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想法決定做法(1 / 3)

第3章 想法決定做法

第一節拿出想法

1.有想法才有做法

在生活中,人們有很多的無奈,但人生中並非隻是一種無奈,而是需要自身主觀努力來把握和調控的。人生的方向是由“心態”來決定的。當一個人擁有了渴求心態的時候,正是他走向成功的開始。渴求的心態不僅是成功的起點,也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資源。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心中裝滿了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這就要大家滿懷渴求心態,並為之不斷努力。

想法決定做法

心態決定想法,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出路。人們擁有的最為有力的杠杆形式就是心智的力量。杠杆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於它可以為你服務,也可以傷害你。如果大家想在寶貴的青春年華裏拚搏一把,那首先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運用心智的力量。

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這是一條不錯的生活體驗。想法,創造神奇。決定一個人的貧窮和富裕,這都取決於你的想法。青少年朋友們,如果你們心裏從沒有過自己的夢想或目標,即使上帝給了你一個聰明的腦袋,最終你還是將會一無所有;如果你們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放心中並付諸行動,即使你沒有聰明的腦子,但經過努力奮鬥,你的人生終將成功。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想必大家都看過吧,看過後的那種心情,不洶湧澎湃,也過目不忘。因為它總結了人生的真諦,說出了大家想要說的話。渴求什麼,腦子裏就有什麼樣的想法,有了這種想法,就決定了你的做法,既而也就成就了你的夢想,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爸爸說:“第一步決定了你希望生活在哪一個世界中,你是想生活在一個窮人的世界中?階級的世界,還是一個富人的世界?”

“是不是大多數人最先選擇生活在富人的世界?”年輕人問。

“不”,富爸爸回答說,“大多數人夢想生活在富人的世界,但是他們沒有走出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步。一旦做出決定,而且如果你真正做出了決定,那就再也沒有退路。在你做出決定的那一刻,你的生活將會徹底改變。”

在生活中,若無超越環境之想,就絕對做不出什麼大事。換位思考,換一種想法,會換一種心態,多一個思路,會多一個出路。想法轉化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一個人未來想走怎樣的路,隻要你的心有多寬廣,夢想就會有多寬廣。

什麼樣的想法會有什麼樣的做法,你就過什麼樣的生活。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言行和人生,決定了你是否是一個成功的人,決定了你的一切。因此,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想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改變想法,才能改變你的命運”。

渴求是學習力,行動是加速器

花兒渴望陽光,鳥兒渴望藍天,魚兒渴望清泉,同樣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精彩的人生。這些渴求為我們奠定了未來坎坷的路途,也為我們奠定了未來生活的方向。渴求是前進的路途上的一首動人的歌曲,渴求是踏向人生的征程的未來規劃。而行動則是加速器,讓我們更快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青少年才剛剛跨出人生的一步,對未來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和憧憬。正如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偉人,而平凡的人是大多人的命運。有人沒有付出卻想占有很多,結果是怨天尤人;有人付出了卻收效甚微,於是自暴自棄,真正的智者,不怨天,也不怨人,也從不放棄。付出自然有收獲,付出多,收獲更多,付出少,收獲隻能很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正所謂:知不足,然後進取。

一個年輕人去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蘇格拉底要這個年輕人第二天早晨去河邊見他。

第二天,他們見麵了。蘇格拉底讓這個年輕人陪他一起向河裏走。當河水沒到他們的脖子時,蘇格拉底趁這個年輕人沒有注意,一下子把他推入水中。小夥子拚命掙紮,但蘇格拉底很強壯,一直把小夥子按在水裏,直到他奄奄一息時,蘇格拉底才把他的頭拉出水麵。“在水裏的時候,你最需要什麼?”小夥子回答:“空氣。”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成功的秘訣,當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剛才需要空氣的願望那樣強烈的時候,你就已經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當然僅僅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是遠遠不夠的,成功還需要行動。行動是加速器,有了強烈渴求成功的心態後,再加上行動,成功就會一步一步地靠近我們。

想到就做,這是成功的一大秘訣。

也許我們先天不足,但後天的勤奮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笨鳥先飛”就是這個道理,空想家永遠找不到自己的真正價值。要做,且比別人做得多,才會成功。通向成功的路是一片“苦海”,隻有敢於泅渡的人才能修成正果,回頭是多數人失敗的主要原因。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了,你不再跨出,邊式與成功絕緣。

不要總喜歡前途平坦無阻,而要時刻準備去披荊斬棘。不要總說自己要成功,要付出行動,渴求是學習力,行動是加速器,兩者缺一不可。

漫漫人生旅途,潮起潮落。而成功隻偏袒有準備的人,一個人如果要獲得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賦,機遇是最重要的——就是你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奮鬥。

時間在流逝,人也在成長。當青少年開始為自己的將來著想時,就已經在渴望實現夢想,渴望成功。每個人都喜歡看別人的成功之路,但別人的成功路是獨特的,克隆別人的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想成功就得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跟著別人走。懷著一份渴求的心態,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在前進,讓行動付諸於心中的夢想!

2.心態決定你的命運

馬斯洛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為什麼有些人平時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勤奮,卻總是成績突出。而有許多總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卻隻能原地踏步、毫無進展。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另一位偉人也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就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也會有什麼樣的理想、目標、規劃、個性。因此,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無論麵對什麼事情,都一定要擁有一個好的心態。

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命運

瓦倫達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他是美國一位優秀的高空鋼索表演者。有一次,他在一個重大活動中進行表演。出乎意料的是這個重大讓他失去了以往的從容,在上場之前,他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這次比以往所有演出都重要,我沒有退路,隻有成功才會讓所有人對我刮目相看。”然而,他卻在表演過程中不幸墜地身亡。後來,記者在采訪中才聽到他的妻子說:多少表演了,瓦倫達從來都沒有這樣過。每次表演前,他總是專心致誌的準備,並且總是想著如何走鋼索,對於其他事從來都是兩耳不聞的,更沒有為成敗擔心過。而這次他太看重成功了,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之後,這件事便成為心理學上的經典的“瓦倫達心態”案例。

談到命運這個話題,縱觀古今,有大多數人都認為一切都是命運所定,而命運無法改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通過上述瓦倫達的事例,讓我們悟出了這樣一個哲理:心態決定命運,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西方哲學家J.E.丁格曾如此說:“關鍵的不是我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而是我們的心態。”好的心態決定好的命運。人的命運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麵對同樣一件事,你可以是歡天喜地,也可以是憂愁不已,這完全在於一個人的心態如何。生活多恬淡少浮躁,情緒多穩定少激動,人間多關愛少仇恨,為人多寬容少嫉妒……人生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的確,心態能使我們成功,也能使我們失敗。試想一下,有考前恐懼症、經不起打擊而自尋短見、對一個老師恨之入骨、活著沒有任何意思等不良心理的同學,他如何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呢?就像人們常說的:你不能改變事實,但你可以改變心態;你不能改變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不能改變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心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隻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具備成功的條件。

平和的心態是青少年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在赫赫有名的德國哥廷根大學裏,有一位名叫高斯的學生,當時他才19歲,卻有著難得的數學天賦。每天,他都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三道數學作業。這一天,他又專心地投入到了數學題。前麵的兩道題很順利地就完成了,可是,第三道題,卻讓他思考了好久。這道題的要求是:隻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畫出一個正17邊形。他用盡所學知識都沒有得到一絲進展。直到最後,他決定用超出常規的方法去解答這道數學題。第二天,一進教室他就把作業教給了導師。導師看過第三題後,表現得十分驚奇,並不可思議地問道:“這真的是你做出來的嗎?”高斯回答:“是我做出來的,我用了一整夜的時間才找出答案的。”導師激動地歡呼著,並大聲喊道:“你解開的不僅僅是一個數學題,而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懸案!”原來,這位導師用了很多年的時間去解這道題最終都沒有結果,而他最後也隻是陰差陽錯地把這道題交給了高斯。從此,高斯便被人們稱為“數學王子”。多年以後,高斯回憶說:“如果拿到這道題時就知道兩千年來無人能解,我也許永遠也沒有信心解開它。”

不難看出,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氛圍,心態才是行動和思想控製者。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隻要你抱著積極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因為,心態決定了你的視野、事業和成就。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那你隻有歎息命運不公,並且越消極越無能。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心態。人在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總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引導支配。其實,我們的生活並不完美,但是也並不悲慘,隻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可以開心地投入生活。

心態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身體能否健康,決定學習能否優秀,決定生活能否美好。可以說,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隻要心態是正確的,我們的世界也會是光明的。

很多青少年反映,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誰都知道,問題是不快樂的事情總是追著我們,躲都躲不過去。這時,如果你能把興趣和愉快這兩個好情緒調動起來,那麼你就會經常處於積極的情緒當中了。

你的夢盡管遙遠,卻也真實。給自己一點信心吧,是山,就應該有山的堅韌;是海,就應有海的浩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自己的心態自己做主,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3.心態決定行動的成敗

青少年朋友們,很多人都在意過去和現在,甚至是將來,有的人認為,過去是一個不堪回首的過去,是一個失敗的過去,而現在也不是理想中的現在。所以,由於自己的種種消極想法而導致行動的被動。青少年朋友們,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你成功了,並不代表未來還會成功;過去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就要失敗。因為過去的成功或失敗,隻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是靠現在去努力奮鬥的。

心態是銀,行動是金

青少年朋友們,隻有行動,理想才能變為現實;隻有行動,才能一步一步靠近成功;隻有行動,才會有結果。行動的重要性人皆共知,隻要你認真回想和總結自己的一生,你就會發現,你的所有成功、所有收獲,哪怕是最小最細微的,都是行動的結果。從小時候,你剛生下來時的牙牙學語,到試著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到你走上社會,在人生的大海裏暢遊,練得一副好身手,無一不是行動的結果。

在生活中,不同心態的人對行動就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心態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行動。有的人行動時是在迫不得已時,才跨出一步半步;有的人則以積極的姿態時時刻刻積極行動。同樣都是行動,但這兩種不同的行動態度、行動方式卻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行動結果,形成反差很大的兩種人生。

據說,有兄弟兩人,家住在農村,他們幾乎同時看到政府的富民政策給農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農民開始擺脫了過去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趨向了商品化。於是,他們決定每人辦一個製衣廠,兄長說幹就幹,當他做出決定後,就馬上行動了起來,買來了縫紉機,請來了師傅,采購了布料,不出半個月產品就打向了市場;弟弟則行動遲緩,他想先看看兄長幹得結果如何,然後再決定行動與否。

剛開始的時候,兄長開辦的製衣廠曲曲折折,並不是太順利,產品銷路也不很廣泛。於是,弟弟看了此種情況以後,覺得自己很明智。然而,經過半年多的摸爬滾打,兄長的製衣廠生意日漸興隆。這時,弟弟後悔不迭。經過他的再三考慮,他最終還是辦起了製衣廠。然而,先機已失,他至今仍然沒有自己的客戶,隻能為兄長的工廠做一些簡單的加工。

兄弟兩人都得到了機會,但是兩人的心態則是不同的,兄長的行動準則是說幹就幹,弟弟的行動準則則是有了十成的把握再動手。積極行動的盡管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成功的幾率卻非常高;有十足把握的看似幹起來穩妥,但這種穩妥往往卻以失去機會作為巨大代價。我們固然反對幹什麼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瞎幹,但我們更讚成、更支持、更強調瞅準了機會就毫不遲疑立刻行動。

青少年朋友人,心態與行動決定成敗。這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成功事例,它和世界上那些無數的成就大事業的成功人士相比,簡單可以說不足掛齒。然而,我們所以以此為例,就是讓所有的人要明白、讓所有的人能看到,成功者就遍布你的周圍。他或許就是你的朋友,他或許就是你的同學,他或許就是你的兄弟,他或許就是你的鄰居,果真如此,那麼你不妨去看看、去聽聽、去拜訪拜訪,看他們每天都在想什麼、做什麼,看看他們是不是一些積極行動的人。如果是,那麼你就知道該怎麼辦了!立即行動起來,這就是你每天睜開眼睛時的禱告。

心態決定行動的成敗

青少年朋友們,心態決定行動的成敗。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放進一個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們向著光亮不斷碰壁,最後停在光亮的一麵,奄奄一息;然後在瓶子裏換上幾隻蒼蠅,不到幾分鍾,所有的蒼蠅都飛出去了。原因是它們多方嚐試——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變方向,雖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終總會飛向瓶頸,脫口而出。由此可得,這隻能是因為蒼蠅比蜜蜂付出的行動多的緣故。所以,有一份行動,就有一分收獲!

青少年朋友們,哥倫布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意大利航海家,他發現新大陸後不久,有一天,在一次歡迎會上,有位貴族突然口出狂言:“發現新大陸並沒什麼了不起,這不過是件誰都可以辦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張揚。”這位貴族繼續說道:“哥倫布不過就是坐著輪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後在海洋中遇到了一塊大陸而已。我相信我們之中的任何人隻要坐著輪船一直向西行,同樣會有這個微不足道的發現。”

哥倫布聽完貴族的話語之後,並沒有表示絲毫的尷尬,隻見他漫不經心地從身邊的桌上拿起一個煮熟的雞蛋,微笑著說:“各位請試一試,看誰能夠使雞蛋的小頭朝下,並豎立在桌上。”

在座的各位用盡了一切辦法,結果卻沒一個人獲得成功。哥倫布拿起手裏的雞蛋,用小頭往桌上輕輕一敲,雞蛋便穩穩地豎立在桌上了。

然而,那位貴族卻說:“你把雞蛋敲破,當然就能豎立起來,用這樣方法我也能夠做到。”哥倫布起身很有風度地環顧著在座的每個人說:“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來都非常容易,不過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已經動手做了而你們卻至今沒有!”

青少年朋友們,不管事情的結果怎樣,隻要我們嚐試的去做是值得學習的!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沒有秘訣,就是在行動中嚐試、改變、在嚐試……直到成功。有的人成功了,隻因為他比我們付出的勞動、遭受的失敗更多,他們能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4.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的東西,那麼,你就是天才。盡管摩西、柏拉圖、彌爾頓的語言平易無奇,但他們之成為偉人,其最傑出的貢獻乃在於蔑視書本教條,擺脫傳統習俗,說出他們自己的思想。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少年,你應該學會更多的發現和觀察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一閃即過的火花,不隻是仰望聖者的光芒。因為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相信自己,對自己說“我能行”

李白有詩雲:“天生我才必有用。”造物主對於每個人都是厚愛的。西方有句諺語說:“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在另外一個地方為你打開一扇窗。”所以,你不要去羨慕別人,別人能夠做到的,你也可以,相信自己,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自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相信青少年朋友都發現過這樣一種現象,有時候老師在講台上提出問題,讓同學們來回答時,班裏幾乎沒有人舉手,或者舉手的就是經常回答問題的那幾個人。

這個現象是由於大部分同學是因為自信心不夠而造成的,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主動回答,你怕回答錯誤,你怕同學笑話,所以就不敢舉手發言。其實,這種現象很不利於學習,甚至於會打消學習的積極性。也有的同學很怕考試,還沒有考試就感覺自己肯定考不好,在複習的時候就不專心,考試成績自然就不理想。還有的同學害怕做題,特別是數學題,也是在沒有做之前,就想著放棄。這樣,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學習的下降。

正確的思想應該是:相信自己。要對自己說:我能行。在學習或做事時,都抱著這樣一種心態,還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成的呢?

有一位在校的年輕大學生,一天,他忽然發現,大學裏的教育製度存在著很多弊端,於是,他向校長提出建議。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校長采納,他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自己當校長,來完善大學的教育製度。

然後,他開始想,辦大學需要很多錢,至少得100萬美金。這些錢去哪裏找呢?如果等到畢業再去掙的話,等自己掙到那麼多時,也已經晚了。於是,他就每天在冥思苦想如何能擁有100萬美金。同學們都笑話他有神經病,做夢天下也不會掉餡餅。但這位年輕人根本就不在意別人的不理解,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籌到這筆錢。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打電話到報社,說他準備明天舉行一個演講會,題目叫《如果我有100萬美元怎麼辦》。第二天他的演講吸引了許多商界的人士參加,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他在台上全心全意,發自內心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

最後演講完畢,一個叫菲立普·亞默的商人站起來,說:“小夥子,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給你100萬,就照你說的辦。”

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而這個年輕人呢,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天上確實不會掉下來餡餅,機會永遠靠自己創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才華,勇敢地在他人麵前表現出來,你自然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庸者,相信別人,懷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別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親愛的青少年朋友,現在你還在懷疑自己嗎?你是最優秀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生的世界冠軍!你應該愛惜你自己,你應該嗬護你自己。除了你自己,沒有人了解你真正的需求。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相信自己,體現人生價值

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股力量,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一種才能,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一項天分。人生的價值,可以由自己創造,可以由自己肯定。肯定自己的價值,並且成為別人的需要,不但能夠產生自信,而且也會覺得幸福。除了你自己,沒有人知道你內心的渴望。隻有你自己,才是你命運的主宰。隻有你自己,才是你生命的保護神。

有這樣一個故事:數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要在四分鍾內跑完一英裏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1954年5月6日,美國運動員班尼斯特打破了這個世界紀錄。

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在四分鍾內跑完一英裏!我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我一定能成功!就這樣每天大喊一百遍,然後在教練庫裏頓博士的指導下,進行著艱苦的體能訓練。

終於,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用3分56秒6的成績打破了一英裏長跑的世界紀錄。更有趣的是:在隨後的一年中,竟有37人在4分鍾內跑完一英裏。在隨後的第二年中,進榜人員更高達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