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科學的定義和結構是形式的,因而不是受限製的;相反,它能創造出新的視野,就象數學過去和現在對於認識自然界所做的貢獻一樣。這門新的科學已經取得了有意義的實際成就,並且正在改變那些已經學會利用它的人們的生活,無論是就集體或是就個人水平而言,都有一係列的成就。價值論往往在民主意識形態中注入牢不可破的堅定性,它非常明確地表明了人類個體的無限的和獨特的價值。我發現,世界各國的價值理論都正朝著我向你們描述的規範價值學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前麵概要敘述的東西——盡管是以最簡單的術語——表達了一種世界範圍內的認識可能性,它是未來道德人文科學的輪廓。
自然,在評價的科學與評價本身之間存在著區別,評價的科學並不是評價,就象閱讀TNT的公式不會爆炸一樣。評價也不是評價的科學,一位物理學家從樓上摔下來並不是對於引力法則的分析。然而,兩者是互有聯係的。因此,底下一句話並不象多數人所設想的那樣正確,那就是,一種價值科學會貶低價值經驗。作為拒斥這種科學之基礎的有三個方麵,首先是道德敏感的人們對那種招來原子彈的理性深感疑慮,以及由此發生的遁入非理性的做法。其次是在感覺與評價之間的通常的混淆。評價與音樂一樣,既與感覺相聯係,又不能歸之於感覺,這是由規則所建構的感覺,亦即遵循著確定法則的感覺。音樂的法則是指和聲學理論所規定的法則,而價值法則則是由價值理論予以規定的,所以,價值感不是任意的。引用偉大的德國價值學家尼古拉·哈特曼的話說:“價值感不是自由的;一旦它把握住價值的意義。它就不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它不能將善良視為邪惡,或者將欺騙和虛偽視為忠貞,可能會有價值盲,但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在這種情形下,它可能根本不能對價值觀念作出反應,並且無法理解它們——就象一個不懂音樂或色盲的人那樣。”支持提出價值知識破壞了價值經驗這種異議的第三個理由,是人類精神的這樣一種樸素傾向,它認為具體問題必須由具體觀念來解決,然而實際上提出最具體結論的往往正是抽象觀念。懷特海在他的《科學與近代世界》中寫道:“沒有什麼比這一事實更加引人注目的了,那就是,當數學逐漸退入前所未有的更極端的抽象思想領域中時,它同時又因其對於具體事實分析的相應價值重新回到塵世中。”具體的真正實質就在於最抽象的形式中。對於價值來說也是一樣,它的實質就存在於最抽象的思想中,亦即價值論的符號中,倘若你僅僅涉足於具體價值現象中,你就絕不可能觸及價值的實質。
因此,真正的價值知識存在於價值科學中,由此將會引出一個評價的領域,就象技術領域產生於物理科學一樣。而且,就象自然科學已經改變了世界一樣,道德科學一旦得到發展並為人們充分接受,它就會改變世界。沒有什麼曾帶來技術時代的力量會與牛頓和愛因斯坦這些人的明晰思想有所不同,這些人給世界帶來的唯一差別就在於,他們給了我們知識,而其餘一切都是由其自身繼續展開的。因此,這門新科學將給世界帶來的所有區別就是,它提供我們以道德知識,而別的一切將由此展開。這樣一個時代將會到來,那時,如今折磨著我們的問題和衝突將會象中世紀的痛苦和洞穴的棍棒一樣被人遺忘,會有別的問題產生,但將不同於我們今日所麵臨的問題,就象精神分析不同於巫婆的巫術一樣。它們將更為成熟,更為精致,更為深奧。一句話,更加富有人性。
這一類證據清楚地說明,倘若不依據利他主義對人的動機予以某些根本性的改造,便不可能阻止未來的災難,而且也不可能建立起一個更加和諧更富有創造性的社會文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