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於戴爾來說,今後其最大的增長空間無疑應該來自新興市場。在這些介入的新市場中,戴爾將利用其高效及時的生產模式來贏得成本上的優勢,從而引發價格戰來獲取市場份額。戴爾的這一做法當然引起了競爭對手的公憤,它們指責戴爾公司不注重產品的研發,不注重技術創新。即使戴爾的用戶如改革者公司也承認在技術方麵戴爾並不領先,但是它善於等待,一旦時機成熟,它就切入這一市場。用戶這樣評價戴爾,盡管技術不領先,但是戴爾推出的產品性能相當不錯。這在改革者公司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改革者公司在戴爾產品的基礎上構築了其呼叫中心,來自任何渠道包括Web、電子郵件以及電話的信息都能及時得到處理。

改革者公司相當支持戴爾介入新市場,特別是網絡存儲器市場。在戴爾的收入中,存儲是一塊高速增長的領域。來自美國人集團(Yankee)的高級分析家傑米·格魯納(Jamie Gruener)認為,戴爾的存儲器市場份額之所以快速擴張,得益於在其銷售的服務器中配置的大容量存儲器。

21世紀初期,業內相當看好網絡存儲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戴爾將網絡存儲作為其下一個目標,以進一步做大存儲器市場。分析家認為,網絡存儲不同於一般的存儲器係統,它需要相當複雜和先進的存儲器管理係統來支撐,而在軟件方麵戴爾絕對處於劣勢。 多元化模式

在推出“多元化模式”概念時,邁克爾·戴爾就形象地將戴爾公司比作計算機硬件產業裏的“沃爾瑪”,言下之意,戴爾要向硬件超市發展,將公司打造成一個無所不包的硬件王國,而不是僅限於個人電腦領域裏。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戴爾公司開始有計劃地向其他硬件產業滲透:網絡交換設備、打印機、數碼產品、點鈔機等,幾乎你能想到的與計算機有所關聯的硬件產品,都成了戴爾公司的擴張對象。

邁克爾·戴爾指出,以“直銷模式”創造個人電腦銷售神話的戴爾電腦公司預見到個人電腦產業已漸趨飽和,開始打造富有擴張味道的“多元模式”策略,現在已經進軍幾乎所有的硬件產品領域。

戴爾公司曾經是PC行業的一個“神話”,該公司的“直銷模式”徹底改變了一個產業的格局,現在戴爾公司提倡的“市場導向”營銷理念已經被業界廣泛認同,盡管如此,戴爾電腦還是碰到了一個成熟企業所無法回避的問題:如何讓公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維持高效率、高效益的高速成長?顯然,已有的經營模式已經發揮到了極致,不可能再成為戴爾公司的成長源泉,出路隻能是向其他產業擴張。正是預見到了這一點,戴爾公司在業界普遍觀望的形勢下,又先人一步,走上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這也是戴爾電腦公司繼“直銷模式”之後推出的又一重大發展戰略——“多元化模式”。然而,戴爾的新嚐試能獲得成功嗎?我們將拭目以待。

隨著戴爾擴張步伐的加快,公司的競爭對手也不斷增加,現在的情況已不是哪些公司想要和戴爾競爭,而是戴爾想和每個公司競爭。對此,IBM和惠普等老牌強敵不約而同地對戴爾公司發出了警告,他們都認為這種盲目擴張的結果不僅會使戴爾喪失已有的競爭優勢,而且還會導致產業空心化,使戴爾公司成為一個沒有主業也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然而戴爾公司對此類批評卻不屑一顧。戴爾表示,“一個企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有最簡單、最有效的模式。不管你經營什麼產業,這些基本道理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