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話題作文範文閱讀

學生話題性範文閱讀與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範文與方法指導

1.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人生什麼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之過,要逃躲也沒地方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麵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麵,睡裏夢裏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於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對於一個人如此,就是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乃至對於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後頭。

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了。

翻過來,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乃越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是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

2.未有天才之前

魯迅

我自己覺得我的講話不能使諸君有益或者有趣,因為我實在不知道什麼事,但推托拖延得太長久了,所以終於不能不到這裏來說幾句。

我看現在許多人對於文藝界的要求的呼聲之中,要求天才的產生也可以算是很盛大的了,這顯然可以反證兩件事:一是中國現在沒有一個天才,二是大家對於現在的藝術的厭薄。天才究竟有沒有?也許有著罷,然而我們和別人都沒有見。倘使據了見聞,就可以說沒有;不但天才,還有天才得以生長的民眾。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裏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侖過Alps山,說,“我比Alps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後麵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隻有被山那麵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他的舉動,言語,都離了英雄的界線,要歸入瘋子一類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侖非有好兵不可一樣。

然而現在社會上的論調和趨勢,一麵固然要求天才,一麵卻要他滅亡,連預備的土也想掃盡。舉出幾樣來說:

其一說是“整理國故”。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後,其實何嚐有力,而一群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他們說,“中國自有許多好東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棄祖宗遺產一樣不肖。”抬出祖宗來說法,那自然是極威嚴的,然而我總不信在舊馬褂未曾洗淨疊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馬褂。就現狀而言,做事本來還隨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國故,當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讀死書,至於青年,卻自有他們的活學問和新藝術,各幹各事,也還沒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這麵旗子來號召,那就是要中國永遠與世界隔絕了。倘以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謬絕倫!我們和古董商人談天,他自然總稱讚他的古董如何好,然而他決不痛罵畫家,農夫,工匠等類,說是忘記了祖宗:他實在比許多國學家聰明得遠。

其一是“崇拜創作”。從表麵上看來,似乎這和要求天才的步調很相合,其實不然,那精神中,很含有排斥外來思想,異域情調的分子,所以也就是可以使中國和世界潮流隔絕的。許多人對於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夫斯基的名字,已經厭聽了,然而他們的著作,為什麼譯到中國來?眼光囚在一國裏,聽談彼得和約翰就生厭,定須張三李四才行,於是創作家出來了,從實說,好的也離不了刺取點外國作品的技術和神情,文筆或者漂亮,思想往往趕不上翻譯品,甚者不寧加上些傳統思想,使他適合於中國人的老脾氣,而讀者卻已為他所牢籠,於是眼界便漸漸的狹小,幾乎要縮進舊圈套裏去。作者和讀者互相為因果,排斥異流,抬上國粹,那裏會有天才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活不下去的。

這樣的風氣的民眾是灰塵,不是泥土,在他這裏長不出好花和喬木來!

還有一樣是惡意的批評。大家的要求批評家的出現,也由來已久了,到目下就出了許多批評家。可惜他們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象批評家,作品才到麵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寫出很高明的結論道,“唉,幼稚的很。中國要天才!”到後來,連並非批評家也這樣叫喊了,他是聽來的。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因為幼稚,當頭加以戕賊,也可以萎死的。我親見幾個作者,都被他們罵得寒噤了。那些作者大約自然不是天才,然而我的希望是便是常人也留著。

惡意的批評家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因為倘不遭了戕賊,他就會生長,成熟,老成;獨有老衰和腐敗,倒是無藥可救的事!我以為幼稚的人,或者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說幼稚的話隻為自己要說而說,說出之後,至多到印出之後,自己的事就完了,對於無論打著什麼旗子的批評都可以置之不理的!

就是在座的諸君,料來也十之九願有天才的產生罷,然而情形是這樣,不便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做土要擴大了精神,就有收納新潮,脫離舊套,能夠容納,了解那將產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業,就是能創作的自然是創作,否則翻譯,介紹,欣賞,讀,看,消閑都可以。以文藝來消閑,說來似乎有些可笑,但究竟較勝於戕賊也。

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不過事在人為,比空等天賦的天才有把握。這一點,是泥土的偉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且而也有報酬,譬如好花從泥土裏出來,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賞鑒,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賞鑒,正不必花卉自身,這才心曠神怡的——假如當作泥土也有靈魂的說。

3.英雄造時勢與時勢造英雄

許地山

在危急存亡底關頭容易教人想到英雄,所以因大風而思猛士不獨是劉邦一個人底情緒,在任何時代都是有底。我們底民族處在今日的危機上,希望英雄底出現比往昔更為迫切。但是“英雄”這兩個字底意義自來就沒有很明確的解釋,因此發生這篇論文所標底問題——到底英雄是時勢造底呢?還是時勢是英雄造底呢?“英雄”這兩個字底真義須要詳細地分析才能得到。固然我們不以一個能為路邊底少女把寶飾從賊人底手裏奪回來底人為英雄,可是連這樣的小事都不能做底有時候也會受人崇拜。在這裏,我們不能對於英難底意義畫一個範圍來。

古代的英雄在死後沒有不受人間底俎豆,崇拜他們為神聖底。照禮記祭法底規守,有被崇拜底資格底不外是五種。第二是“法施於民”底,第一是“以死勤事”底,第三是“以勞定國”底,第四是“能禦大災”底,第五是“能捍大患”底。法施於民是件(使)民有所,能依著他所底方法去發展生活,像後稷能殖百穀,後土能平九州,後世底人崇祀他們為聖人。(所謂聖人實際上也是英雄底別名。)以死勤事能夠盡他底責任到死不放手,像舜死在蒼梧之野,鯀死於洪水,也是後世所崇仰底聖人。以勞定國是能以勞力在國家危難底時候使它回複到安平底狀態,像黃帝,禹湯底功業一樣。禦大災,捍大患,是對於天災人患能夠用方法抵禦,使人民得到平安。這些是我們底祖先崇拜英雄底標準。大體說起來,以死勒事,是含有消極性底,以勞定國,能禦大災,捍大患,也許能用自己的智能,他們是介在消極與積極中間底。惟有法施於民底才是真正的聖人,他必需具有超人的智能才成。

看來,我們可以有兩種英雄:一是消極的。二是積極的。消極的英雄隻是保持己成的現狀,使人民過平安的日子,教他們不受天災大患底傷害,能夠在不得已的時候犧牲自己的一切。積極的英雄是能為人群發明或發見新事和新法度,使他們能在停滯的生活中得到進步,在痛苦的生活中減少痛苦,換一句話,就是,他能改造世界和增進人間的幸福。今日一般人心目中底英雄多半是屬於第二類,並且是屬於第一類中很狹窄的一種,就是說,隻有那為保護人民不惜生命底戰士才被稱為英雄。這種英雄不一定能造時勢,甚或為時勢所造。因為這類底英雄非先有一個時勢排在他麵前,不能顯出他底本領,所以時勢底分量比英雄底本身來得重些。反過來說,積極的英雄並不等到人間生活發生什麼障礙,才把他製造出來。人們看不到底痛苦,他先看到,人們還沒遇到困難,他先想象出來。他在人們安於現成生活底時候為他們創製新生活,使他們向上發展。也許時勢造出來底英雄也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可能性很小。

真英雄必定是造時勢者,時勢被他造得成與不成,於他底英雄本色並無妨礙,事底成敗不足為英雄底難度。通常的見解每以為成功者便是英雄,那是不確的。成功或由於機會好。“河無大魚,小蝦稱王”,在一個沒有特出人才底時間,有小本領便可做大事。這也是時勢所造底一種英雄。還有些是偶然的成功,作者本身也夢想不到他會有那麼樣底成就。他對於自己的事業並沒有明了的認識,也沒有把握,甚至本來是要保守,到頭來卻變成革命,因為一般的傾向所歸,他也樂得隨從。這也是時勢所造底一種英雄。還有些是剝削或榨取他人底智力或體力來製造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他的成功與受崇敬完全站在欺騙和剝削底黑幕前麵。有時自己做不夠,還要自己底家人親戚來幫他做,攬到國家大權,便任用私人,培植爪牙。可憐的是那渾渾沌沌的群眾不會裁製他,並不是他真有英雄底本領。這也是時勢所造底一種英雄。

我們細細地把曆史讀一遍,便覺得時勢所造底英雄比造時勢底英雄更多。這中間有一條很大的道理。我們姑且當造時勢底英雄是人間所需求底真英雄,而這種英雄本是天生的。真英雄是超人,但假英雄或擬英雄也許是中人以下底“下人”(Underman)。所謂假英雄是指那班偶然得到意外的成功底投機家而言。所謂擬英雄是指那班被時勢所驅遣,迫得去做轟轟烈烈的事業底苦幹者而言。所謂下人是對於超人而言。他底智力與體質甚至不及中人。在世間,中人都很少,超人更談不上,等到黃河清也不定等得到一個出現。人間最可憐憫的是下人太多,尤其是從下人中產生出來底英雄比較多。這類的英雄若是過多,就於國族有害。怎麼講呢?因為他們沒有中人底智力而作超人底權威,自我的意識太重,每持著群眾的生命財產智能是為他們底光榮和地位而有底態度。這樣損多數人以利少數人底情形便是封建製度。英雄與封建製度本來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這裏應當分別底是古代的封建英雄隻是靠機緣。哪怕他是乳臭未除,隻要家裏有人掌權,他便是了不得的人物。哪怕他智能低劣,隻要能夠聯絡權要,他便是群眾底領袖。他底方法是利用新聞和金錢來替他鼓吹,甚至神化一個過去的人物來做他底麵具。一個人生時碌碌無奇,死後或者會被人當做“民族英雄”來崇拜,其原因多半在此。這類神化的民族英雄實際等於下劣民族底咒物。今日全世界人類底智力平均起來恐怕不及高等小學底程度,所以凡有高一點的知識而敢有所作為底都有做領袖或獨裁者底可能。不過這並不是群眾底福利。我們講英雄底事業應當以全世界民眾底福利為對象,損人利己固不足道,乃到用發展自己民族底口號去掠奪他民族底土地也不能算是英雄。今日世界時局底困難多半由於這類的英雄所造成。如果我們縮小範圍來講一下我們底英雄,我們也會覺得有許多是下人中所產出底。他們底要求是金錢與名譽。金錢可以使他們左右時勢,若他們是造時勢英雄,其原動力隻是這樣,並非智能。名譽使他們享受群眾底信仰,欺騙到萬古流芳底虛榮。他們底要求既是如此低下,無怪他們隻會把持武力,操縱金融,結黨營私,持權逐利,毀群眾福利來增益自己。他們隻會享受和浪費,並無何等遠慮,以善巧方便得到金錢名譽之後,便走到海外去做寓公,將後半生事業付與第二幫民賊。

我們講到假英雄之多,便想到在人群中是否個個有做英雄底可能。現在人間還是在一個不平等的情況底下過日子。不但是人所享受底不平等,最根本的是智力與體力底差異太甚。英雄是天生嗎?不。英雄是依賴先天的遺傳與後天的訓練所造成底。英雄是有種的。我們應當從優生學的原理研求人種底改善,凡是智力不完全,體質有虧的父母都不許他們傳後代。反之,要鼓勵身心健全的男女多從事於第二代民眾底生育。這樣,真英雄底體質與理智底基礎先打穩固,造成英雄底可能性便多。否則生來生去隻靠“碰彩”,於人間將來的改進是毫無把握底。第二步還要使社會重視生育,好種底男女一生下來當要特意看護他們,注意訓練他們,使他們底身心得以均衡地發展。現在已有科學家注意到食物與本質性格與壽命底關係,可是最重要的還是選種,否則用科學方法來培養下人。延長他們底生命,使他們剝削群眾底時間更長,那就不好了。

真英雄是不受時勢所左右底。因為他是一個“形全於外,心全於中”底人,他底主見真而正,他底毅力恒而堅。他能時時檢察自己,看出自己底弱點,而謀以改善底步驟。事業底成敗不是他所計較底,惟有正義與向上是要緊的。今日我們所渴望底是這樣的英雄。我們對於強敵底侵略,所希望底抗敵英雄也要屬於這一類底人物。戰爭在假英雄底眼光裏是賭博底一種,但在真英雄底心目中,這事是正義底保障。為正義而戰,雖不勝也應該做,毫無可疑的。

最後,我們還是希望造時勢底英雄出現,惟有他才能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等到人人底智力能夠約束自己與發展自己,人間真正平等出現底時候,我們才不需要英雄。英雄本色是蠻野社會遺下底名目,在智能平均與普遍發展像蜂蟻底社會可以說個個都是英雄,因為其中沒有一個不能自衛,沒有一個不能為群眾犧牲自己。所以我想個人達到身心健全,能利益群眾底時代是全英雄時代,也是無英雄時代。

4.什麼是真平等

鄒韜奮

——與民生有密切關係的民權主義之研究

民權裏麵包括平等;所以民權倘能發達,便爭到了平等。平等既與民權有這樣的密切關係,所以我們要研究什麼是真平等。

歐美的革命學說,都主張平等是人類受之天賦的。照實際的情形講,天地間所生的東西,總沒有真能完全相同的;既然沒有真能相同的東西,便不能說有什麼天生的平等。不過因為人類專製發達以後,專製帝王往往假造天意,說他們所處的地位是天所授予的,人民不應反對他。變本加厲,生出“帝王公侯伯子男民”的不平等階級,在特殊階級的人過於暴虐無道,被壓迫的人民困苦萬狀,所以發生革命風潮,革命學者便主張人類平等也是天所授予的,與帝王等特殊階級的假托針鋒相對,藉以推倒他們。等到帝王推倒之後,人民還是相信這樣說法。

其實人類天生就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的區別,如硬把他們壓做平等,是辦不到的,而且還是不平的事情。這樣說起來,到底是真平等呢?說到這一點,中山先生有幾句很精警的話,他說:“說到社會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點的地位平等;後來各人根據天賦的聰明才力,自己去造就。因為各人的聰明才力有天賦的不同,所以造就的結果當然不同。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像這樣講來,才是真正平等的道理。如果不管各人天賦的聰明才力,就是以後有造就高的地位也要把他們壓下去,一律要平等,世界便沒有進步,人類便要退化,所以我們講民權平等,是要人民在政治上的地位平等,因為平等是人為的,不是天生的;人造的平等,隻有做到政治上的平等——各人在政治上的立足點都是平等。”政治上的立足點既已平等,各人便當各盡其聰明才力,以服務為目的,而不以奪取為目的。“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而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造十百人之福……至於全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力,以服一人之務,造一人之福。”

這樣的做去,各人天生的聰明才力雖不平等,而各人的服務道德心發達,各就平等的出發點而盡量發展,以貢獻於人群,也可算是平等了,這是真平等。

(原載1927年7月10日《生活》周刊第2卷第36期)

5.說肥瘦長短之類

鬱達夫

人體的肥瘦長短,照中國曆來的審美標準來看,似乎總是瘦長的比肥短的美些。從古形容美人,總以長身玉立的四字為老調,而“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典故。按常理來說,大約瘦者必長,肥者必矮:但人身不同,各如其麵,肥瘦長短的組合配分,卻不能像算術上組合法那麼簡單。所以同外國文中不規則動詞的變化一樣,瘦而短,肥且長的陰性陽性,美婦醜男,竟可以有,也竟可以變得非常普通。

若把肥瘦長短分開來說,則燕瘦環肥,各臻其美,堯長舜短,同是聖人;倘說唐明皇是懂得近世擇美人魚的心理的人,則不該賚送珍珠,慰她寂寥。倘說人長者必美,短者必醜,則堯之子何以不肖,而娥皇、女英又如何肯共嫁一人。

關於肥瘦,若將美的觀點撇開,從道義人品來立論,則肥者可該倒黴了。訾食者不肥體,是管子的金言;子貢淫思七日,不寢不食,以至骨立,是聖門弟子的行為。飯顆山頭逢杜甫,他老人家隻為了忠君愛國,弄得骨瘦如柴。桓溫之孽子桓元,重兼常兒,抱輒易人,終成了篡位的奸臣,被人殺戮;叔魚之母,見了她兒子的鳶肩牛腹,歎曰: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勿視。凡此種種,都是說肥者壞,瘦者好的史實。而韓休為宰相,弄得唐玄宗不敢小有過差,隻能勉強說一句吾貌雖瘦,天下則肥的硬好漢語來解嘲,尤其是有名的故事。

反過來從長短來說,中國曆史裏,似乎是特別以讚揚矮子的記錄為多。第一,有名的大政治家矮的卻占了不少,周公伊尹,全是矮子。晏子長不滿六尺,而身相齊國,名顯諸侯。孟嚐君乃眇小丈夫,淳於髡亦為人甚小。其他如能令公喜公怒的短主薄王日旬,磨穿鐵硯賦日出扶桑的半人桑維翰等,都係以矮而出名者,比起長大人來(當然也是很多),矮小人決不會有遜色。武人若伍子胥,若韓王信輩,都係長人,該沒有矮子的分了,而專諸郭解,相傳亦是矮人。

看了這些廢話,大家怕要疑我在讚成瘦子矮子了,但鄙意卻沒有這樣簡單。對於美人,我當然也是個摩登的男子,“軟玉溫香抱滿懷”,豈不是最快活也沒有的事情?至於政治家呢,我覺得短小精悍的拿破侖,究竟要比自己瘦長因而衛兵也隻想挑長大的普國弗列特克大王好得多。若鳥喙長頸的腎水之精(子華子),大口鳶肩的東方之士(淮南子)能否與大王弗列特克比肩,當然又是另一問題。

6.洪水與猛獸

徐誌摩

二千二百年前,中國有個哲學家孟軻,他說國家的曆史常是“一亂一治”的。他說第一次大亂是四千二百年前的洪水,第二次大亂是三千年前的猛獸,後來說到他那時候的大亂,是楊朱、墨翟的學說。他又把自己的距楊、墨比較禹的抑洪水,周公的驅猛獸。所以崇奉他的人,就說楊、墨之害,甚於洪水猛獸。後來一些學者,要是攻擊別種學說,總是襲用“甚於洪水猛獸”這句話。譬如唐、宋儒家,攻擊佛、老,用他;清朝程朱派,攻擊陸王派,也用他;現在舊派攻擊新派,也用他。

我以為用洪水來比新思潮,很有幾分相像。他的來勢很勇猛,把舊日的習慣衝破了,總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舊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濫岸上,把田廬都掃蕩了。對付洪水,要是如鯀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快,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導法,這些水歸了江河,不但無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對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導法,讓他自由發展,定是有利無害的。孟氏稱“禹之治水,行其所無事”,這正是舊派對付新派的好方法。

至於猛獸,恰好作軍閥的寫照。孟氏引公明儀的話:“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現在軍閥的要人,都有幾百萬幾千萬的家產,奢侈的了不得,別種好好作工的人,窮的餓死;這不是率獸食人的樣子麼?現在天津、北京的軍人,受了要人的指使,亂打愛國的青年,豈不明明是猛獸的派頭麼?

所以中國現在的狀況,可算是洪水與猛獸競爭。要是有人能把猛獸馴伏了,來幫同疏導洪水,那中國就立刻太平了。

7.勞心者和勞力者

廬隱

孟子說道:“勞力者役於人,勞心者役人”,這話很可以代表數千年來,勞力者和勞心者的階級製度了。這階級的相差度數,是有一與三四十倍之比,就是勞力者三四十點鍾的勞動,隻抵得勞心者一點鍾的勞動;所以大學教授,每一點鍾的代價是三元,或五元,而人力車的勞動者,隻得到小洋一角,這是很普通的例子。所以勞力者雖盡他畢生的力量去勞動,也未必能得到溫飽,因此社會上的罪惡,慘痛的事情,就一天多似一天了。這都是因為階級製度的流弊,極不平等極不人道的表現!

勞心的人為甚麼能占世界上優勝的地位?他的原因,不外以下所列的幾層了。

a.思想之能力,足以支配萬物:勞心者的思想,是有“運籌帷幄,決策千裏”的能力,所以可以很安逸的得到物質的依給,和支配一切的勞動者,和奴使一切的人類和牛馬一樣的!

b思想家不易得,故世人多重視之:思想家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占優勝的地位!

c勞心者的貢獻於人類,多過勞力者的貢獻;按勞心者的某種貢獻於社會,他的效力實在是有千萬倍於勞力者,並且沒有勞心者的“決策”,勞力者也無所用其勞力。就比如發明水蒸氣的運用,然後勞力者才能用其勞力構造種種機械,不然這機械,也無從下手製造了。這又是勞力者,不如勞心者勢力的一點,勞心者所以占優勝位置的又一個原因。

以上三項的理由,誠足為勞心者之根據,而取得社會上優勝的地位,並且是勞力者沒話可反抗的了,但我們試平心靜氣想想,這個根據恐怕不是很正當的呢,我們不妨逐層的研究一番,正當不正當就了若觀火了!

第一層,我們先就勞心者的“運籌帷幄,決策千裏”的一句話來說。勞心者固然有“運籌帷幄,決策千裏”的思想,但他何以能現出來,成功事實呢?就比如軍師“決策定計”極為完密,但不“撥兵調將”就無以用其謀,而從命的兵和將是勞心的呢?還是勞力的呢?設若沒兵和將的勞動者替他表現,他這個“運籌帷幄,決策千裏”,隻等於紙上談兵,又有甚麼用處呢?由此看來,勞心者的思想能力,雖是以支配萬物,而也因為萬物能為所用,那麼這個功勞就不獨是思想家所應獨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