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師指導話題寫作的策略
(1)轉變寫作觀念
話題作文比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帶有更多的創造性,關鍵是對話題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反映力、流暢的表達力。這就需要“深挖洞”“廣積糧”。
“深挖洞”即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砥礪自己的思維品質。思想的獲得需要用生命去體驗,需要用閱讀去滋養。“廣積糧”即廣泛地儲備寫作素材,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考察近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除了有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表達,就是有豐富的材料,閱卷的感覺真像品海味大餐、滿漢全席。為此,在書山題海中蹣跚的學生要多搞活動。如時事短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搞“無理辯三分鍾”的活動,以鍛煉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開辦讀書長廊,讓學生飽讀詩書。要多給學生提供些思考的話題,如交友、奉獻、寬容、機遇、磨難、風度、青春、自由、財富、競爭等,或師生共同搜尋話題,引導學生去捕捉觸摸掃瞄探究,以提高認識,積累感受。
(2)加強針對性訓練和指導
①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關注時代,開啟作文的源頭活水。
現在仍有一些學生進入高三之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教輔書”。其實,國事家事窗外事已經事事入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環保、資源、網絡……都應納入自己的視野,應該真實、真切、真摯地關注感受和體驗生活,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才能縱橫捭闔,才能左右逢源,才能遊刃有餘,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才能在眾多的考生中一花獨秀,出類拔萃。況且,近年的高考鼓勵創新,創新從何而來?創新從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來,從對生活的認真思考來。
對此,章熊先生早就指出“作文的創新來源於觀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識”。在書山題海中蹣跚的高三學生,仍需多一分激情,關注時代,多一分理智,感悟生活。
②加強擬題方法的指導。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是讓人一見鍾情的因子,也提供給讀者窺視文章內容的獨特視角。文不對題,眼睛無神,總是缺憾。讓學生從直觀的展示中吸納營養;作文訓練中集中羅列作文選尤其是高考佳作的好標題,讓學生自己領悟模仿;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各種文體的擬題方法,如:公式式、聯想式、論點式、論題式、論辯式、關係式、比喻式、借代式、引用式、擬人式、仿用式、回環式、呼告式、故事式、應用文式、對聯式等。
③強化多角度立意。
立意即確立寫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認識,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靈魂,意勝則文勝。作文立意的四字訣為:準,切題不跑題;深,深刻不膚淺;穩,穩妥不走險;新,新穎不俗套。為此,要啟動開放思維:多向思維、多角度思維、輻射思維、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想,沿著話題的順向逆向側向作發散思考;圍繞話題作類、因、果、法的揣摩;對於話題進行情理的聯想。盡可能把應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尋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選穩,穩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
④加強對聯想、想象能力的開掘。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家的這句名言,對於作文更為適用。想象力豐富的考生麵對話題“一而能多”,寫起文章放得開,內容充實富於文采;想象力貧乏的考生,麵對話題“一”就是一,寫起文章文思枯竭、平淡無奇。因此高三備考要加強學生聯想想象力的開掘。例如圍繞話題“路”想到“一條充滿舐犢之情的夜歸路”“愛心滋潤我的求學路”“充滿溫馨的家鄉小路”“羞愧與希望交織的複讀之路”“榜上無名的腳下之路”,由“迷路”闡發“人生需要指引”的道理,由“人生岔路”想到“人生岔路關鍵的僅有幾步”,由“路的變化”展示“時代的發展”,由“再就業之路”表達“放下架子調整心態,再就業並不難”的道理,由“掌聲響起來的成功”發表“汗水鋪就”的感慨,由“平路泥濘路坎坷路”闡發“平路腳印淺,泥濘路腳印深”的人生感悟,由“一段上坡路”寄寓“走出人生的困境”,由“跌過腳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生挫折”,想到高速公路作高速的暢想……引導學生圍繞話題事物作相同、相近、相關、類比、對比、因果等聯想;圍繞話題作思前想後的追想,作虛擬性的設想,作前因後果的推想,如由鮮花推想到種子推想到果實,作一廂情願的幻想等。
(3)練平常也要練非常
①努力做到思想內容深刻透徹。
凡事往高處站一站,往深裏想一想,帶些哲理性和思辯性,行文力避第一思路。引導學生多思多想多疑,讓學生的思維“發岔”,將事物聯係起來加以考察,由表及裏,由淺及深,由近及遠,由點及麵,由實到虛,由大到小,由此及彼。
將話題向縱深開掘,探索說理的內核。素材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力度。用延宕思維多中選優,優中擇深。古人戴師初曾說:“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種避開第一思路的做法可資借鑒。
②要追求生動形象有文采。
生動形象有文采來自文化底蘊,來自知識,來自視野,來自善於聯想,來自巧於借鑒,來自精選的材料,來自深刻的思考,來自句式的選擇,來自修辭的運用。為此要引導學生多品味精短詩文,把學生置於新奇活潑美妙創新的語言環境之中,在精彩文、精彩段、精彩句的熏染及對其模仿借鑒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功夫。
如從《散文詩》《雜文報》《散文選刊》《青年博覽》等中選精美篇章。對精彩詩文含其英咀其華,久而久之,口有餘香,可治“假大空”,亦可增加文情辭采。引導學生將仿例造句練著用、用著練,引入文章寫作。
1999年一位考生在作文開頭寫道:“我羨慕李清照的婉約清麗,辛棄疾的豪放雄奇;我崇尚曹雪芹的博大精深,魯迅的沉鬱典雅;我喜歡趙樹理的樸素自然,張一弓的淋漓盡致。”
起筆幾句很精彩很抓人,其實他就是仿用了現成的句子。我們曾聽過一節關於“人生關懷”的話題作文課,老師要求學生用練過的仿句寫開頭,不少作文文采斐然。例如下麵幾段文字:
關懷是飄揚在空中的小夜曲,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關懷是照射在冬日裏的暖陽,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生活的溫馨。
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失去控製的船隻,搖搖晃晃沒有依托;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搖搖不知歸宿;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漫漫長夜,昏昏暗暗,沒有光明。
同踏一方土,共頂一片天,我們能夠感受到關懷的暖意在心底流淌,關懷是一種心靈的撫慰,是一種友誼的閃爍;關懷又是春風流動的一絲花訊,炎炎夏日的一片綠蔭。
③要有“新”的意識。
構思往“獨”裏想一想,力圖吃“獨食”,想象奇特又合情理,誇張、渲染、虛擬、聯想到位而不過頭,反彈琵琶要自圓其說;材料要保持一定的“鮮”度,見解也才能別具慧眼,才能給閱卷人以新知,才能讓在文山題海中遨遊的閱卷人興奮起來;體式要注意嫁接、衍生、翻轉、脫胎,顯示“新”意。
創新離不開借鑒,古人強調“善偷”,那是立意的學習,體式的借鑒,語句的移用和模仿,是化而用之,“偷”後要“移贓”,有犯有避,推陳出新,顯現自己的個性與真情;而不是生吞活剝,更不是照抄照搬,“全盤西化”則全盤皆輸。
6.話題寫作的擬題
(1)擬題要到位
話題作文大多要求同學們自擬題目,有的同學們貪圖省事,直接將話題作為題目。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是萬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為作為“話題”的詞語,覆蓋麵極為廣泛,輕易以這個詞語作為作文題,無疑是給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選材,布局方麵的難度。正確的做法是:
首先,擬題前認真審讀提示語,調動自己的個人閱曆,生活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緊扣話題這個詞語,深入思考。
其次,擬寫的作文題目要正確的符合話題內容,要盡量具體,角度要小,可以在凝練,含蓄,新奇,優美上下工夫,力求使命題過程成為一個對自己將要寫的文章進行立意和選材方麵的思索,辨析,篩選和凝聚的過程。
最後,要考慮所擬的題目要比較鮮明的透視出文體,立意,選材等盡可能多的信息,著不僅可以從多方麵製約,幫助自己的寫作,更可以讓閱卷者盡快理解你的意圖,同時給他帶來愉悅和感染,使之“一見鍾情”。
(2)擬題有方法
擬題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有一個共同原則,那就是一定要緊扣材料與中心,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給話題前麵或後麵加上若幹個詞語,對他進行修飾,限製或補充,把大題變小,恰倒好處擬訂出適合自己寫作的文章題目,比如“掌聲”這樣一個話題,有同學擬訂的是《珍貴的掌聲》,《難忘的掌聲》,《掌聲催我上進》等;比如“呼喚”這個話題,有同學擬的題目是《愛的呼喚》,《最後的呼喚》,《呼喚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