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的節日,我會和朋友趕去助興;鄰裏的婚禮,也少不了我的湊趣。我給這些善良的人們帶去幾件同他們自己一樣樸素的禮物,為喜慶增添幾許歡愉;作為交換,我將得到無法估價的報償,一種和我同樣的人極少得到的報償:傾心交談和無比的快樂。我在他們的長餐桌邊就座,高高興興地喝喜酒;我隨聲附和,同大家一道唱一首古老的民歌;在穀倉裏,我們一同跳舞,心情猶如參加了巴黎歌劇院的舞會,不!比那裏更加歡暢。

26.穿衣打扮

康德

在與人交往前,注重自己的形象是十分有必要的,但這種必要不應在交往中體現出來,因為那樣會產生難堪,或者是裝腔作勢而應追求的是自然大方:對於自己在舉止得體方麵、在衣著方麵不會被別人指責的某種自信。

好的、端莊的、舉止得體的衣著是一種引起別人敬重的外部假象,也是一種欲望的自我壓抑。

對比是把不相關的感官表象在同一概念之下加以引人注意的對置。正是由於對比,一塊沙漠中的綠地才顯得引人驚奇。一間茅草蓋頂的房子配上內部裝飾考究的舒適房間,這都使人的觀念活躍,感官由此加強。反之,窮困而盛氣淩人,一位身著華麗外衣的貴婦人內衣卻很髒,或者像從前某個波蘭貴族那樣,宴飲時揮霍無度,侍從成群,平時卻穿著樹皮做的鞋,而這卻不是對比。為不錯的事物輔之以更能表現其美的因素,才稱之為對比。美的、質優的、款式新穎的服裝是人的襯托。

新穎,甚至那種怪誕和內容詭秘的新穎,都活躍了注意力。因為這是一種收獲,感性表象由此獲得了加強。單調(諸感覺完全一模一樣)最終使感覺鬆弛,主要表現在環境觀察力的降低,而感官則被削弱。變化則使感官更新。

拿誦讀布道詞來說,如誦讀腔調從始至終都不變。無論是大聲喊叫的還是溫言細語的,用千篇一律的聲音來誦讀,最後的結局都是使聽誦讀的人進入夢鄉。工作加休息,城市生活加鄉村生活,在交往中談話加遊戲,在獨自消遣時一會讀曆史,一會讀詩歌,搞哲學又搞數學,在不同社交場合穿著不同的服飾,這些都可以強化心靈。這是同一生命力在激動感覺的意識,不同的感覺器官在它們的活動中相互更替。生活單調無色彩,會使懶惰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空虛,目標更加模糊縹緲。

衣服的顏色能使麵龐看起來更加嬌豔,這是幻象,但脂粉卻是欺騙。前者吸引人,後者則愚弄人。於是有這樣的情況:人們幾乎不能忍受在人或動物的雕像上畫上自然的顏色,因為這會使他們錯誤的把雕像看成活的,常常就這樣猝然撞入他們的眼簾。一般來說,所有人們稱之為得體的東西都是形式,也就是吸引人的外在形象。

27.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奧格·曼狄諾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我要如何利用這最後、最寶貴的一天呢?首先,我要把一天的時間珍藏好,不讓一分一秒的時間無端浪費。我不為昨日的不幸歎息,過去的已夠不幸,不要再賠上今日的運道。

時光會倒流嗎?太陽會西升東落嗎?我可以糾正昨天的錯誤嗎?我能撫平昨日的創傷嗎?我能比昨天年輕嗎?一句出口的惡言,一記揮出的拳頭,一切造成的傷痛,能收回嗎?

不能!過去的永遠過去了,我不再去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該怎麼辦?忘記昨天,也不要癡想明天。想著明天的種種,今天的時光也將白白流逝了。明天是一個未知數,為什麼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費在未知的事情上?

企盼今早的太陽再次升起,太陽已經落山。走在今天的路上,能做明天的事嗎?我能把明天的金幣放進今天的錢袋裏嗎?

明日瓜熟,今日能蒂落嗎?明天的死亡能將今天的歡樂蒙上陰影嗎?我何必擔心未知的東西呢?明天和昨天一樣被我埋葬。我不再想它,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這是我僅有的一天,是現實的永恒。我像被赦免死刑的囚犯,用喜悅的淚水擁抱新生的太陽。我舉起雙手,感謝這無與倫比的一天。

當我想到昨天和我一起迎接日出的朋友,今天已不複存在時,我為自己今天的幸存而感激上蒼。我是無比幸運的人,今天的時光是額外的獎賞。

許多強者都先我而去,為什麼我得到這額外的一天?是不是因為他們已大功告成,而我尚在途中跋涉?如果這樣,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機會,讓我功德圓滿?造物主的安排是否別具匠心?今天是不是我超越他人的時機?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生命隻有一次,而人生也不過是時間的累積。我若讓今天的時光白白流逝,就等於毀掉人生最後一頁。因此,我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為它們將一去不複返。我無法把今天的時間存入銀行,明天再來取用。時間像風一樣不可捕捉。每一分一秒,我要用雙手捧住,用愛心撫摸,因為它們如此寶貴。垂死的人用畢生的錢財都無法換得一口生氣。時間無法計算價值,它們是無價之寶!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憎恨那些浪費時間的行為。我要摧毀拖延的壞習慣。我要以真誠埋葬懷疑,用信心驅趕恐懼。我不聽閑話、不遊手好閑,不與不務正業的人來往。我終於醒悟到,若是懶惰,無異於從我所愛之人手中竊取食物和衣裳。我不是賊,我有愛心,今天是我最後的機會,我要證明我的愛心和偉大。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今日事今日畢。今天我要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多加愛護,明天他們將離我而去,我也會離開。今天我要深情地擁抱我的妻子,給她甜蜜的熱吻,明天她會離去,我也是。今天我要幫助落難的朋友,明天他不再求援,我也聽不到他的哀求。我要樂於奉獻,因為明天我無法給予,也沒有人來領受了。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如果這是我的末日,那麼它就是不朽的紀念日,我把它當成最美好的日子。我要把每分每秒都化為甘露,一口一口,細細品嚐,而且滿懷感激。我要每一分鍾都有價值。我要加倍努力,直到精疲力竭。即使這樣,我還要繼續努力。我要拜訪更多的顧客,銷售更多的貨物,賺取更多的財富。今天的每一分鍾都勝過昨天的每一小時,最後的也是最好的。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如果不是的話,我要跪倒在造物主麵前,深深致謝。

28.論命運

伏爾泰

《荷馬史詩》是所有流傳下來的西方書籍中最古老的史詩。正是在《荷馬史詩》中我們發現了不敬神的古代風俗、世俗的英雄和以人的形象出現的世俗的諸神。在這部史詩裏,我們發現了哲學的開端和命運的概念,因為命運是諸神的主人,詩裏的諸神是世界的主人。

當高尚的赫克托耳堅持要和高尚的阿基裏斯戰鬥,並且為增加活力繞城去長跑三圈;當荷馬把追逐赫克托耳、步履輕捷的阿基裏斯比作一個在睡覺的人時(達西埃夫人對這段描寫的藝術和深刻含義心醉神迷地欣賞);朱庇特想拯救赫克托耳,便請教了命運,他在天平上稱了赫克托耳和阿基裏斯的命運,他發現這個特洛伊人注定要被這個希臘人殺掉,他無法抵抗。從那時起,赫克托耳的保護神阿波羅就被迫拋棄了他。

荷馬的詩歌裏確實含有大量截然相反的思想,這在古代是允許的,可他是第一個描寫了命運這個概念的人。因此,這個概念在他的時代必定是非常流行的。

然而,猶太人一直到七百年後才由他們中的法利賽人接受了命運的概念,因為這些法利賽人是第一批識字的猶太人,他們自己也剛剛出現不久。在亞曆山大,他們把斯多葛派的部分教義和古代猶太人的思想混合了起來。聖哲羅姆甚至斷言他們的教派不比公元早多少時候。

哲學家們不需要用《荷馬史詩》和法利賽人來使自己相信:所有事件都是由不可改變的規律製約的,是客觀規律決定的,不管事物如何發展,最後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世界要麼靠它的自然規律而存在,要麼是一個萬能的主根據他至高無上的規律來主宰。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規律都是不可改變的,而且一切都是必然的。重體向地心落,它不能停留在空中;梨樹絕對長不出菠蘿;長毛垂耳狗的本能不可能是鴕鳥的本能。一切都是冥冥中安排好了的,誰也不能更改。

人類有一定數量的牙齒、頭發和思想,但有一天他必須失去牙齒、頭發和思想。

昨天的情況不代表昨天,今天的情況不代表今天,這種說法是矛盾的,說必然發生的事不一定發生也是矛盾的。

如果你能改變一個蒼蠅的命運,就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擋你創造所有其他蒼蠅、所有其他動物、所有人和所有自然的命運。當一切都做到以後,你就會發現你自己比上帝更強大。

傻瓜說:“我的醫生把我的嬸嬸從一個絕症中救活了,他使她比命中注定的要多活了10年。”又一個傻瓜說:“謹慎的人創造自己的命運。”如果我們明智的話,命運就不會有神力。是我們讓她成了女神,並把她放在天堂裏的。

“命運什麼都算不上,不要去崇拜。謹慎是我們惟一應該向之祈禱的神。”

但是謹慎的人根本不能創造自己的命運,他們往往是屈服於命運的,也就是說謹慎的人是由命運創造的。

自作聰明的政治家們說,如果克倫威爾、拉德路·敦爾頓和其他十幾個國會議員在查理一世被砍頭前一周被謀殺,這個國王就會繼續活下去,並在床上壽終正寢。他們說得對,而且他們也能宣稱:如果整個英國被大海淹沒,這個君主就不會死在斷頭台上。然而事情卻是這樣安排的——查理一世必須被砍頭。

多塞特紅衣主教無疑比一個瘋子要更謹慎,可是聰明的奧薩特的器官和瘋子的器官構造是不同的,就像狐狸的器官和鶴與雲雀的器官不同一樣,這難道不是很明顯的嗎?

你的醫生救了你嬸嬸的命,可他這樣做隻不過是適從了自然的意願,他隻是服從了它。很顯然,你的嬸嬸不能阻止自己出生在一個特定的鎮上,她不能阻止自己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生某種疾病。而那個醫生也隻能在他所在的鎮上,你的嬸嬸不得不去請他,他不得不去治她的病。

農民認為,冰雹是偶然落到他田裏的,可哲學家知道沒有偶然,由於世界是按某種規律組成的,冰雹不可能不在那天落到那個地點上。

有些人害怕這個真理,隻接受一半,就像欠債的人把一半錢還給債主,要求免掉剩下的一半那樣。他們說,有必然的事件,還有其他不是必然的事件。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安排好的,另外一部分則不是。如果說一部分是必然發生的,另一部分則不是必然發生的,有這種想法是可笑的。當人們仔細研究這一點時,就可以看到,反對命運的學說是荒謬的。可有許多人命中注定其思考能力很差,而其他人命中注定根本不需要思考,還有人命中注定要迫害思考的人。

也有人說:“不要相信宿命論,因為,如果一切都顯得是不可避免的,你就不會致力於任何事,你就會對一切都漠不關心。你將不會喜愛財富、榮譽和讚美;你將什麼也不幹即可獲得任何東西;你將相信自己既沒有價值,也沒有力量;你將不去培養才能;一切將在漠然中消失。”

先生們,不要擔心!我們將永遠擁有激情和偏見,因為受偏見和激情的支配是我們的命運。我們非常清楚:能否擁有許多優點和傑出才能並不取決於我們自己,就如同能否擁有一頭秀發和漂亮的手不取決於我們自己一樣。雖然我們不該對任何事情存有虛榮心,可我們是永遠離不開虛榮心的。

人幹某事必定有一定的激情。我寫這文章時有激情,而你譴責我時也有激情,我們兩人都同樣愚蠢,我們都被籠罩在命運這個巨大的網中,我們都是命運的玩物。你的本性是作惡,我的本性是熱愛真理,不管你的看法如何,我都要把真理寫出來。

在窩裏吃老鼠的貓頭鷹對夜鶯說:“不要在你那棵蔭涼的樹上唱歌了,到我洞裏來讓我吃掉你。”夜鶯回答說:“我生來就是為了在這裏唱歌並嘲笑你的。”

你問我自由意誌的情況如何,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因為我不知道你說的這個自由意誌是什麼。關於它的本質,你和別人已爭論了這麼長時間,因此你肯定不知道它。如果你想心平氣和地和我探討它是什麼,或者說如果你願意這麼做,那麼你應先去翻翻詞典,仔細研究一下這個詞條的意思再說。

29.論奢侈

伏爾泰

二千年來,人們在詩文中雄辯地攻擊奢侈,但一直熱愛奢侈。

最早的羅馬人蹂躪並毀滅沃爾西人和薩謨奈人貧窮的村莊,搶劫他們的收獲以增加他們自己貧窮村莊的財富。有關這些強盜的事,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很多。他們是無私的、有道德的人!他們還沒偷金銀珠寶,因為在他們洗劫的地方還沒有這些東西。他們的樹林和沼澤地裏沒有鷓鴣和石雞,他們的節製受到讚揚!

當他們漸漸地搶走了從亞德裏亞海最遠端到幼發拉底河這片地區的一切,並有足夠的理智享受搶劫的果實達七八百年之後;當他們培養了各種藝術,品嚐了各種快樂,甚至使得被征服的民族也品嚐這些快樂時,據說這時他們就不再明智和正直了。

所有這些攻擊無非是想證明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賊不能吃他偷來的飯,穿他偷來的衣,或者戴上他搶來的戒指。據說,如果賊想做一個誠實的人,就應該把所有這些都扔進河裏。這樣還不如說不應該偷竊。當強盜們搶劫時可以給他們判罪,但是當他們在享受他們搶來的物品時卻不能叫他們瘋子。老實說,當大批英國水兵在攻克了本地治裏和哈瓦那因而發財時,以及後來在倫敦享受他們在亞洲、非洲盡頭曆盡千辛萬苦換來的歡樂時,他們這樣做錯了嗎?

其實,誇誇其談的人隻是想讓通過戰爭、農業、貿易和工業積累起來的財富埋藏起來。他們舉了雷斯地蒙的例子。他們為什麼不援引聖馬力諾共和國的例子呢?斯巴達對希臘有什麼用?斯巴達有過狄摩西尼、索福克勒斯、阿佩萊斯或菲迪亞斯嗎?雅典的奢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人。斯巴達有過一些軍事家,但即使是軍事家也比其他城邦少。就這樣吧!讓一個像雷斯地蒙這樣的小共和國保留它的貧困。無論是一無所有,還是享受了生活中一切美妙的事物,反正誰也逃不脫死亡。加拿大的野蠻人也能像年收入為五萬基尼(舊英國金幣)的英國公民一樣活到老年。但是,誰也不會把易洛魁人的國家和英國相提並論。

就讓拉古薩共和國和楚格縣製定禁止奢侈、浪費的法律吧。他們是對的,窮人不能入不敷出,這是必要的,但我在某處看到這樣的話:

“首先要明白奢侈會使一個大國富裕,雖然它會毀掉一個小國家。”

如果你認為奢侈是過分的,那麼人人都知道,無論是過分節欲、過分貪食、過分節儉還是過分慷慨,任何過分的行為都是有害的。我不知道我的村莊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那裏的土地是荒瘠的,賦稅很重,禁止出口我們種的小麥的命令是令人難以容忍的。然而,幾乎每一個農夫都有布做的好衣服,並感覺吃得很不錯。如果農民在種地時塗脂抹粉、燙卷頭發、穿著白亞麻布做的好衣服,這肯定是最大的也是最不恰當的奢侈。但是巴黎或倫敦的市民穿著像農民一樣的衣服去看戲,那就是最粗野的、最荒謬的吝嗇了。

“所有的事情都有分寸和限度。善德既不能超過,也不能達不到。”

剪刀肯定不是最古老的東西。當它被發明出來時,剪指甲並把垂到鼻子上的頭發剪去一部分時,人們橫加指責,什麼話沒有說過呢?他們無疑要被叫作花花公子和浪蕩子,花高價買一個無益的工具去破壞造物者的勞動。去剪短上帝使它在我們指端生長的角質是多麼大的罪過!這是對上帝的汙辱。當襯衫和襪子被發明時,情況變得更糟。從沒穿過襪子和襯衫的年老的地方議員,是如何狂怒地叫囂,並反對向這種致命奢侈品屈服的年輕的地方行政長官,這種場麵很少有人能想像得到。

30.美的真諦

邦達列夫

什麼是美的真諦?是否是人對大自然反映的感知?

有時候我想,假若地球無可補救地變成了一個“無人村”,在城市的大街上,在荒野的草地上,沒有人的笑聲、說話聲,甚至沒有一聲絕望的叫喊,那麼這宇宙中鮮花盛開的神奇花園,連同它的日出日落、空氣清新的早晨、星光閃爍的夜晚、冰凍的嚴寒、炎熱的太陽、七月的彩虹、夏秋的薄霧、冬日的白雪將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我想,在這空曠的冰冷的寂靜中,地球立即會失去作為宇宙空間裏人類之舟和塵世穀地的最高意義,而且它的美麗也將毫無意義,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沒有了人,美也就不能在他的身上和意識裏反映出來,不能被他所認識。難道美能被其他沒有生命的星球去感知、去認識嗎?

美更不可能自我認識。美中之美和為美而美是毫無意義的,是荒謬的和不切實際的。事實上這就像為理智而理智一樣,在這種消耗性的內省中沒有自由的競爭,沒有吸引和排斥,沒有生命的參與,因而它注定要消亡。

美不該是僵化的,她應有明智的評價者,或讚賞的旁觀者。須知美感——是對永生的臆想和信心,會喚起我們生的願望和博大的愛心。

美與生命是緊密相連的,生命與愛也同樣密不可分,而愛和人類則是密切相連的。一旦這些聯係的紐帶中斷,大自然中的美就會變得空洞直至消亡。

死亡是地球上最後一位藝術家所寫的書,可能也充滿了最富有天才的和諧的美,但它至多隻能算是無人欣賞的一堆垃圾,因為書的作用不是對著虛無喊叫,而是在另一個人心靈中引起反應,是思想的傳遞和感情的轉移。

世界上所有的展示著全部美的博物館,所有的繪畫傑作,如果離開了人類,都不過是一些可怕的、五顏六色的破板棚。

假如地球上沒有了人類,那麼,藝術的美會變得醜陋怪誕,甚至比自然的醜更令人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