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斯隆的分權製衡機製(2 / 3)

在那個年代,封閉式轎車成為了行業發展的趨勢。通用旗下的雪佛來順應這一趨勢,推出了許多低價位的封閉型轎車,從而在與福特敞篷式的T型車的市場較量中,獲得了競爭優勢。汽車行業的第四個變化就是每年向市場推出新車型。斯隆說:“我認為在 20 年代,不論是通用汽車還是其他公司,並沒有刻意去這樣做,隻是希望能每年創造一個更大、更佳的銷售亮點。”斯隆也許在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每年推出新車型戰略是多麼的成功;福特汽車就是因為沒有順應這一策略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在阿爾弗雷德·斯隆擔任通用汽車CEO年間,一直堅持三項策略:產品種類的多樣性、對研發的重視和製造商的整合。通用汽車的多樣性表現在生產不同價位產品的眾多的生產線。斯隆對研發的重視表現在把公司的大量資源投入到了新產品的研究方麵,因為他相信新技術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動力。還有,就是斯隆沿襲了杜蘭特的思維,把零配件製造商與不同的製造部門結合在一起。這種整合策略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跟從外麵的供應商處購買零配件相比,使各部門對其產品的零配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事實證明,對通用汽車的零配件供應商進行的垂直統一管理,是一項成功的商業決策,大大減少了通用與外部供應商的合同數量。而外部供應合同的減少,使通用汽車可以完全依賴自己員工的生產;跟完全依賴外部的供應商相比,通用少了很多的麻煩。一家公司和其外部供應商之間的合同非常難以管理,例如供應商經常供貨效率低下,而該公司又不能完全控製外部供應商,相比較而言,通過垂直統一管理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員工,效率更高。

盡管汽車行業在不斷的發展變革,阿爾弗雷德·斯隆的管理能力給通用汽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他的許多管理方法和他建立的那些管理委員會至今仍在通用汽車公司良好地運作。

在現代西方工業國家當中,最富有、最發達的國家當屬美國。若問美國最富有的人是誰,這就眾說紛紜了。但在 20 世紀 80 年代,若要問這個問題,多數人會做出同一回答:“杜邦!”

1986 年,杜邦家族所掌握的杜邦公司,是美國十大工業公司之一,盈利達 271 億美元,它被稱為是稱霸全球的“化學大王”。

杜邦家族的發展史,要追溯到 1792 年法國的大革命時期。其創業人皮埃爾·薩姆埃爾是位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杜斐爾·塔萊朗和托馬斯·傑斐遜的朋友。正是由於傑斐遜總統的推薦,再加上正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政府就委托他給政府供應火藥。到了 1820 年,杜邦一家已是美國最大的火藥製造商了,他的兒子埃萊烏德雷·伊爾內又進一步發展了這個家族的勢力。但是,杜邦家族仍不滿足,他們以硝酸鈉為基礎,再加入諾貝爾發明的甘油炸藥,從而改進了原先的黑色火藥,又賺了許許多多的錢。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所使用炸藥的一半,都是由杜邦家族提供的。

後來,他們又開拓了新的領域,研製開發出並生產出鈈、合成纖維、殺蟲劑DDT等。“未來將是機動車的時代”——杜邦家族是這樣想的。由於有的是“積累”,於是他們又把通用汽車公司的大部分股票買了下來,並由皮埃爾·杜邦出任該公司的總裁。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不久,杜邦集團又發明了用途極為廣泛的新產品——尼龍,幾年後又發明了另外幾種合成纖維,包括今天早已廣泛使用的錦綸和絛綸。這些產品為杜邦家族贏得了數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