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軍事故事2
軍需官聽吉鴻昌說完,心裏一翻個:難道真是這樣嗎?莫非他……不過,他察言觀色,覺得師長的態度十分誠懇可信,就滿口答應下來,立即“忙乎”去了。
他剛一出門,吉鴻昌就調集一連人馬,暗中出城,去追劫那批軍火。
第二天,吉鴻昌召集全體軍官訓話。不一會兒,軍需官興高采烈地走進來,把10000銀元送了上來。與此同時,被盜賣的軍火也被追了回來。得意忘形的軍需官一下子嚇呆了,癱軟在地。
吉鴻昌威嚴地說:“兄弟們!這個內奸,竟把我們的軍火偷賣給敵人,拉下去,立即槍斃!”
一聲槍響,全場歡呼。吉鴻昌下令把銀元和彈藥發給每個士兵,並吩咐各連隊改善夥食,養精蓄銳,準備迎擊敵人。部隊因此士氣大振。
紅軍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遊。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穀間,江麵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穀,全軍覆滅的危險。
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認定紅軍的目的既不在貴陽,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無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達命令,控製渡口,毀船封江。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隻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中央軍委幹部團的同誌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90千米,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
在渡口,軍委幹部團的同誌們幸運地找到了一隻船。原來這隻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後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裏撈出了一隻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後,同誌們乘坐這兩隻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並沒有怎麼在意。靠近北岸時,紅軍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製了皎平渡兩岸渡口。
紅軍控製皎平渡後,在百姓的幫助下,找到7隻渡船,召來30多名船工。紅軍成立渡河司令部,製訂《渡河守則》,千軍萬馬開始渡江。
金沙江寬140多米,江水擊石,白浪頓起。每隻船6人,3人一班,一小時換一班,踏波蹈浪,日夜穿梭。紅軍首長親自和船工們開會研究渡河,還非常關心船工生活。
紅軍不但給每名船工每天發5塊銀元的工資,還每天殺豬款待他們。後來買不到豬了,就買來毛驢。
劉伯承總參謀長對船工們說:“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沒有菜就請大家吃驢肉吧!”
有一次,有一個船工隨口說了句米飯裏有沙子,立即引起首長重視,從此紅軍炊事員每次給船工煮米飯前,都要仔仔細細地撿米中的沙子。
就這樣,從5月3日至9日,在這段時間裏,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第九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製了敵人部分兵力。
5月6日,紅軍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是這時紅軍已經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了。
彭雪楓巧用“空城計”
1940年夏收時節,敵人調集徐州、宿縣、永城、夏邑等地的日偽軍,乘我新四軍主力外線作戰之機,想侵襲津浦路西邊的根據地,並搶收小麥。
就在這時,彭雪楓同誌親率一個騎兵連回到路西。雪楓同誌看過情報後,與邊區黨的負責人吳芝圃商定唱空城計來對付日偽軍。他分散騎兵到各個鄉村,每到一村子,就通知老鄉多蒸包子、饅頭,並說是主力部隊回來了。不久消息很快傳到日軍清水大佐耳裏。他覺得十分突然,忙派出許多密探潛入根據地打探消息。結果,回來的密探都說情況真實無誤。
清水沒有辦法,隻得改變計劃,令各據點日軍和偽軍加強警戒,嚴防新四軍偷襲。
就在敵人龜縮在據點裏的時候,邊區人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始搶收小麥,隻用了四五天的時間就把小麥收完、藏好。
當敵人清醒過來時,我主力部隊已經在人民的歡呼中返回了根據地。
彭雪楓同誌虛張聲勢導演“空城計”,勝利收割完小麥,顯示了他超人的軍事謀略。
特洛伊木馬計
在宙斯統治宇宙的年代,帕裏斯在阿佛洛狄忒的幫助下,拐走了當時最美的女子海倫——斯巴達王墨涅依斯的王後。由此,引發了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戰爭。卻說希臘人聯合起來攻打特洛伊城,但特洛伊城是個十分堅固的城市,希臘人攻打了9年也沒有打下來。
第十年,希臘一位多謀善斷的將領奧德修斯想出了一條妙計。
這一天的早晨非常奇怪。希臘聯軍的戰艦突然揚帆離開了。平時喧鬧的戰場變得寂靜無聲。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撤軍回國了,他們跑到城外,卻發現海灘上留下一隻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驚訝地圍住木馬,他們不知道這木馬是幹什麼用的。有人要把它拉進城裏,有人建議把它燒掉或推到海裏。正在這時,有幾個牧人捉住了一個希臘人,他被綁著去見特洛伊國王。
希臘人告訴國王,這個木馬是希臘人用來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希臘人估計特洛伊人會毀掉它,這樣就會引起天神的憤怒。但如果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裏,就會給特洛人帶來神的賜福,所以希臘人把木馬造得這樣巨大,使特洛伊人無法拉進城去。
特洛伊國王相信了這話,正準備把木馬拉進城時,特洛伊的祭司拉奧孔跑來製止,他要求把木馬燒掉,並拿長矛刺向木馬。
木馬發出了可怕的響聲,這時從海裏竄出兩條可怕的蛇,撲向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拉奧孔和他的兒子拚命和巨蛇搏鬥,但很快被蛇纏死了。兩條巨蛇從容地鑽到雅典娜女神的雕像下,不見了。
希臘人又說,“這是因為他想毀掉獻給女神的禮物,所以得到了懲罰”特洛伊人趕緊把木馬往城裏拉。但木馬實在太大了,它比城牆還高,特洛伊人隻好把城牆拆開了一段。
當天晚上,特洛伊人歡天喜地,慶祝勝利,他們跳著唱著,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酒,直至深夜才回家休息,做著關於和平的美夢。
深夜,一片寂靜。勸說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的希臘人其實是個間諜。他走到木馬邊,輕輕地敲了3聲,這是約好的暗號。藏在木馬中的全副武裝的希臘戰士一個又一個地跳了出來。他們悄悄地摸向城門,殺死了睡夢中的守軍,迅速打開了城門,並在城裏到處點火。
隱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臘軍隊如潮水般湧入特洛伊城。10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希臘人把特洛伊城掠奪成空,燒成一片灰燼。男人大多被殺死了,婦女和兒童大多被賣為奴隸,特洛伊的財寶都裝進了希臘人的戰艦。海倫也被墨涅依斯帶回了希臘。
亞述戰爭
亞述戰爭是亞述鼎盛時期進行的侵略戰爭。早在遠古時期,北美索不達米亞良好的自然條件促進了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境內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手工業生產和國內外貿易因而迅速發展。奴隸製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奴隸。為此,亞述國王亞述那西爾帕二世曾經多次遠征北敘利亞和南高加索。在南高加索,遇到了建國於此的烏拉爾圖的抵抗。
公元前9世紀中葉,幾個毗鄰國家組成了以大馬士革為首的反亞述大同盟。卡爾卡爾激戰之後,亞述軍撤退。但不久亞述又開始推行對外擴張政策。
公元前8世紀中葉,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繼承者征服了大馬士革、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直至加沙城。繼他們之後,國王阿薩爾哈東又侵占了南腓尼基和沿海大城市西頓。他在遠征到達尼羅河河穀之後,曾一度征服埃及。
亞述巴尼帕在位時,亞述處於極盛時期,成為獨霸前亞細亞的大國,始終保持著高水平的軍事組織與兵器。軍隊是國家機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出征時由民軍組成。軍隊的成員包括村社社員、農民、手工業者和小商。在邊境和特別危險地區獲有份地的移民,在出征期間也須服兵役。
公元前8世紀,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位時,對中央和地方的政權機構進行了重要改革,以適應軍事的需要。常備軍取代了民軍。
公元前8世紀中葉,由於騎兵成了重要兵種,軍隊變得機動靈活了。騎兵常常迅猛出擊並快速追擊敵人。步兵由重裝和輕裝的兵士組成,在軍隊中起著主要作用。他們身穿鎧甲,有盾牌和頭盔防護,以弓箭、短劍和長矛為武器。
軍隊中有專門築路、架橋和設營的部隊。築城技術也得到了發展。亞述人以擅長構築工事、圍城和強攻敵人要塞而著稱。他們攻城時使用一種帶輪子的攻城器。
長期的戰爭促進了亞述人軍事學術的發展。他們能巧妙地采用正麵攻擊和側翼攻擊,已會將部隊排列成一定的隊形,並知道奮力搶占狹窄的山隘口和山間通路,以及在前亞細亞山區和荒漠地區至為重要的水源。一些編年史常把亞述人屢戰獲勝的原因歸結於他們既能迅速進攻,又能迅速地追殲敵軍。
亞述人還廣泛地進行軍事偵察和諜報工作。駐外特使均按時向國王報告別國的詳細情報,如備戰、軍隊調動、締結秘密同盟、接見和派遣使節、密謀和起義、要塞的構築、叛逃人物、牲畜的總頭數及收成情況等。
亞述人十分重視保障交通線和通訊聯絡。他們精心維護道路。遇有戰況,則在高台上點燃木柴,用烽火報警。通過荒漠地帶的道路均築有堡壘防護,並備有水井。大居民點設有特別官員和專門“為國王傳送公文”的急使。至今還保存有當時的路標殘片,上麵載明各城市間的距離和路程所需時日。亞述是內陸國,由於沒有自己的艦隊而要利用鄰國腓尼基的艦隊。因此總想占領腓尼基和敘利亞的重要沿海城市。
亞述人廣泛地吸取了鄰國的作戰經驗。他們從米坦尼人和赫梯人那裏學會了使用騎兵和戰車;從巴比倫人那裏學會了在國境上建立軍屯。同樣,亞述人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也被鄰國所采用。例如,波斯人從亞述人那裏學會了築城技術,學會了包圍要塞和用攻城器攻城,以及修築“供車輛和軍隊通行的道路”的方法。後來,羅馬人又從波斯人那裏學會了築路、架橋和開辟營地。
為了加強專製政權並為其軍事侵略政策辯護,亞述也像古代東方其他奴隸製國家一樣,廣泛地利用宗教觀念。亞述神被視為亞述人的最高神祇。根據當時的宗教信仰,亞述神使所有的部落和民族都聽命於亞述的統治。人們常把亞述神描繪為張弓欲射的武士。
在造型藝術中,特別是在宮壁浮雕中,常常描繪有戰爭場麵、會戰、圍攻要塞和部隊調動等情景。有關亞述的軍事實力及曆代暴君鎮壓被征服人民反抗的駭人聽聞的殘暴行為,當時及後代的書籍都有明確記載。
但是,覬覦世界統治地位的強國亞述內部卻很虛弱。被征服的領土十分遼闊,在經濟上互不聯係。被征服的部落和民族為自身的解放不斷奮起鬥爭。烏拉爾圖人和依蘭人連續不斷地反抗亞述的統治,埃及和巴比倫古王國始終不屈不撓地爭取獲得獨立,加之國內階級鬥爭日益尖銳,亞述國家終於漸漸走向覆滅。公元前7世紀末(亞達巴尼帕死後不久),米坦尼人和巴比倫人的軍隊打敗亞述人,加速了亞述的滅亡。
波斯戰爭
波斯戰爭是波斯國王對亞洲、北非、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和巴爾幹半島各民族進行的征服性遠征。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創立者大居魯士二世為了建立世界霸權,開始推行征服其他民族的政策。其常備軍達5萬人,在大規模遠征期間,還可由當地居民補充。這支軍隊由步兵、戰車和騎兵組成,其中騎兵是主要兵種。士兵裝備有弓箭、短矛和劍,並配有藤製盾牌和鱗狀金屬鎧甲護身。
居魯士二世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後,於公元前553年發動了波斯部落反對米堤亞人統治的起義。公元前550~前549年征服米堤亞,後又征服了安息王國。公元前546~前530年,居魯士二世統率的波斯軍隊接連征服了小亞細亞、巴比倫尼亞和3個中亞國家——巴克特裏亞、索格地安那、花剌子模。結果於公元前6世紀在其侵占的廣大地域內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
然而,居魯士二世建立的強國不過是一個在被征服的領土上由被征服的民族和部落組成的一個毫不鞏固的軍政統一體。公元前530年,居魯士二世對鹹海沿岸低地上的畜牧部落馬薩蓋特人遠征。波斯軍隊在戰鬥中被殲滅,居魯士二世本人也被殺死。其子岡比西繼位後,於公元前525年遠征埃及。在帕琉細安附近的交戰中,波斯人擊敗了埃及軍隊,從而征服了埃及。
公元前512年波斯大流士一世,侵入黑海北部沿岸地區。斯基福人避而不戰,退到草原腹地,同時不斷地襲擾敵人。當敵人精疲力竭時,他們轉入了進攻,迫使大流士軍隊退卻。波斯軍隊在退卻途中經常遭到斯基福騎兵的襲擊。結果,大流士軍隊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倉皇退到伊斯特爾河以南。
大流士在公元前518~前492年間的遠征是以印度西北部、色雷斯等地區並入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家而告終。爭奪東西方商路控製權的鬥爭導致了長時間的希波戰爭,結果使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家大大削弱。
公元前5世紀末,米堤亞爆發了起義,約公元前404年埃及也贏得了獨立。
公元前4世紀,波斯國王仍竭力推行征服政策。公元前335年,大流士三世科多曼再次征服埃及。為了阻止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即將對波斯進行的遠征,大流士三世打算派登陸部隊在希臘登陸並在那裏發動反對馬其頓的起義。
然而,這個計劃未能實現。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曆山大的軍隊侵入小亞細亞,在格拉尼庫河畔大敗波斯軍。第二年,波斯軍隊在數量上雖居優勢,但在伊蘇斯城附近再次遭到失敗。公元前331年,波斯軍隊在加夫加梅爾附近被徹底擊潰。大流士三世逃到國家北部,公元前330年在那裏被殺死。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家至此滅亡,其領土落入馬其頓王亞曆山大的統治之下。
波斯人在公元前6~公元前4世紀的軍事學術的特點是:步兵和艦隊多次進行聯合遠征;大批登陸兵登陸作戰;大量使用騎兵。在波斯戰爭中,波斯軍隊的戰鬥隊形由弓箭手、矛兵、戰車和騎兵組成,有時還有戰象配置在數條戰線。
第1線由戰車和戰象或弓箭手組成,用以與敵接戰,打亂敵人戰鬥隊形。第2線由重步兵組成,擔負主要任務——在白刃戰中消滅敵人。騎兵負責兩翼掩護。有時為了追擊潰逃之敵還設第3線。在整個戰鬥隊形之後成一列橫隊配置著“預備”隊,用以射殺本軍中陷入驚慌失措和退卻的兵士。
波斯人在軍事上的勝利為時短暫。波斯強國領土的迅速擴大並不意味著它的軍事實力也相應地增強。為了進行戰爭,波斯人還得利用被征服的各民族的軍隊。然而,被征服民族對保衛波斯專製國家不感興趣,因此,波斯人未能建立一支內部團結一致的軍隊。波斯人在軍事學術方麵不及希臘人,這也加速了波斯強國的崩潰。
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指古希臘的兩個城市國家同盟——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之間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戰爭。
希臘各城邦經濟的繁榮和希波戰爭後各城邦之間貿易的增加,使希臘一些最大的手工業商業中心的競爭加劇。
鬥爭的焦點主要是爭奪西部和東北部的市場。雅典的利益與位於科林斯地峽上的科林斯和梅加臘之間的利害衝突尤為激烈。對雙方來說,誰占有克基拉島的各港口,具有頭等重要意義。
除經濟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即斯巴達和雅典由於全希臘的內部政治事務而引起的鬥爭和爭奪希臘霸權的鬥爭。雅典積極支持希臘各城邦的民主派,而斯巴達則支持與雅典結盟的希臘各城邦的貴族集團和寡頭政治集團。隨著各城邦聯合的趨勢(這種趨勢與城邦的自治製度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的增長,雅典與斯巴達爭奪政治統治權的鬥爭也愈演愈烈。
戰爭爆發前夕,雅典與其盟邦共同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和一支4萬餘人的軍隊。
雅典國家首腦伯裏克利的戰略計劃是:利用海上霸權,將伯羅奔尼撒沿海地區劫掠一空,迫使伯羅奔尼撒同盟投降。這項任務由艦隊完成,陸上則采取防禦行動。斯巴達擁有人數較多的陸軍,他企圖攻取亞提加並將其摧毀,從陸路封鎖雅典。
曆史文獻把伯羅奔尼撒戰爭大致分為3個基本階段。阿客達漠斯戰爭、西西裏戰爭、狄克勒亞戰爭。有時文獻把西西裏戰爭和狄克勒亞戰爭合為一個階段。
阿客達漠斯戰爭
伯羅奔尼撒軍隊在公元前431年4月襲擊布拉的城之後,又於6月中旬攻入亞提加。雅典的局勢則由於鼠疫流行,以及米提利尼和克基拉島先後爆發反雅典起義而惡化了。
公元前425年,雅典軍和艦隊在狄摩斯提尼的率領下在皮洛士港口奪取了一個登陸場,並築壘設防。斯巴達人企圖把雅典人逐出皮洛士,但未能成功。於是一支斯巴達重步兵部隊占據了位於皮洛士港入口處附近的斯法克特裏亞島。後來,雅典軍和艦隊在狄摩斯提尼和克裏昂的統率下擊潰了斯巴達人。
公元前422年10月,克裏昂統率的雅典軍與布刺西達斯統率的斯巴達軍在安菲波利斯附近發生戰鬥。克裏昂和布刺西達斯都戰死。這次戰鬥後,於公元前421年4月11日簽訂了有效期為50年的所謂尼西亞斯和約。
西西裏戰爭
這次戰爭的特點是雙方爭奪海上霸權。尼西亞斯和約的條款未能消除戰爭再發的根源。公元前420年,領導一個最好戰的派別的亞爾西巴德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城邦同盟。同盟在雅典的支持下反對斯巴達。公元前418年8月,同盟的軍隊在曼提涅亞附近被擊潰。
公元前415年春,雅典人開始遠征西西裏,但未能攻破錫臘庫紮的築壘工事。雅典艦隊在錫臘庫紮港口戰敗並被焚毀,向西西裏島腹地敗退的雅典軍也遭圍殲。
公元前413年,雅典又向錫臘庫紮派出一支26萬人的軍隊,但也未獲勝。雅典的軍事冒險破產了。
狄克勒亞戰爭
這次戰爭是由於斯巴達人奪占距雅典22公裏的狄克勒亞所致。公元前410年,雅典新的艦隊在阿比多謝附近連獲兩次勝利,但隨後在諾提翁角附近戰敗。公元前406年,在波斯援助下組建的斯巴達艦隊在靠近小亞細亞海岸的阿吉紐西群島附近被雅典人擊潰。
此後,波斯再次幫助斯巴達人重建艦隊。公元前405年,這支艦隊在埃戈斯波塔梅附近的交戰中擊敗雅典艦隊。公元前404年4月,陷入海陸重圍的雅典投降。勝利者斯巴達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條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艦隊;拆除雅典和拜裏尼司的築壘工事;與斯巴達結盟並依附於斯巴達。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果是:希臘所有國家——不論勝者或負者,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希臘奴隸製度加速解體;希臘的國際威望下降;波斯強國的地位有新的加強。公元前4世紀,由於城邦政體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麵發生了危機,希臘淪為馬其頓的附庸。
伯羅奔尼撒戰爭促使軍事學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交戰雙方都根據各自政治鬥爭的目的和武裝力量的特點預先詳細製定作戰計劃。爭奪盟邦和海上霸權是這場戰爭的根本問題。
在戰爭過程中,完成了由自由市民組成的民團向雇傭軍的過渡。職業軍人的出現使軍隊的訓練和教育複雜化了。戰鬥行動持續的時間更長,並且一年四季都在進行。希臘軍戰鬥隊形編成的原則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方陣仍是戰鬥隊形的基礎,但步兵的一種——培爾塔斯特的出現,改變了會戰本身的性質,這種步兵能以密集隊形和散開隊形在起伏地機動行動。
當時,戰鬥中以重步兵和中等裝備的步兵協同行動為基礎的機動,已成為獲勝的重要因素。奪取要塞的方法有很大改進:強攻部隊列成縱隊,從隊形兩側和上方均由士兵手持的盾進行防護;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艦隊的使用方式更加複雜化了。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對海上通路的爭奪、從海上對敵封鎖和侵入都達到了很大的規模。
薩謨奈戰爭
薩謨奈戰爭指羅馬與薩謨奈聯盟為爭奪中部意大利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
第一次薩謨奈戰爭是因爭奪坎帕尼亞區而引起的。戰爭的結果是:羅馬在加普亞和庫麥確立了統治地位;薩謨奈人在捷努阿姆確立了統治地位。
第二次薩謨奈戰爭的爆發是由於羅馬人占領那不勒斯而引起的。起初,羅馬人在平原地帶作戰時一直獲勝,但公元前321年,當軍事行動轉入山區時,薩謨奈人在卡夫季亞峽穀設伏,羅馬軍被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