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前畫之《修羅》一幅(即已經刪去者),現在朽人思維,此畫甚佳,不忍割愛,擬仍舊選入。與前畫之《肉》一幅,接連編入。其標題,則謂為《修羅一》《修羅二》。(即以《肉》為《修羅一》,以原題《修羅》者為《修羅二》。)再將《失足》一幅刪去。全集仍舊共計二十四幅。
附呈兩紙,乞仁者閱覽後,於便中麵交李居士。稍遲亦無妨也。
廿三晨 子愷居士:
新作四首,寫錄奉覽: 《淒音》
小鳥在樊籠,悲鳴音慘淒。
惻惻斷腸語,哀哀乞命詞。
向人說困苦,可憐人不知:
猶謂是歡娛,娛情盡日啼。 《農夫與乳母》
憶昔繈褓時,嚐啜老牛乳。
年長食稻粱,賴爾耕作苦。
念此養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學者,倡人道主義。
不啖老牛肉,淡泊樂素食。
卓哉此美風,可以昭百世!
麟為仁獸,靈氣所鍾,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繄吾人類,應知其義,舉足下足,常須留意,既勿故殺,亦勿誤傷。去我慈心,存我天良。
〔附注〕:兒時讀《毛詩·麟趾章》,注雲:“麟為仁獸,不踐生草,不履生蟲。”餘諷其文,深為感歎。四十年來,未嚐忘懷。
今撰護生詩歌,引述其義。後之覽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我的腿》(舊配之詩,移入《修羅二》)
我的腿,善行走。
將來不免入汝手,
鹽漬油烹佐春酒。
我欲乞哀憐,
不能作人言。
願汝體恤豬命苦,
勿再殺戮與熬煎!
畫集中《倒懸》一幅,擬乞改畫。依原配之詩上二句,而作景物畫一幅(即“秋來霜露……芥有孫”之二句)。畫題亦須改易,因原畫之趣味,已數見不鮮,未能出色,不如改作為景物畫較優美有意味也。再者《刑場》與《平等》二幅,或可刪,亦可留,乞仁者酌之。
論月 子愷居士慧覽:
將來排列之次序,大約是:
(一)《夫婦》,(二)《蘆菔生兒芥有孫之畫》(案蘆菔俗稱蘿卜),(三)《沉溺》,(四)《淒音》等。中間數幅,較前所定者,稍有變動。至《農夫與乳母》以下,悉仍舊也。
再者,《蘆菔生兒芥有孫》之畫,乞僅依“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二句之意畫之。至末句中雞豚,乞勿畫入。
以前數次寄與仁者之信函,乞作畫或改題者,茲再彙記如下:
△增畫者《懺悔》《平和之歌》,共二幅。
△改畫者《蘆菔生兒芥有孫之畫》(舊題為《倒懸》,今乞改題)、《今日與明朝》(舊題為《懸梁》)、《母之羽》,共三幅。
△修改畫題者《沉溺》(原作《溺》)、《淒音》(原作《囚徒之歌》)、《誘惑》(原作《誘殺》)、《修羅一》(原作《肉》)、《修羅二》(原作《修羅》),共五處。
以上所寫,倘有未明了處,乞檢閱前數函即知。
演音上 今年夏間,由嘉興蔡居士寄玻璃版印《華嚴經》二冊至尊處(江灣),想早已收到(當時仁者在鄉裏),前函未提及,故再奉詢。
(一九二八年九月初四日,溫州)
子愷居士:
前複信片,想達慧覽。尚有白話詩二首,亦已作就,附寫如下: 《母之羽》
雛兒依殘羽,殷殷戀慈母。母亡兒不知,猶複相環守。念此親愛情,能勿淒心否?
此下有小注,即述蝙蝠之事雲雲。俟後參考原文,再編述。 《平和之歌》
昔日互殘殺,今朝共舞歌。一家慶安樂,大地頌平和。
附短跋雲:李、豐二居士,發願流布《護生畫集》。蓋以藝術作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雖曰導俗,亦有可觀者焉。每畫一葉,附白話詩,選錄古德者□首,餘皆賢瓶道人補題。纂修既成,請餘為之書寫,並略記其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