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態決定自我(3 / 3)

青少年朋友們,隻要勇於突破自己的防線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大門,開辟了成功的道路,鋪墊了自己在人間的旅途,鑄成了自己的一種麵對任何煩惱和憂愁的良好心態。

戰勝自己,走向成功

對於青少年來說,隻有在前進的道路上,勇於突破自我,即使是失敗也是一種鍛煉。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要永遠活在失敗的陰影下,勇敢地去找尋失敗的原因,提升自己,戰勝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人生這局棋走得很精彩!隻有勇於突破自我,才能少些不必要的煩惱與憂愁。鄭板橋說:“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勇於突破自我,無需猶豫!戰勝自己,何需等待!拿出你的勇氣來,勇往直前,永遠爭取吧。

他出生在一個寂靜荒野上村莊上,因為貧窮,常被趕出居住地,全家人不得不經常搬家。9歲的時候,母親因病不幸去世,生活變得更加艱難。22歲時,他失業了,很是傷心,決定參加州參議員競選,但落選了。想進法學院學法律,但因種種原因進不去。不得不向朋友借錢經商,可不到一年就倒閉破產了,欠下了巨額外債,此後的幾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債務到處奔波。

25歲,他再次參加州參議員競選,竟然贏了,以為從此好運就會來了。第二年,正當他準備結婚時,未婚妻不幸去世,受到打擊,為此心灰意冷,而臥病在床。

29歲,競選美國國會議員,結果沒有成功,但他沒有放棄,於第二年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可還是落選了。

因為競選賠了一大筆錢,他申請擔任本州的土地官員,但申請被退了回來。幾年裏,接二連三的失敗並沒有使他氣餒,而是勇敢地麵對,挑戰失敗。過了兩年,他再次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依然遭到失敗。

在他51歲時,1860年,他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歎服的偉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他戰勝了生命中接踵而來的各種挫折與不幸,最終戰勝了自己,登上了人生理想的高峰。

魯迅先生說:“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麵前才有路。”的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乏荊棘和陷阱,到處都有困難和坎坷。有些人遭到了一次次失敗,便把它看成拿破侖的滑鐵盧,從此一蹶不振。而對於一心要取勝、立誌要成功的人來說,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永遠的結局,在每次遭到失敗後學會重新站起,要比以前更有堅強的毅力和決心向前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布倫克特說:“隻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著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麵前。”要堅持你的夢想,不要退縮,成功並不是海市蜃樓,那是黎明前的黑暗,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堅持自己的夢想,成功就在你的前頭!

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舉不勝舉,司馬遷雖然身受宮刑,但仍不屈不撓,憑著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記》;海倫自小雙目失明,飽受病魔纏身,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促使她寫下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文學著作……戰勝自己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地做起來要比戰勝別人難得多,因而戰勝自己,就要有堅忍不拔的意誌,要有根深蒂固的信念,要有在逆境中成長的信心,要有在風雨中磨煉的決心。不要時時刻刻把戰勝別人看得太重要,最大的勝利便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並非易事,所以,青少年朋友們要加強培養戰勝自己的目標、決心、能力及克服困難的勇氣。

4.時刻給自己定位

現在校園裏的“攀比”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在青少年心理上滋生了可怕的“虛偽”,很多人過於好強,愛麵子,追求享樂,時刻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人生沒有了目標,整天過著虛無縹緲的生活。這種做法是錯誤,青少年在風華正茂之時,應該時刻給自己一個定位,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讓自己的心靈不再空虛。

虛偽心理,讓你們迷失了自己

青少年不要被周圍繁華的世界所誘惑,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位置。不要見到其他同學有什麼,不顧考慮自己家庭的經濟情況,也要擁有一個;不要時常誇下海口,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的事情;不要因為自己跟不上潮流,就裝出一副的“個性”……這些一旦在青少年心理滋生,是件可怕的事情。因為大家心裏已經被虛偽填充,迷失了自我。

大家要睜開明亮的眼睛,看清自己所在的位置,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準備的一個定位,不要隻憑自己一時的虛偽而衝動,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所以,大家要給自己找準定位,是指引自己人生道路的“北極星”,照著方向前進。

李某是一個初二的學生,放寒假的時候,他的同學好多人都跟著自己的父母去外地旅遊了,李某也跟同學們說自己去陝西西安看兵馬俑了。實際上李某卻跟著父母串串親戚,沒事在家看看電視或者是逛逛商場,就這樣寒假馬上就要結束了。他的同學紛紛把自己在外地帶回來的紀念品送給李某,並且向李某索要紀念品。李某說等到開學時,自己一定把紀念品送給他們。沒辦法他隻好給在西安工作的小姨打電話,讓她寄一些兵馬俑泥塑品和西安剪紙,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像李某這樣虛偽心很強的例子,在青少年中也是皆為常見的。心理學家曾對青少年這一現象進行分析,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麵:

過於好強,愛麵子。比如,為了證明自己比人強,就是沒有把握的事情,你們也會選擇去做,或是礙於麵子問題,而不好拒絕某人所請求的事情。

好攀比,追求享樂。這需要受社會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對事物的分辨能力還不夠,容易走進誤區,這也是產生虛偽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對於青少年的虛偽心理,可以有針對地治療。

改變自己。首先應該認識到,虛偽是人性醜陋的一麵。所以我們應該改變,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隻要自己不虛偽並能為人著想,多忍耐就可以了,這樣生活的會更快樂。

真誠待人。麵對帶有虛偽心理的青少年學生,最主要的是消除你們內心的芥蒂心理,讓你們在外人麵前沒有心理負擔,不必戴著麵具生活,還你們本來的內心真相。

改善環境。要想真正糾正青少年學生中的虛偽之風,必須對現實的社會風氣進行係統研究,針對造成這一問題的社會製度、思想根源,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改善社會風氣,使之成為青少年心靈成長的適宜土壤。

準確的定位可以指導人生

在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位置問題的存在。位置並不複雜,在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中,位置都是由低到高,慢慢地循環漸進的,每個位置都有自己的表現,不能逾越,不能跳級。

在懂得了這些以後,再給自己定位,就有了一個準確的方向。因此,青少年要善於把握分寸,需要謹慎,加上持久的努力,這樣才能在人生大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

有這樣一個人,他為了生活想砍一棵大樹來換夠多的錢養活家人。來到森林裏麵,他到處尋找,終於發現了他理想中的目標。他滿心歡喜地用三天工夫砍倒了這棵樹,最後卻發現自己根本就帶不走它,因為樹太大了。如果在尋找目標的時候,他找的是一棵自己能扛得走的樹,也許早就扛走了,用賣樹的錢買了糧食,正與家人圍在飯桌前談天,在歡笑裏等待飯熟。

這個人的心很大,但是卻忘記了自己的力量很小,於是,悲劇就發生了。他錯就錯在沒有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許多人一生都在瞪大眼睛尋找財富,貪婪得想把世界上每一樣美好的東西都揣進自己的懷裏,不料辛辛苦苦忙碌了好一陣子到頭來卻兩手空空。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收斂內心的欲望,隻選擇自己夠得著的果子去采摘,而不會把自己的小聰明當成智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但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隻有找到自己的長處,給人生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沒有給自己確定一個準確的位置,你就可能會失敗。有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隻憑自己一時的想法和興趣,那麼定位就不準確,有很大的盲目性。

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道路上,時刻給自己準備的定位,讓自己的心靈不再虛偽、空曠,這是走向成功人生的關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鬥,而是奮鬥前的選擇,選擇就意味著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人生在世幾十年,如果沒有一個準確而清晰的定位的話,會讓自己走很多的彎路,甚至於遭受更多的挫折。

5.接納自己的不足之處

憂鬱心理是一種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織網般地難以揮去,而不是一種短暫的、可以消失的情緒低沉。在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因素、家庭的因素、經濟上的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宣泄,周而複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人們心裏一旦產生了這種情緒,會影響到行為和心情。

過分追求完美,帶來憂鬱心理

現在的青少年為了追求完美,對自己實施過分的要求,期望自己達到完美無缺。殊不知,在追求完美的時候,若不顧自己的實際狀況,會給自己的心理無形中帶來壓力。若平時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現,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過分看重,甚至把人人都會出現的、人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現,總對自己不滿意,漸漸地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和自信心。

青少年對自己的長相不滿,對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如意,對自己的穿戴不喜歡……心理上的這種不完美,都是由於過於追求完美,對自我過於苛刻造成的。若隻接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的自我,不肯接納現實中平凡的或有缺點的自我,其後果往往適得其反,使大家對自我的認識和適應更加困難。久之,心理就會滋長出憂鬱的萌芽。

王娟,某市重點中學的初三學生,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子,在老師眼裏是個“熊貓級”人物,在同學眼裏是“佼佼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缺乏對藝術方麵的認識。每當學校舉行什麼晚會,同學們都報名參加了,隻有她沒有。她不會唱歌不會跳舞,每次晚會活動的舞台上都沒有她的身影。為此,她很生氣,自己一向是老師、同學心中的“驕子”。在這樣的舞台上,卻沒有自己。她就抽出一部分時間來學跳舞,可是,也許她太過於追求完美,總覺得自己跳地不好,像隻鴨子扭來扭去的。由於心理上常常對自己不滿,時間長了,就積壓出了憂鬱的情緒,成績也隨著下降了。像王娟這樣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殊不知,要想改善對自己期望過高的心理,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人既不會事事行,也不會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說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說明事事不行,優點和缺點不能隨意增加或丟掉,成功失敗也不是自說自定。一個人應該接納自己,並肯定自己的價值,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

大家在追求完美的時候,一定要找好自己的立足點,不要盲目地為自己過分的要求。有的青少年無形中去重視了別人,而貶低了自己。人應該立足自己的長處,清楚,接受並盡力改進自己的短處。成功時應多反省缺點以再接再厲,失敗時多看到優點和成績,以提高自信和勇氣。對青少年來說,必須明確自己的期望是什麼,以及這種期望的來源是來自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求,還是從滿足他人的期望出發。隻有明確這一點,才可以真正認清自己,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最終建立獨特的自我。

最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人各有所長所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應欣賞自己的獨特性,並不斷地激勵自己。

接納自己的不足,戰勝憂鬱

目前,青少年憂鬱心理有明顯增多跡象,然而,人們對這一心理現象的認識依然模糊不清。很多人認為青少年偶爾想不開或心情不好,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事實上,憂鬱心理往往會導致青少年情緒障礙,延誤就醫的結果經常導致學業中輟,甚至誤了一輩子的前途。

具有憂鬱心理的青少年,往往不願與他人交往,學習動力不足,對以往感興趣的文體活動、影視也感覺平淡乏味。性格越來越內向,甚至離群索居,自我封閉,有時又無故煩躁不安等。

小敏同學的父母在“熱潮”中雙雙下崗,家庭條件十分困難,聰明勤奮的小敏由於性格內向,父母下崗無疑讓她的心裏蒙上了一層陰影。她擔心學業因家庭困難而被中止,心中的憂鬱無處訴,從此變得沉默寡語,與同學之間的交往也變少了,遇有人與其打招呼或全然不睬,或報以淡笑。幸而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一所名牌大學。雖然家裏困難,但父母還是非常願意供她讀大學的,可是她上大學不到一個學期即因心理症狀而休學。

小敏因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而導致憂鬱的心理,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都在“攀比”,家庭、經濟、吃穿、長相等,而這些對於條件不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心理上的自卑,時間長了就產生憂鬱。

其實,大家不要為自己的不足而失落,要敢於去接受自己的那些不完美。在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大家要去認真對待自己,可以從下麵幾方麵著手:

獲得支持。青少年遇到挫折、失意時,絕對不要悶在心裏,找家人或朋友談談,不僅可以宣泄情緒,他們或許可以給你不同的看法。積極態度。凡事保持樂觀的想法,即使是失敗了也應該勇敢麵對,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凡事抱著正麵積極的想法,不要因為看到陰天就想到下雨,下了雨更應該想到雨過天晴之日,風雨過後是彩虹嘛,總有一天必能“心想事成”。

生活有規律。很多青少年朋友因為學習時間抓得緊,認為運動浪費時間。或是為了準備應考而常常“開夜車”。需知,學習需要勞逸結合,即使要考試也不要常常為了準備考試而熬夜,更不應該利用運動時間而苦學習。適度的運動可以放鬆身心,讓學習更有效率。定計劃留有餘地。每天晚上睡覺以前,考慮明天幹什麼。計劃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要太低,充分留有餘地。這樣每天都可以順利完成計劃。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實來”。及時肯定自己。每天晚上睡覺以前,要充分肯定自己這即將過去的一天的成績和進步,不講消極的東西。能寫日記最好,把好的體驗、進步、成績記到日記上。天天都這樣記日記,覺得生活會越來越有意思。

6.擺低自己的位置

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因此,正在接受知識的青少年們,要時常保持著“謙虛”的心態去學習,要抱著“不滿足”的心理去接受新的世界。謙虛可以使人進步,而驕傲使人頹廢。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擺低自己的位置,謙虛地生活。

避免自我膨脹,戰勝驕傲

驕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別人而引發的一種傲慢自負的心理。這樣的青少年往往虛榮心較強,隻愛聽表揚、誇獎的話,不能挨批評,不愛接受別人的意見。在競賽活動中,隻能贏,不能輸,稍有挫折,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完善自己的靈魂,而驕傲的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正因如此,驕傲極為有害。驕傲的人總是忙於教訓他人,以至於從不考慮自己,當然也不必考慮:他們是那麼好。正因如此,他們教訓他人越多,自己就跌得越低。正如俗話所言:“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做你們的傭人: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而那自卑的,必升為高。”

何同學,聰明活潑,能說會道,能歌善舞,喜歡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家庭條件非常好,父母在物質上都對她給予極大的滿足。尤其是父親,由於自己兒時生活很艱苦,因此希望女兒過得好,對女兒十分溺愛。在學校,由於她勇於表現自己,受到老師器重,同學們也佩服她的口才與文筆。長久下來,她養成了自尊自大的性格,與同學說話總是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漸漸的,同學們都不理她,她也感到困惑,常常因沒有朋友而悶悶不樂,甚至整天讓父親給她買一隻小狗做伴。

上麵的例子在生活可謂是處處見到,現在的青少年都過於高估自己,心理上慢慢形成驕傲。這樣下去,會把自己的前程毀掉的。所以,青少年要學會全麵分析問題,看到自己的不足,擺正自己的位置。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然界的事物無止境,要想認識自己,就必須丟掉個人主義的有色眼鏡,學會全麵、客觀、發展地看問題,學會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一旦跳出自我小圈子,站在客觀的高處,低頭看,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到那時,就不會過高地評價自己,就不會昏昏然,就會發現我們隻是滄海一粟。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和所謂的那點資本同別人相比,同未來事業的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樣,我們會冷靜許多。

許多青少年由於看不到自己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沾沾自喜,就覺得自己很多方麵都比別人強。如果你能經常發現強人,並且體會到自己的不足,與強人有多大的差距,這樣就會變得謙虛了,自然驕傲也就遠離你了。當你在學習上有了進步取得好成績時,應當把成績當做過去,更加努力。不要嘲笑在某些方麵不如自己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應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有利於個人的進步。不要與同學比吃穿,更不要瞧不起那些生活困難、樸素的同學。當聽到表揚時要勉勵自己:戒驕戒躁,不斷進步。

應常懷謙虛之心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隻有謙虛謹慎,不驕傲自大的人才能獲得成功,一步一步地向人生的頂峰攀登。它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路標,是乘風破浪前行的有力武器。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總理,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身為總理雖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一次,他到上海考察,與電影演員們會麵,在親切交談中,有個年輕的同誌熱情地想他建議,說:“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卻回答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都意在告訴我們,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激勵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力量。謙虛之心更能顯示人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充滿智慧,變成聰明人;隻有謙虛地去學習,在成功中不斷進取,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產生更多的智慧。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一生中曾創作過很多作品,名聲大振。可他仍然不忘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一次演出前,臨時將一句台詞進行更換。這並不是沒事找事做,而是在原優秀作品上鍍上一層金,味道更濃了。但是,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他們一直自認為自己很優秀,很了不起,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一意孤行,任憑自己的做法胡亂操作下去,結果可想而知。孔老夫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弟子萬千,可他從沒有自滿,常常以自謙的態度教育弟子,還告誡弟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在每一個人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謙虛是人們必備的一種品質。謙虛是一個人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的重要道德要求。謙虛不是軟弱而是自知,是一種廣闊的胸懷,是一種虛懷若穀的情操,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是一種對知識、真理追求的真誠態度。隻有謙虛的人才有智慧的頭腦。

偉大領袖毛澤東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道路上,更應該以此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時刻以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在以後的人生中可以更好地茁長。

花的理想是吐豔,樹的理想是常翠,燈的理想是放光,青春的理想是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