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傳統銷售模式(1 / 2)

取締傳統銷售模式

“在直銷模式中,戴爾公司隻需要一支銷售隊伍,他們完全麵向顧客,別的企業必須保持高庫存,以確保對分銷和零售渠道的供貨。確實,由於戴爾公司隻在顧客需要時才生產他們所需的產品,沒有大量的庫存來占用場地和資金,所以戴爾公司有能力向顧客提供具有更高價值的產品,並迅速擴張。”《華爾街日報》是這樣介紹戴爾公司的直銷模式的。因此,從《華爾街日報》的論斷中不難看出,戴爾公司的銷售模式已經改變了個人計算機產業的格局。 個人計算機產業真正的對手

縱觀眾多的成功計算機公司,戴爾公司才是個人計算機產業真正的對手。在所有人還以為戴爾公司隻是一個直銷公司的時候,戴爾公司卻悄悄地發展起來,越來越強大,並且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榜上有名。

戴爾公司一直不停地擴大業務範圍,而此時其他很多企業都在裁員,都在抱怨和哀歎惡劣的經濟環境;很多企業的股票都在股市的風浪中顫抖,下滑;很多企業都在希望——等待——失望——灰心的過程中變得焦躁,像太陽公司一樣,最終還是忍不住忍痛割愛地裁員,隻有戴爾依然生機勃勃,不斷地擴張,不斷地發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戴爾公司如此強大呢?

成功者有成功者的哲學,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理由。我們回顧一下戴爾的創業曆程就不難發現邁克爾·戴爾的成功同樣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戴爾19歲的時候從得克薩斯大學退學,這位年輕的一年級大學生不想去做醫生、律師或是工程師,而是要成為一名企業家,創辦一家計算機公司。他坦言:“我的戴爾公司要與IBM公司競爭。”

邁克爾·戴爾在闖入商海的第一年,公司營業額就超過了600萬美元,這些收入全部都是出售計算機賺來的。戴爾出售計算機的方式有些特別,他沒有在大街上租賃鋪麵,而是通過電話直接將計算機賣給客戶。這樣,戴爾就減少了產品經過中間商的各個環節,減少了成本,將給中間商的利潤直接用作廣告宣傳,擴大了戴爾公司在公眾中的影響,增加了戴爾公司的知名度。為此,《華爾街日報》是這樣評價戴爾銷售計算機的方式:“戴爾是在家裏從事銷售工作,他身穿睡衣就可以將計算機賣出去。”

事實上,戴爾是開創直接麵對消費者的銷售模式的第一人。過去,顧客購買計算機主要是通過電腦經銷商。戴爾則改變了傳統的銷售模式,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即“消費者可以通過電話購買計算機”,這就是直銷。

戴爾直言:“遠離顧客無異於自取滅亡。還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以為他們的顧客就是經銷商!我現在還對此大惑不解。”毋庸置疑,用戶都渴望擁有低價的計算機。麵對如此廣闊的市場,為什麼不開辟一條直接的供貨渠道呢?即客戶打電話過來,銷售者用郵包寄出去。當時還沒有哪一家廠商用這種方式推銷產品。

戴爾公司的客戶似乎做一個成功一個,但是戴爾從來都不是隨隨便便做一個什麼。它的合作夥伴是要經過嚴格審查的,它的市場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哈佛商業評論》稱戴爾公司是一個徹頭徹尾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

“戴爾公司是個很懶的家夥,因為它不像其他的公司,喜歡去‘開拓市場’,或者叫‘教育客戶、啟蒙客戶’;但是戴爾又是一個很勤快的公司,它喜歡研究市場,很勤奮準確地了解用戶需求。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成了它行為的標準。”《商業周刊》是這樣評價戴爾公司的銷售模式的。

戴爾公司的直銷模式剛剛進入歐洲時並不成功,歐洲的商業環境的需求不同於美洲。在歐洲,戴爾公司發現了商業需求和美洲完全不一樣。他們曾經把直銷到商業客戶的模式進行變更,從而使自己變成了“直銷給終端銷售商”,事實證明,這個市場需要這種行為。因為這個模式是具有創造性的,適合世界市場需要的。

隻要競爭對手做不到像戴爾那樣以全球的眼光和胸懷去組織資源,像戴爾公司那樣真正地轉變成為以客戶為中心,戴爾就可以一路高歌猛進、戰無不勝,戴爾帝國的疆界就無止境。因為它有最廣大的市場,它有最低的成本,所以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人們不得不關注戴爾取得的輝煌業績,因為他改變了傳統的銷售模式,從戴爾的輝煌業績中不難看出,戴爾開創了個人計算機的銷售模式,把個人計算機巨頭康柏拉下馬來。IBM甚至不把SUN、惠普當成比戴爾還要強的對手。連IBM的CEO都說:“戴爾才是我們真正的對手。” 能夠取代蓋茨的人

彼得·德魯克指出:“意外的成功是一個機會,但它要求人們謹慎地對待它。它要求配備最優秀的、最有能力的人員。它要求管理人給予與機會的大小相般配的關注和支持。”事實證明,作為成功的企業家,必須積極地發掘意外成功。為此,彼得·德魯克設計了三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