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壬戌  三十五歲

六年癸亥  三十六歲

七年甲子  三十七歲

八年乙醜  三十八歲

為義天《僧統開講要義序》雲:“高麗王子弘真祐世廣智僧統義天,同弟子壽良,航海求法,首登師門,元豐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借館伴主客學士楊傑就寺請師升座,發揚綱要;義天矍然避席作禮,請所著書,歸遼東摹板流通。”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三十九歲

二年丁卯  四十歲

《台州慈德院重修大殿記》雲:“元祐二年仲冬月,予以結界之命,因過是院;而仲元者,具狀本末,丐文為記,辭不獲已,試複敘雲。”

三年戊辰  四十一歲

《行宗記序》雲:“於是載思載覽,隨說隨鈔,彌曆歲華,遽盈卷帙;考名責實,搜古評今,俾得利鈍以兼資,冀說行而兩遂,尤慚寡薄,莫盡玄微,或所未安,以俟來裔!時元祐三年夏安居竟,在東安碧沼蘭若絕筆,因題序雲。”

四年己巳  四十二歲

五年庚午  四十三歲

六年辛未  四十四歲

七年壬申  四十五歲

八年癸酉  四十六歲

紹聖元年甲戌  四十七歲

《臨安無量院彌陀像記》雲:“元祐八年上元日,集眾瞻禮,淵乃述誠說偈,發大弘誓,寘像腹中,是日供五百羅漢,設會飯僧以落之。越明年四月八日,莊嚴圓備,儀相妙好,輝彩煥發。由是一方之人,得以歸向,百世之下,得以流通。……淵聞予屬意此道,累以記文為請,遂援毫直書,以塞其命。”

二年乙亥  四十八歲

三年丙子  四十九歲

《上權府朝奉論慈湣三藏集書》雲:“貧道少小辭親,冠年從道,尋師務學,負笈橫經,於茲三十一臘矣。不料寡薄,謬為師首,在處養徒,晨夕講訓,上酬佛祖開悟之恩,次報王臣存護之德。頃以前任太守王公修撰持遺公符,邀命至此,俾於南寺重建戒壇,方欲糾募豪族,發首興工。無何,諸師見忌,異論鋒起,以謂慈湣集乃貧道自撰,假彼名字,排我宗門;曾不知此文得於古藏,編於舊錄,不省寡聞,輒懷私忿;以至訟於公府,幹我長吏。”

上書之年,依“少小辭親……於茲三十一臘矣”之言,而推計之,約在此歲。

《台州順感院轉輪藏記》雲:“台城順感院,石晉天福中郡人胡都使舍宅為之,始名報國;今朝祥符初,改賜今額。師徒繼世,甲乙住持,久不得人,寥落滋甚。熙寧十年,郡吏臨華,寺僧希湛,相與募緣建轉輪經藏,洎法堂僧堂三門鍾鼓台房廊廚庫等,於茲僅二十年,然猶興葺未已,所費無慮一千萬錢。……故為書其始末,以告同道雲。”

作記之年,依“熙寧十年,……於茲僅二十年”之語,而推計之,約在此歲。

四年丁醜  五十歲

元符元年戊寅  五十一歲

《建明州開元寺戒壇誓文》雲:“紹聖五年二月十五日沙門元照謹誓。”

案:哲宗紹聖五年,改為元符元年。

二年己卯  五十二歲

三年庚辰  五十三歲

徽宗建中、靖國辛巳  五十四歲

崇寧元年壬午  五十五歲

二年癸未  五十六歲

三年甲申  五十七歲

四年乙酉  五十八歲

五年丙戌  五十九歲

大觀元年丁亥  六十歲

《越州龍泉寺彌陀寶閣記》雲:“越州餘姚龍泉寺,經始於東晉鹹康中,逮今大觀丁亥,凡八百五十載。……大觀改元仲秋晦記。”

二年戊子  六十一歲

三年己醜  六十二歲

四年庚寅  六十三歲

政和元年辛卯  六十四歲

《授大乘菩薩戒儀》雲:“政和元年,歲在辛卯,安居中為眾僧錄出。”

二年壬辰  六十五歲

三年癸巳  六十六歲

四年甲午  六十七歲

五年乙未  六十八歲

六年丙申  六十九歲

《大小乘論》雲:“律師臨終口授,門弟子守傾執筆。”

本傳雲:“政和六年秋九月一日,集眾誦普賢行願品,趺坐而化;湖上漁人,皆聞天樂聲。壽六十九歲,僧臘五十一夏。葬於寺之西北,諡曰大智,塔曰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