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自己能完全遠離憂慮,我們必須理智地去做每一件事。無論需要多誠實或要經曆多大的困難,我們都必須合理地飲食,合理地運動,合理地思考、睡眠、生活等等,否則我們隻會給那些煩惱以可乘之機。有幾千種“敵人”伺機進入我們的身體,襲擊我們最薄弱的環節。
一個冷靜、沉著、穩健的人,在離開辦公室後就不再處理任何公務,在他看來,工作上的事情就應該在工作時間內處理完畢,無須將它們帶回家,讓家人和朋友看到自己陰鬱、拉長的臉;他顯示了自己的冷靜和沉著,有能力主宰局勢。
當恐懼及其所有的形式全部被消滅時,將出現一個幸福的黃金時代。到那時,人們將擁有全部的自信和崇高的信仰;擁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自由。他們的力量和才智將成倍地發揮出來。
我們的擔憂和恐懼往往與我們保護自己的能力成反比,我們越是軟弱無能,越容易感到憂慮和恐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強大,能夠戰勝那些曾經恐嚇我們的事物時,我們將不再有恐懼。
我們都知道赫拉克勒斯從不感到畏懼。因為他清楚自己擁有超自然的能力,根本無須擔憂或恐懼別人會傷害到他。
化解你身邊的嫉妒
嫉妒是一種難以公開的陰暗心理。日常工作和社會交往中,嫉妒心理常發生在一些與自己旗鼓相當、能夠形成競爭的人身上。比如:對方的一篇論文獲獎,人們都過去稱讚和表示祝賀,自己卻木呆呆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由於心存芥蒂,事後也許或就這篇論文,或就對方其他事情的“破綻”大大攻擊一番。對方再如法炮製,以牙還牙。如此惡性循環,必然影響雙方的事業發展和身心健康。
首先,要克服嫉妒心理要先想後果,認清危害性。
其次,如果被嫉妒心理困擾,難以解脫,一定要控製自己,不做傷害對方的過激行為。
然後不妨用轉移的方法,將自己投入到一件既感興趣又繁忙的事情中去。
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發生在雙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養,尊重與樂於幫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助手。這樣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傷害。同時還可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又感受到生活的愉悅,何樂而不為呢?
當嫉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再評價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快樂之藥可以治療嫉妒,是說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正像嫉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來,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麼呢?那麼他就會永遠陷於痛苦之中、陷於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人來調整。
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嫉妒心理來說,它的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心、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兩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一分嫉妒。
自我抑製,是治療嫉妒心理的苦藥自我宣泄,是治療嫉妒心理的特效藥。嫉妒心理也是一種痛苦的心理,當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用各種感情的宣泄來舒緩一下是相當必要的,可以說是一種順坡下驢的好方式。
在這種發泄還僅僅是處於出氣解恨階段時,最好能找一個較知心的朋友,或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發泄性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如有一定的愛好,則可借助各種的業餘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書畫、下棋、旅遊等等。
焦慮的禍患
焦慮這個魔鬼無處不在,會一生一世陪伴著我們,即使在神聖的場合它也會存在。它會不受限製地出現在婚禮和葬禮中。它也存在於所有的正式的歡迎會中和所有的正式的宴會中。
以人類的智慧是不可能用語言來表達出“焦慮”所造成的損害的。它能強迫天才去幹平庸的工作。自從世界產生以來,同其他所有的事物比較起來,它造成了更多的失敗、傷害了更多人的心,使得更多的希望破滅。
你曾聽說過“焦慮”會給人們帶來好處嗎?它曾經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嗎?實際上,它總是在做與損害人們的健康、耗盡人們的體力、降低人們的效率相反的事。
在“焦慮”的壓力下,人們會做些什麼呢?他們會投入到各種各樣的惡劣行徑中去。他們會成為酒鬼、吸毒者等;他們為了逃避“焦慮”這個魔鬼甚至會把靈魂也出賣掉。
想象一下它所毀滅的家庭,它所毀滅的雄心壯誌,以及它所破壞的美好前途與希望。想想這個惡魔所傷害的人們,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魔鬼存在的話,那麼這個魔鬼一定是“焦慮”以及它所有罪惡的副產品。
然而,盡管所有悲慘的不幸都是由“焦慮”引起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焦慮”是我們最親近的和最好的朋友之一,我們和它貼得這麼近,如此地不想和它分離。
有一些人非常清楚,成功和喜悅都是建立在持續發揮他們最大可能的能量基礎之上的。
因此,也就可以解釋他們在思想上封閉這成功和喜悅的敵人--焦慮。當他們了解到“焦慮”不僅會奪走他們思緒的平靜和工作的力量與能力,同時也會奪走他們寶貴的生命的歲月時,他們所形成的那種預測可能發生不幸的行為習慣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一個人把他的精力全部都浪費在毫無用處的焦慮上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發揮出自身正常的能力。世界上沒有比焦慮這種行為習慣更能耗費人們的體力,更能打擊人們的雄心壯誌,更能減損人們真正的力量了。
工作不會使人痛苦,但是“焦慮”卻使大多數人品嚐到了痛苦的滋味。並不是事情本身傷害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懼怕做事情才使我們受到傷害。因為我們不僅要在內心不停反複地考慮怎麼處理,而且還要預測在事情發展中所將要麵對的討厭的事情。
很多人在麵對不願意接受的任務時的感受,就仿佛是一個人在已經跑完了一段很長很長的路即將到達終點的時候,突然麵對一條用來測試他的敏捷程度的溝壑或小溪而他又已經筋疲力盡無法跳過去。“焦慮”不僅耗費人們的體力、浪費人們的精力,而且還嚴重影響人們工作的質量。它會降低人們的工作能力。當一個人思想上有雜慮的話,那他就不可能在工作中發揮出最高的效率。人的智力隻有在頭腦不被幹擾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得最好。人們是不可能在頭腦受到幹擾時還能夠清醒地、有邏輯地進行思考的。當一個人的腦細胞受到焦慮的影響時,他就不會像腦細胞僅被純淨的血液所滋養時那樣容易集中注意力。根據艾爾默·蓋茨教授(曾發現強烈的感情和壞的情緒會引起人體內分泌物的化學成分變化並產生有毒物質從而對人的健康成長和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其他一些著名教授的研究表明,長期憂慮的人體內的血液會被有毒物質所損害。“焦慮”所造成的最壞的影響就是導致失敗。它會粉碎憂慮者的雄心壯誌和憂慮者想要實現的目標。一些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念念不忘自己的過去,而且總和自己的缺點以及所犯的錯誤過不去。甚至他們所有的觀念都是向後看而不是向前看,因為他們隻著眼於事物陰暗的一麵,所以他們對任何事都帶有偏見。這種不好的意識在頭腦中存在的時間越長,它就越根深蒂固,並且越來越難使它消失。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一種我們控製不了的力量在推動著宇宙的前進。每一個焦慮的時刻都會使成功轉變為失敗的可能性增大。無論多麼小的憂慮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破壞人們生理和心理的和諧,並降低效率。
非常奇怪,人們固執地允許微小的憂慮和不必要的摩擦以可怕的速度侵蝕生命。
這裏,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建議:寫下所有你認為將會出現的壞的事情,然後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管。之後,你就會驚奇發現這些壞事情的發生是多麼小的一個比率。
看看這些精力旺盛的可憐的人們,他們要承受著來自精神上的壓力,整天帶著一副焦慮的麵孔,頭腦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恐懼。他們擔憂昨天、今天、明天以及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可怕的東西。
“恐懼在人的生命中自始至終都充當著不好的角色,”霍科伯博士說:“我們出生在一個充滿害怕和恐懼的環境中。我們的母親在我們出生之前也在同樣的環境中生活了很長時間。童年的時候,我們害怕我們的家長,害怕我們的老師,害怕我們的玩伴,害怕魔鬼,害怕各種規章製度和處罰條例,害怕牙醫、外科醫生……我們的中年的恐懼又變成了一種比較溫和的形式,我們開始害怕商業上的失敗,害怕失望和犯錯誤,害怕公開的和隱藏的競爭對手,害怕貧窮,害怕公眾的觀念,害怕意外事故、疾病、死亡甚至是死後的痛苦。人就像是一直在生與死之間不斷徘徊的動物一樣,是真實的與虛構的恐懼的受害者。這些恐懼不僅來自於人的本身,還來自於迷信、自欺欺人、幻覺、錯誤的信仰以及從古至今整個人類所犯的實際錯誤的影響。”
大多數人都是害怕自己陰影的愚蠢的孩子,由於各種各樣的阻礙,導致他們不能有效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一個充滿恐懼的人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應該說是一個傀儡、一個懦夫。像停止任何已經對你本身造成傷害的練習一樣去停止害怕失誤是不可能的。你應當充滿勇氣、希望和自信。
不要一直等到恐懼的思想在你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也別仔細研究它。應當立刻采取措施消滅它。即使恐懼會在你的思想中紮很深的根,但與它相對的事物也能將它中和掉或徹底根除。
像憂慮和擔心一樣,如果存在與其相對的思想,諸如英勇、自信、希望等,恐懼無論以何種表達形式都不可能長期占據人的思想。恐懼是弱者的意識的表現。它出現在人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處理所麵對的事情的時候。對於疾病的恐懼是出於人的意識,沒有人能夠成功地消除它。
在一種嚴重的傳染病流行期間,那些易生病的人們就會充滿了恐懼。報紙上生動寫實的圖片和各方關於這種病的不斷議論都會使這些人更加害怕。他們的頭腦中將會出現生病時的假想、症狀反應(劇烈嘔吐、精神錯亂等),甚至會想象自己死後別人身著喪服出殯時的情景。
如果你想在一生之中有所作為的話,那麼請消除焦慮吧。因為細微的焦慮和緊張都會對人的自身協調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匹馬被討厭的蒼蠅惡化的程度要比它被艱苦的工作所惡化的程度大得多。它會更加害怕鞭子的抽打和緩繩的猛勒,從而忽略拉馬車所付出的體力。
每天都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破壞了我們的舒適與幸福,搶走了我們的能量。正是一些容易發脾氣的人們不停的責罵和找茬破壞了很多家庭的幸福與平靜。
最令人感到可悲的是,人們把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浪費在預測不幸的不好習慣上了。
恐懼與焦慮絕不可能有明確的表達形式,因為那是一種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毫無根據和基礎可言。
我們所恐懼的事物都是那些還沒有發生的東西。它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至今為止也沒有變為現實。如果你確實得了一種你曾經害怕得的病,那麼恐懼隻會加重你的痛苦甚至可能造成致命的結果。
恐懼的習慣會破壞人的新陳代謝過程,因此會減少人的壽命。實際研究表明這種習慣能夠改變人體組織的化學成分。恐懼不僅會使人早熟,同時也會使人更早麵對死亡。恐懼會扼殺創新的靈感和勇氣,會抹殺人的個性,會削弱人的思維能力。當一個人害怕即將到來的危險的話,那麼就不可能做出什麼大事。恐懼是膽小懦弱之人的表現。恐懼這個魔鬼是生命的掠奪者,幸福和雄心壯誌的破壞者,是人們成就事業的阻礙者。《聖經》上說:“受傷的靈魂將會損害肉體。”很明顯,精神上的壓力(比如憂鬱)會造成人體的各種腺體的分泌減少從而使人體各種組織的功能逐漸衰竭。
恐懼會破壞人們的正常思維,它會使人在處於緊急情況下沒有能力進行明智的思考,實施出正確的解決措施。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恐懼的麻痹下,清醒地思考問題,做出迅捷的反應。
當一個人對所從事的東西不抱樂觀態度時,當他對將來可能的失敗充滿恐懼時,他就會陷入到他所有恐怖的思想中,他也就不可能獲得事業的成功。這種失敗應該說是一種心理上的失敗。
一個人不能向恐懼低頭,而應當保持一種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這樣他的事業才會走上係統化的道路,有長遠的發展前景,實際失敗的可能性才會微乎其微。相反,當一個人缺乏勇氣和信心時,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勝利者。
沒有人能說出“焦慮”以及因它所產生的東西在未來的影響是什麼。無論在哪裏,它都是一種可怕的詛咒。盡管“焦慮”沒有實在的實體,但無論什麼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想象出來的魔鬼的存在。
告別憤怒
在生活中,有些人控製不住自己,特別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容易發怒,試圖想靠憤怒解決問題。實際上,亂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加重問題。對成大事者而言,憤怒是無知的表現!
正如培根所說:“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如果你不注意培養自己忍耐、心平氣和的性情,一旦碰到“導火線”就暴跳如雷,情緒失控,就會把你最好的人緣全都炸掉。
自然界是個有條不紊、有規律運行的有機體。隻要正常運轉,一切都會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就像一台計算機、一架飛機、一台機器,如果操作正常、控製良好,就能發揮它們的正常作用。人的情緒也如一架機器一樣,一旦失控,就不能正常運轉,甚至給外界帶來危險。
我們也許看到過交通擁擠的十字路口紅綠燈失控時的“慘狀”,整個路麵成了車的海洋,不耐煩的司機在裏麵鳴笛叫喊,喇叭聲充斥於耳,整個交通處於癱瘓混亂狀態,如果沒有交警的管理疏導,不知道會拖延到什麼時候,造成什麼後果。同樣,如果一代人的情緒失控,這世界又會怎樣呢?
所以,當別人對你的缺點提出批評甚至指責時,當你和朋友為某件小事“鬥嘴”時,當你一時感到生活壓抑時,你一定要學會克製自己的憤怒,讓你的大腦“冷卻”下來,讓你胸中的“波濤駭浪”平靜下來,把你的粗嗓門壓下來,把你要伸出的拳頭收回來……
常言道:“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必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我們不提倡無原則的讓步,但有些事不必要那樣“火上澆油”,那隻會使事情更糟,隻會破壞你跟別人的感情。
假如你發起脾氣來,對人家發作一陣,你固然非常痛快地發泄了你的情感。但那個人會怎樣?他能分擔你的發泄嗎?你的爭鬥的聲調、仇視的態度,能使他容易同意於你嗎?
“如果你握緊兩個拳頭來找我,”威爾遜說:“我想我能應付你。我的拳頭會握得像你的拳頭一樣緊;但如果你到我這兒來說:‘讓我們坐下一起商議,如果我們意見不同,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意見彼此不同,爭執之點是什麼。’不久我們就可看出,我們的分歧並不是相距很遠,我們所不同意的地方很少,同意的地方很多,隻要我們有接近的忍耐、誠意及欲望,我們就可以接近。”
如果一個人,與你意見不和,你不能用基督教世界裏所有的邏輯使得他同意你。應當明了,當人們不願改變他們的心意時,不能勉強或驅使他們改變。但如果我們溫柔友善,非常溫柔、非常友善,我們就可以化解他們的憤怒。
一句古老真實的格言說:“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捉住更多的蒼蠅。”對人也是這樣,如果你要使得人同意你的主張,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真實朋友。
因此,在你的一生中,當你碰到使你憤怒的事情或時候,如果你想正確地解決問題,就一定要記住這樣一條原則:告別狂暴的憤怒,友善地對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