快舵要穩,打炮總要習個準。
斜斜排個一字陣,不慌不忙聽號令。出隊走得一線穿,收隊排得一絡連。慢的切莫丟在後,快的切莫走在前。
第七不可搶賊贓,怕他來殺回馬槍。又怕暗中藏火藥,未曾得財先受傷。第八水師莫上岸,止許一人當買辦。
其餘個個要守船,不可半步走河沿。平時上岸打百板,臨陣上岸就要斬。八條句句值千金,你們牢牢記在心。
我待將官如兄弟,我待兵勇如子侄。你們隨我也久長,人人曉得我心腸。願爾將官莫懈怠,願爾兵勇莫學壞。
未曾算去先算回,未曾算勝先算敗。各人努力各謹慎,自然萬事都平順。仔細聽我《得勝歌》,升官發財笑嗬嗬。
陸軍得勝歌鹹豐六年在江西南昌省城作
三軍聽我苦口說,教你陸戰真秘訣。第一紮營要端詳,營盤選個好山岡。不要低窪潮濕地,不要一坦大平洋。
後有退步前有進,一半見麵一半藏。看定地方插標記,插起竹竿牽繩牆。繩子圍出三道圈,內圈略窄外圈寬。
六尺牆腳八尺壕,壕要築緊牆要牢。正牆高要七尺滿,子牆隻有一半高。爛泥碎石不堅固,雨後倒塌一缸槽。
一營隻開兩道門,門外驅逐閑雜人。周圍挖些好茅廁,免得熱天臭氣薰。三裏以外把個卡,日日守卡夜夜巡。
第二打仗要細思,出隊要分三大支。中間一支且紮住,左右兩支先出去。另把一支打接應,再要一支埋伏定。
隊伍排在山坡上,營官四處好瞭望。看他那邊是來路,看他那邊是去向。看他那路有伏兵,看他那路有強將。
那處來的真賊頭,那邊做的假模樣。件件看清件件說,說得人人都膽壯。他呐喊來我不喊,他放槍來我不放。
他若撲來我不動,待他疲了再接仗。起手要陰後要陽,出隊要弱收隊強。初交手時如老鼠,越打越強如老虎。
打散賊匪四山逃,追賊專從兩邊抄。逢屋逢山搜埋伏,隊伍切莫亂分毫。第三行路要分班,各營隊伍莫亂參。
四六隊伍走前後,鍋帳擔子走中間。不許爭先太擁擠,不許落後太孤單。選個探馬向前探,要選明白真好漢。
每日先走二十裏,一步一步仔細看。遇著樹林探村莊,遇著河水探橋梁。遇著岔路探埋伏,左邊右邊都要防。
遇著賊匪來迎敵,飛馬回報不要忙。看定地勢並虛實,遲報一刻也不妨。前有探馬走前站,後有將官押尾幫。
過了尾幫落後邊,插他耳箭打一千。第四規矩要肅靜,有禮有法有號令。哨官管兵莫太寬,營官也要嚴哨官。
出營歸營要告假,朔日望日要請安。若有公事穿衣服,大家出來站個班。營門擺設杖和枷,閑人進來便鎖拿。
不許吸煙並賭博,不許高聲大喧嘩。奸淫擄掠定要斬,巡更傳令都要查。起更各哨就安排,傳齊夫勇點名來。
營官三夜點一次,哨官每夜點一回。任憑客到文書到,營門一閉總不開。衣服裝扮要料峭,莫穿紅綠惹人笑。
哨官不許穿長衣,兵勇不許穿軟料。腳上草鞋緊緊穿,身上腰帶緊緊纏。頭上包巾緊緊紮,英雄樣子都齊全。
第五軍器要整齊,各人製件好東西。雜木杆子溜溜圓,又光又硬又發綿。常常在手摸得久,越摸越熟越值錢。
錨頭隻要六寸長,耍出楊家梨花槍。大刀要輕腰刀重,快如閃電自如霜。槍炮鑽洗要幹淨,鉛子個個要合膛。
生漆皮桶盛火藥,勤翻勤曬見太陽。鋤鍬钁子要粗大,斧頭要嵌三分鋼。火球都要親手製,六分淨硝四分磺。
旗幟三月換一次,紅的印心白的鑲。統領八麵營官四,隊長一麵哨官雙。樹樹搖出如龍虎,對對走出似鴛鴦。
第六兵勇要演操,清清淨淨莫號嘈。早習大刀並錨子,晚習扒牆並跳壕。壕溝要跳八尺寬,牆子要爬七尺高。
樹個把子十丈遠,火球石子手中拋。閑時尋個寬地方,又演跑隊又演槍。鳥槍手勁習個穩,抬槍眼力習個準。
灌起鉛子習打靶,翻山過水習跑馬。事事操習事事精,百戰百勝有名聲。者個六條句句好,人人唱熟是秘寶。
兵勇甘苦我盡知,生怕你們吃了虧。仔細唱我《得勝歌》,保你福多又壽多。
勸誡淺語十六條(1)
勸誡州縣四條上而道府,下而佐雜,以此類推
一曰治署內以端本
宅門以內曰上房、曰官親、曰幕友、曰家丁;頭門以內曰書辦、曰差役。此六項者,皆署內之人也。為官者欲治此六項人,須先自治其身。凡銀錢一分一毫,一出一入,無不可對人言之處,則身邊之人不敢妄取,而上房、官親、幕友、家丁四者皆治矣。凡文書案牘,無一不躬親檢點,則承辦之人不敢舞弊,而書辦,差役二者皆治矣。
二曰明刑法以清訟
管子、荀子、文中子之書,皆以嚴刑為是,以赦宥為非。子產治鄭,諸葛治蜀,王猛治秦,皆用嚴刑,以致乂安。為州縣者,苟盡心於民事,是非不得不剖辨,讞結不得不迅速。既求迅結,不得不刑惡人,以伸善人之氣;非虐也,除莠所以愛苗也,懲惡所以安良也。若一案到署,不訊不結,不分是非,不用刑法,名為寬和,實糊塗耳,懶惰耳,縱奸惡以害善良耳。
三曰重農事以厚生
軍興以來,士與工商,生計或未盡絕。惟農夫則無一人不苦,無一處不苦。農夫受苦太久,則必荒田不耕;軍無糧,則必擾民;民無糧,則必從賊;賊無糧,則必變流賊,而大亂無了日矣!故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病商之錢可取,病農之錢不可取。薄斂以紆其力,減役以安其身;無牛之家,設法購買;有水之田,設法疏消。要使農夫稍有生聚之樂,庶不至逃徙一空。
四曰崇儉樸以養廉
近日州縣廉俸,入款皆無著落,而出款仍未盡裁,是以艱窘異常。計惟有節用之一法,尚可公私兩全。節用之道,莫先於人少。官親少,則無需索酬應之繁;幕友家丁少,則減薪工雜支之費。官廚少一雙之箸,民間寬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飲食,事事儉約,聲色洋煙,一一禁絕;不獻上司,不肥家產。用之於己者有節,則取之於民者有製矣。
勸誡營官四條上而統領,下而哨弁,以此類推
一曰禁騷擾以安民
所惡乎賊匪者,以其淫擄焚殺,擾民害民也所貴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擾害百姓,則與賊匪無殊矣。故帶兵之道,以禁止騷擾為第一義。百姓最怕者,惟強擄民夫,強占民房二事。擄夫則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則器物毀壞,家口流離。為營官者,先禁此二事,更於淫搶壓買等事一一禁止,則造福無窮矣。
二曰戒煙賭以儆惰
戰守乃極勞苦之事,全仗身體強壯,精神完足,方能敬慎不敗。洋煙、賭博二者,既費銀錢,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斷無不誤軍事之理。軍事最喜朝氣,最忌暮氣,惰則皆暮氣也。洋煙癮發之人,涕演交流,遍身癱軟;賭博勞夜之人,神魂顛倒,竟日癡迷,全是一種暮氣。久驕而不敗者,容或有之;久惰則立見敗亡矣。故欲保軍士常新之氣,必自戒煙賭始。
三曰勤訓練以禦寇
訓有二端:一曰訓營規,二曰訓家規。練有二端:一曰練技藝,二曰練陣法。點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將領教兵勇之營規也;禁嫖賭、戒遊惰、慎語言、敬尊長,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規也。為營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學好,個個成名,則眾勇感之矣。練技藝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槍炮能命中,能及遠。練陣法者,進則同進,站則同站;登山不亂,越水不雜,總不外一熟字。技藝極熟,則一人可敵數十人;陣法極熟,則千萬人可使如一人。
勸誡淺語十六條(2)
四日尚廉儉以服眾
兵勇心目之中,專從銀錢上著意。如營官於銀錢不苟,則兵勇畏而且服;若銀錢苟且,則兵勇心中不服,口中譏議,不特扣減口糧缺額截曠而後議之也。即營官好多用親戚本家,好應酬上司朋友,用營中之公錢,謀一身之私事,也算是虛糜餉銀,也難免兵勇譏議。欲服軍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儉樸。不妄花一錢,則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則一營廉;不獨兵勇畏服,亦且鬼神欽伏矣。
勸誡委員四條向無額缺,現有職事之員,皆歸此類
一曰習勤勞以盡職
觀於田夫農父,終歲勤勞而少疾病,則知勞者所以養身也。觀於舜禹周公,終身憂勞,而享壽考,則知勞者所以養心也。大抵勤則難朽,逸則易壞,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嚐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複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矣。
二曰崇儉約以養廉
昔年州縣佐雜,在省當差,並無薪水銀兩;今則月支數十金,而猶嫌其少。昔年舉貢生員在外坐館,不過每月數金;今則增至一兩倍而猶嫌其少。此所謂不知足也。欲學廉介,必先知足。觀於各處難民,遍地餓莩,則吾輩之安居衣食,已屬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當廉於取利,並當廉於取名。毋貪保舉,毋好虛譽,事事知足,人人守約,則氣運可挽回矣。
三曰勤學問以廣才
今世萬事紛紜,要之,不外四端:曰軍事,曰吏事,曰餉事,曰文事而已。凡來此者,於此四端之中,各宜精習一事。習軍事,則講究戰攻防守,地勢賊情等件。習吏事,則講究撫字催科,聽訟勸農等件。習餉事,則講究丁漕厘捐,開源節流等件。習文事,則講究奏疏條教,公牘書函等件。講究之法,不外學問二字。學於古,則多看書籍;學於今,則多覓榜樣。問於當局,則知其甘苦;問於旁觀,則知其效驗。勤習不已,才自廣而不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