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隻有兩樣東西能引起人內心深深的震動,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而今,我們仰望蒼穹,星空依然清朗,而俯察內心,崇高的道德卻需要我們在心中每次溫習和呼喚,這個東西就是誠信。
守信是一種力量,它讓卑鄙偽劣者退縮,讓正直善良者強大。誠信無形,卻在潛移默化塑造無數有形之身,永不褪色。誠信以卓然挺立的風姿和獨樹一幟的道德,高度贏得眾人的信任和愛戴。守信用作為一種傳統美德,是現代人交往的“信用卡”,也是維係人與人感情的“信譽鏈”。有了誠信,人際交往才會變得有序和有效。
對每一個渴望夢想成真的青少年來說,都應該主動成為誠信的忠實衛士。我們無須埋怨世態炎涼,人心不古,因為美好的一切就在你我手中。那就從自我做起:“麵對篝火,我們需要自己帶上火柴才能取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播種誠信,我們得到的絕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值得信賴的整個世界,因為誠信的期盼同樣存在於大多數人的心裏。當誠信不再是稀缺的資源,當誠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時候,我們就成功了。
5.空杯心態會讓你獲取更多
心理學中有種心態叫“空杯心態”。何謂“空杯心態”?“空杯心態”象征的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空杯心態就是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整,空過時的,給新知識、新能力的進入留出空間,讓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總是最新;永遠不自滿,永遠在學習,永遠在進步,永遠保持身心的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過程,最讓人沉醉,因為這個過程,充滿了新奇和挑戰,空杯心態將使你的人生不斷漸入佳境。
心態歸零,學無止境
青少年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須隨需應變。以變應變,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提升能力,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故步自封。
歸零心態,其實就是一種虛懷若穀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人才能夠不斷進步,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心態歸零,即空杯心態是重新開始,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學習、再學習。而後,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有價值。
在一座山廟裏,住著一個老禪師和一個小沙彌。有一天,老禪師讓小沙彌用筐去裝一筐東西回寺廟。不一會兒,小沙彌就回來了,筐裏裝滿了幾塊大鵝卵石,老禪師問,滿了嗎?小沙彌奇怪了,明明已經滿了呀!但是,他不敢說話,於是背著筐又出去了。不大一會兒,小沙彌又回到了寺廟,筐裏的大的空隙填滿了小鵝卵石,老禪師對他說:“滿了?”“滿了!”小沙彌答到。老禪師說:“再去!”,如此三番,小沙彌後來又在小縫隙裏裝了沙子,又往裏麵注入了一茶壺水才算交了一份答卷。這讓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當自己心中已裝滿了東西,哪裏還有空間來容納其他事物呢?
做人就像一隻杯子,你不停地往杯子裏倒水,杯子的容量有限,如果你不把杯子裏的水倒出來,水就會溢出來。人的思想就像隻杯子,裝滿了知識和想法,假如你想要學得到更多的東西,就必須先把自己手中的那半杯水倒掉,真心的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杯,然後才能夠真真正正地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你不拋棄舊的觀念,就無法接受新的東西,所以,做人要空杯一切。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如果一個杯子有些渾水,不管加多少純淨水,仍然渾濁;但若是一個空杯,不論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終清澈如一。請時常清空我們杯中的水,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麵對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學習善者,可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學習不善者可以以此為鑒,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升適應性。
所以,心態歸零,是一次更高起點的重新開始,是一個人的心智!更是成熟的真正標誌。無論是風雨交加的日子,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隻要領悟了一切歸零的奧秘,你就能氣定神閑,笑看人生。
彎下腰去學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試著學會彎腰去學習。因為,謙卑的心態是你進步的前提。任何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在互聯網這個全新的領域中,博士、董事,都是不懂事;大校、中校,全無效;上尉、中尉,無所謂。所以,隻有心態歸零,你才能快速的成長,才能學到這個行業的很多技巧和方法。
歌德在他的敘事歌謠裏曾講過這樣的故事: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把它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就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三文錢,用這錢買了十八個櫻桃。出了城,兩人繼續前進,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夠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八次腰。於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今天多彎腰拾起一些“小事”,或許明天,它就會在我們的懷中孵化成美麗的寶石。
這些故事正是告訴我們,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彎腰學習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時時刻刻明白:要想獲得真知,就得彎下腰去學習,而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有謙虛的態度。
謙卑是什麼?謙卑就是甘願讓對方處在重要的位置,讓自己處在次要的位置。易經謙卦說:謙卑是指人因為虛心所以能進入對方的心,被別人接納。而在溝通時彼此接納是很重要的,因此謙卑作為一種品格也非常重要。學習既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開放的謙卑的心態,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要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努力向所有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得更多、學得更好。
“人要有空杯心態和海綿心態,讓自己從學徒的心態開始前行。”如果總是守著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有相應的成就感,認為“也不過如此”。這個時候產生的成就感一方麵有利於我們增強對學習新事物的信心,但另一方麵值得注意的是,與信心的增強一同滋長的還有我們的浮躁心理和驕傲心態。如此一來,求知欲下降了,自傲心理加強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於是便有了半杯水、半桶水,再也無法融進更多的知識。
第二節定位自我
1.認清真正的自己
在人生中,人們最關注的就是自己。當拿到一張集體照時,你的第一個目光肯定會落在自己身上。每天早上,麵對著鏡子裏麵的人,你不妨問問:他(她)是誰?請不要笑此話太傻。俗話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要戰勝自我、了解自我這個最大的敵人,就是認清自我,客觀的評價自己,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自我有幾分。青少年朋友,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時常審視自我,是在人生道路上成就自我的關鍵。
時刻分析自己,自省中認清自己
歌德曾經說過:“一個目光敏銳,見識深刻的人,倘若又能承認自己有局限性,那他離完人就不遠了。”如果一個人不認識自己的缺點,很容易因自負而失敗;優點可能會受到缺點的影響;隻看優點,不看缺點,就會導致自己根本聽不進別人的一點點的意見和批評;過分地驕傲;隻退不進,甚至失去了最寶貴的尊嚴……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甚至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這些在青少年中尤為常見,以上的任意一種心理都能在你們中間找到。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想克服這些心理上的障礙,必須要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
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婦人,與身邊的鄰居、朋友關係搞得很僵,為此整日悶悶不樂。為了改正自己愛發脾氣的缺點,就上山廟裏找老和尚求助。
老和尚聽了她的苦悶後,就把她鎖到了一個柴房裏麵。當時,她就怒氣衝天,要求放出去。和尚沒理會,轉身走了。一個時辰後,婦人稍微靜下來,和尚問是否還生氣?婦人回答道:“我生我自己的氣,我為什麼聽信別人的話來這受罪呢?”高僧聽後拂袖而去。一個時辰又過去了,婦人覺得生氣不值得。高僧笑著說。“還知道什麼叫不值得呀,看來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的。”
終於,大師第四次來看時,婦人抬起頭說:“大師,真是奇怪啊,我現在反而並不生氣了,有什麼好氣的呢?我想明白了:氣不就是自己找罪受嗎?”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傾灑在了地上。婦人看了很久才頓悟。
其實,在這幾個時辰中,老和尚是在讓這個婦人自省,來徹底地分析自己,這時她才幡然醒悟。在世界上所生存的每一個人都有七情六欲,隻要有感情,就會有怒氣。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要有因有果。
所以,青少年朋友們,無論你們遇到怎樣的困難與挫折,都不要埋怨造物主、世道的不平,與其抱怨他人的不是,不如及時分析自己。其實,很多時候,困難與挫折不是由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所以,你們應學會從中找原因,及時分析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這才是重要的。人總是在自我反省中認清自己,並且決定自己以後避免發生這種不該發生的事。隻要你相信自己,就一定會做到的。
認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
古人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當青少年認識了自己之後,就應當堅定起來,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思想、有韌性、有戰鬥力的強者,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國家的強大,為了自己的未來,在你所專長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不要再猶豫,不要再遲疑,再觀望幾年,人家已經做出成績來了。雖然說,隻要認定、隻要開始就不算晚,可是,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供你揮霍。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早一天總比晚一天要好得多。
英國的一個著名詩人濟慈,他本來是學醫的,可是後來無意中,他發現了自己有寫詩方麵的才能,所以,就當機立斷改行寫詩,而且在寫詩的過程中,他很投入的用自己的整個生命去寫詩。很不幸,他隻活了二十幾歲,但是,他卻為人類留下了不朽的美麗詩篇。
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也曾想做一名偉大的詩人,也努力地寫過一些詩。但是,他很快發現在這個領域裏,他不是強者,他發現自己的長處不在這裏,便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做詩人的想法,轉到寒舍科學研究上麵去了。
試想一下,如果上麵的兩位大師都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話,那麼英國至多不過增加一位不高明的外科醫生濟慈,德國至多不過增加一位蹩腳的詩人馬克思,而在英國文學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則肯定要失去兩顆光彩奪目的明星。所以,要認識自己才能把握好自己。無論做什麼都要切切實實、腳踏實地去做,大而無當、好高騖遠的想法一定要排除。
認識自我,就是要客觀地評價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貶低自己;認識自我,就是要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發展潛力;認識自我,就是要認識自己的生理特點,認識自己的理想、價值觀、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點。
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塑造自我形象,把握自我發展,如何選擇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識,如何正確的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並有所成就,就必須對自己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人們隻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做了會付出什麼?付出之後會得到什麼?才能更理智地去麵對人生中的多項選擇。隻有認識了自我,才能開發出更大的自我潛能,才能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升華自我,從而達到一個全新自我的境界。
2.做最棒的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可走向成功的道路又是那麼崎嶇而漫長,充滿著看得見看不見的困難和競爭對手,其中最強大的對手其實就是你自己。你的一切消極心態就是你最大的敵人,可是你又該用什麼去戰勝它們,到達成功的巔峰呢?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自信是一種來自於心靈的力量,自信是一種說服力,在開始時,看起來仿佛不會成功的事,假如你堅持地做下去,它就會成為對自己的一個證明。相反的,假如你因為別人的懷疑或批評而猶豫不決,退縮不前,那不用別人阻擋,你自己就打敗了自己。
培養自信,戰勝自我
在現實中,強者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而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礙是缺乏自信。隻要你自信,隻要你尊重自己、堅信自己,你就是偉大的,最終的成功必定屬於你。自信是一切成功者的鈣質,沒有自信的人,將一事無成。對於青少年而言,培養自信是尤為重要的。
相信自己,無所不能。相信自己,無所畏懼。自信心是人生成敗、幸福與不幸的關鍵。同時,人也是理解自己和與他人相處的關鍵。信心是行動的發條,基於信心而來的那種無比的驅策力量,就是締造人世間一切偉業殊功的源頭。人有信心,就有希望。信心能使軟弱的人變得剛強,毅然承擔一切苦難與折磨,接受任何考驗和試探。
一天,上帝分別送給三個年輕人一些同樣幹癟的種子:第一個年輕人大呼:“上天為何如此不公?這麼幹癟的種子怎麼能夠發芽?”隨手扔掉種子後,他抱報怨聲中結束了一生。第二個年輕人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播種、澆灌、施肥,但很快就放棄了。後來,他終生為尋找一些飽滿的種子而努力。第三個年輕人相信:隻要精心嗬護、盡心盡力,再幹癟的種子也能長成參天大樹,自己的汗水會換來成片的陰涼。結果,第三個年輕人很快就擁有了一大片森林。在這個故事中,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了前者,可見,自信是人獲勝的法寶,更是事業的保障。
青少年朋友,你自信嗎?當你成績名列前茅時,你能否告訴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不是“這次運氣真好!”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當你成績有了進步,你能否對自己說:“學習有什麼困難,隻要努力,我一定能學好!”而不是“這次純屬僥幸,我不是學習的料。”而停滯不前;當你考試退步了,你應該向天發誓:“從現在開始,我一定努力,一定學好!”而不是“我永遠也學不好,學習對我來說就是活受罪!”而放棄了學業。如果你真的想擁有自信,就從現在起告訴自己:哪怕是一粒幹癟的種子,我也要長成參天的大樹!我相信:我能行!
所以,青少年朋友們,在生活中,麵對不幸,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信心;在學習上,麵對困難,要給自己信心,要永遠地相信自己可以。讓你的生活到處都充滿著自信與活力,你的生活將會是五光十色的。
肯定自我,建立自信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都產生自卑感,內心缺乏一種內在的自我價值感,這就需要調整對自我的認識角度,來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通過不斷地發展自我建立一種獨特的人生優勢——自信。
自信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是一絲動人的微笑,是一片明朗的天空。自信讓我們變得幹練、成熟,自信使我們的腳步變得堅實穩健。一個不屈不撓的人,自信在心中必堅韌地站立著,站成精神上的鋼澆鐵鑄的脊梁,站成一幅永不凋謝的風景。
自信產生於努力之中。有人認為做事情隻有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去行動,這就好比人學會了遊泳之後再下水學遊泳一樣,是非常荒謬的。當我們徘徊於做與不做之間時,就應該在沒有自信的情況下,大膽去做。
伊索寓言有一個故事:父子二人趕驢到集市去,途中聽人說:“看那兩個傻瓜,他們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騎驢,卻自己走路。”於是老頭讓兒子騎驢,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說:“這兒子不孝,讓老子走路他騎驢。”當老頭騎上驢讓兒子牽著走時,又遇到人說:“這老頭身體也不錯呀,讓兒子在下麵累著。”老頭子隻好讓兩人一起騎驢,沒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說:“看看兩個懶骨頭,把可憐的驢快壓趴下了。”老頭子與兒子隻好選擇抬著驢走的方法了,沒想到過橋時,驢一掙紮,墜落河中淹死了。
例子中可以看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期望獲得榮譽,因為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奮鬥過程中,真正有作為的事不是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而是需要創新。理解是具有滯後性的,如果不培養自我讚許的意識,就無法自我肯定,就堅定不了決心和信心,失敗就隨時“恭候”著你。
自信仿佛是人生坐標係上的原點,處境極其微妙,前進抑或後退,就在一念之間。具備自信就是具備了開拓進取的基礎和條件,因為有了自信,就有了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十分成功中有五分屬於自信。成功是船,自信是帆;成功是高山,自信是登山的小階;成功是遠方的路標,自信是腳下的跋涉。正像莎士比亞所說的:“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失敗的原因。”
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或學習方法不當,使人困惑;或學習枯燥,使人懈怠;或成績不理想,會使人沮喪……而自信就好比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順利地開啟每一扇成功之門;自信就如黑暗中的燈塔,把你從困境中解救出來;自信就像人能力的催化劑,人前進的動力,能將人的各種潛能充分調動起來,發揮到最佳程度。
3.勇於突破自我的限製
卡耐基曾說:“經過無數次失敗以後,姍姍來遲的東西叫成功。”漫漫人生路上也正是有了成功與失敗,生活才有意義。作為旭日東升的青少年,要明白成功絕非偶然,是靠艱辛的付出和耐心的積累而來,當你在一次次的失敗後,又一次次的選擇後,就會發現成功的坦途已經鋪到你的麵前了。要記住,在生命中勇於突破自我,戰勝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努力向前。
突破自我,需要勇氣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主角,不必模仿誰,我是我,你是你,好好地活著,為自己活著。有夢想就大膽地去追求!失敗也不要放棄,隨它花自飄零水自流。其實對青少年來說,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戰勝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
小紅從小性格就內向,自尊心也特別強,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好。可是,最近她總以為別人時刻都在用鄙視眼神的看她、評價她,所以她擔心自己會出什麼差錯,否則,會讓人看不起。後來,她暗戀上了班內的某個男生,但又不敢表露出自己的愛慕,還怕別人知道這個秘密。有一次,好朋友給她開玩笑說:“我知道你愛上他了,你別藏在心裏啦!”她一聽心裏急得發慌,擔心別人會對她評頭論足。從此以後,她見人就躲開,不願理會別人。有人找她聊天、玩耍,她就麵紅耳赤、心慌意亂,而且說話也是語無倫次,最後導致一見人就擔心害怕。
以上這個事例表明,小紅是由於社交恐懼心理導致她不能正常與同學交往。最終陷入困境,不能自拔。這種社交恐懼是因心理緊張而造成的心因性疾病,隻要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做到全麵了解自己,樹立自信心;改善自己的性格;學會與別人交流;掌握一些社交技巧……隻要將這些落實到位,相信戰勝不良的心理障礙指日可待。
中國有句俗語說得好:“不會戰勝自己的人,是膽小的懦夫。”突破自我,需要勇氣,需要其頑強生命的活力。青少年朋友們,無論是健全的身軀還是殘缺的臂膀;無論是優越的條件還是困窘的環境,大膽地拿出你的勇氣,你的膽識,去克服困難,克服恐懼,克服失敗帶給你的消極情緒。不管你正在前行中,還是失意時,此刻不要在彷徨,不要再猶豫,對現在的你來說從失敗中找出通向成功的途徑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