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公司獨具特色的目標管理(2 / 2)

(6)與人事管理結合,評價成果並適當獎懲。東芝公司的目標管理,最後的一個環節就是與人事考評、晉升、繼任者培養等相結合,依照製定的標準對成果進行評價。有了激勵製度,才能保證員工有動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標。最後的成果評價,保證了員工的努力有一個被認可的流程,對員工的獎勵可以成為下一階段員工實現目標的巨大動力,從製度上構成了良性的循環。

目標是希望達到的未來狀態,是一個人想要完成的事。沒有目標就不會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更不會將憧憬變成現實。目標管理也是將目標設置的激勵理論應用到實踐的有效方法。自從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之後,已經廣泛被歐美、日本等企業所采納,成為一種常用的企業管理方法。東芝公司上述獨具特色的目標管理案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董事長兼CE0 傑克·韋爾奇說:我一向的主張是,設定長期目標,激勵員工並建立最佳團隊,促使他們達到此目標。在追求目標的同時,還要慶祝每一次的勝利。

毋庸諱言,目標管理是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方式,是指在組織員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並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製”,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辦法。

目標管理也是使管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的一種很好的手段,其不但有利於員工更加明確、高效地工作,更是為績效考核限定了考核標準,使考核更加科學化、規範化,更能保證考核的公開、公平與公正。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個小村莊叫比塞爾,為貧窮所困的比塞爾人曾一次次試圖離開那裏,但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他們卻又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

1926 年,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肯·萊文發現了這個地方。他很奇怪為什麼這裏沒有一個人走出過沙漠。於是,他收起了指南針等設備,雇傭了一個名叫阿古特兒的比塞爾人帶路,想看看他究竟為什麼走不出沙漠。他倆準備了足夠用半個月的水,牽上了兩匹駱駝上路了。

他們走了大約1300 千米的路程,到了第 11 天早晨,竟又回到了比塞爾。此時,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沒有指南針,又不認識北鬥星。要知道,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憑著感覺前行,一定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他們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會是卷尺的形狀——最終又回到起點。

於是,肯·萊文教阿古特兒認識了北鬥星。他告訴阿古特兒:“你白天休息,晚上朝著那顆星的方向一直走,就能走出去了。”後來,阿古特兒隻用了三天就走出了沙漠,成了第一個成功走出沙漠的比塞爾人。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僅有熱情和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選準方向。所以一定要帶著目標上路,隻要朝著清晰的目標努力,就一定能夠邁過困難和挫折,走出荒漠,找到希望的綠洲。

美國某所著名大學對應屆畢業生做了一項研究調查,他們發觀 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無目標;10%的人有短期目標;隻有 3%的人有明確的長遠目標。

目標是行動的燈塔,我們所有的精力與智慧都是為它儲備的。“活著而又沒有目標是可怕的。”目標是人們追求的夢想,是成功的希望。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就會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就隻會在人生的路途上繞圈打轉,就可能失去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