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傳統銷售模式(2 / 2)

第一步,企業家應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係統,確保意外成功能引起注意。

第二步,管理人應認真分析每一個意外的成功。如果開發它結果會怎樣?如何著手才能使它轉化為機會?

第三步,管理人還應當了解意外的成功所應具備的條件,並投入相應的力量才能促使其成功。

《華爾街日報》對世界五百強企業的CEO作過一個關於能夠取代比爾·蓋茨的人的調查,有89.62%的CEO認為是戴爾。確實,在當今IT業,有3位沒有上完大學就跑出去開公司、最後變成著名的億萬富翁的人,他們就是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和楊致遠。

10年前戴爾就已經成為世界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中的首富,且有趣的是,在任何一個相同的年齡上,戴爾都比“曆史上”的比爾·蓋茨更成功。比起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安德魯·卡內基、亨利·福特這些花上一輩子才完成原始積累的成功企業家,戴爾的經曆真算得上神話,他聚攏財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戴爾是新的價值代言人。年輕,富有創造力,穿著牛仔褲和T恤上班,光著腳在工作間工作,從不喜歡發號施令,厭惡權力階層。這使他成為時尚,瘋狂地出現在大小雜誌的封麵上。

然而,戴爾的銷售成功是有深厚的基礎的,他從小的銷售經曆為他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邁克爾·戴爾的父親是一個集郵迷,母親是股票經紀人。這使戴爾從小對價格這玩意兒就很敏感。有人用弗洛伊德的方法來分析戴爾的童年,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

小學三年級時,戴爾在雜誌上看到一則廣告:隻需通過一次簡單的測試,就可獲得高中文憑。戴爾對此大感興趣,結果那家打廣告的測試公司的人找上門來。連跳9級直接拿文憑的想法讓家人感到吃驚,以為這是一個惡作劇,但戴爾是認真的。這種著迷於消滅中間環節的個性,似乎可以解釋為何戴爾會突發奇想,越過中間商直接向顧客銷售電腦。

戴爾在童年時就萌發了創業的思想,12歲時,他舉辦了一次郵票拍賣會,賺了1000美元。16歲的戴爾在高中畢業前,通過賣報紙獲得了18000美元的收入,他用這筆錢買了一輛寶馬車。戴爾認為,他的退學決定是正確的。做報童使他發現,潛在的客戶主要是兩類人:一是剛剛結婚的,二是剛剛搬家的,這類人的信息可以在法院和專業抵押公司那裏找到。他雇了一大批中學生去搜集這些信息,然後向這些人寫信,表示願意提供兩周的免費服務。他一下子獲得了數千名訂戶,成了那家報紙在當地的主要銷售商之一。這一經曆訓練了戴爾的銷售才能。

事實證明,直接銷售使戴爾公司聲名大噪,戴爾公司營業額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1984年,戴爾公司占據了全球3%的市場份額,1996年上升到4%。雖然戴爾公司的利潤趕不上占據市場頭把交椅的康柏公司,但據國際數據公司(網際網絡資料中心)統計,戴爾公司的增長率幾乎是康柏的兩倍,1996年,戴爾公司的股票價格翻了5倍,營業額達到53億美元,1997年更是創下了120億美元的紀錄。1996年,32歲的戴爾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25位最佳企業家之一。在1999年7月5日出版的《福布斯》雜誌中,戴爾以165億美元的淨資產名列全球第七大富翁(第一名是比爾·蓋茨,其淨資產達到900億美元)。

21世紀初期,戴爾公司取代康柏,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當時,戴爾的資產正以平均每天1000萬美元的速度增長。中間盡管經曆一些小挫折,但近兩年的戴爾公司在完成重組後,再次以嶄新的形式快速發展起來,戴爾新王朝再次走在輝煌的路上。

回顧戴爾發展史,是什麼原因促使戴爾公司的發展如此迅猛?是戴爾公司的直銷模式嗎?是戴爾公司的企業文化嗎?這樣虛幻的概括固然沒有錯,然而,在戴爾的企業文化之內,戴爾公司已經不是傳統的製造企業了。戴爾公司是一個現代化的製造企業,它已經用到了虛擬製造組織技術。它把全世界的資源當成自己的資源,他們每天都在考察、研究可用的製造資源,他們在研究市場需求,他們能夠把握用戶的需求,而且把用戶的需求用合理的資源來充分滿足。在其商業價值鏈條連接之下,戴爾已經把全球各種各樣的企業資源網絡成戴爾帝國、戴爾社會。

戴爾的經營理念打造了戴爾公司的輝煌業績,從戴爾的發展曆程中不難發現。關於戴爾,《金融時報》曾這樣評述:“戴爾是一個天生的經營奇才,他不僅改變了電腦的銷售模式,而且還使人們簡捷地用上電腦,他是唯一一位可以和比爾·蓋茨相提並論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