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月分暉,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悠心會,妙處難於君說,……”
借用宋人張於湖《過洞庭》詞來開篇 本文,說杭州西湖上的二堤。
“短發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吸盡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叩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西湖三麵雲山,一麵城。湖上有二堤,既大家所熟悉的白堤、蘇堤。白堤和寫下《長恨歌》,《琵琶行》等不朽名篇 的白居易有關。蘇堤則是詞聖蘇東坡的傑作。
我們先說白堤。
先有西湖,後才有白堤、蘇堤。西湖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但對西湖供獻卓著第一人當屬白公,這點幾乎沒有爭議。
白居易在杭州做剌史(市長)“皇恩隻許任三年”,實際在任隻有20個月。他年少時避戰亂曾路過杭州,被江南妖嬈所感動,“異日苛獲蘇杭一郡足矣”,他的感歎終於年過半百後得以如願。白居易出任杭州剌史,後又任蘇州剌史。
白居易是好官。他為百姓疏浚捍湖,也就是把原來杭州一些地方的方井重新開鑿,以改善居民用水。他帶領臣工百姓築堤,蓄水灌田,為了教化百姓,親自寫下一篇 通俗易懂的《錢塘江湖石記》,刻在石頭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如果蓄泄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
他有詩:
“……幾處早鶯爭曖村,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歌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中行不足,綠楊陽裏白沙堤”
我們看到詩人騎在馬上英姿煥發(雖然約顯老一些),在柔媚的西湖早春陽光裏跑馬白沙堤,大概還在指揮著大家修堤吧.。“最愛湖中行不足”,心中對於西湖之愛溢於言表。
白居易在京城曾寫下《秦中呤》使權貴切齒、變色,他本人亦被權臣逼到:“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不開口”。但,當他一想起西湖就不同了::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呤詩。欲得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詩人好酒,詩人三代好酒;詩人晚年在洛陽凡遇晴日好景、春曖花展、秋涼黃昏,便邀客來府,先拂酒壇,後捧器樂,有家僮伴奏,有小妓歌舞;喝酒、吟詩、彈琴,快樂至極。每每夜宴至上下酩酊大醉方休。很難想象這樣一個閱世深徹、美酒當夢的退隱大員竟然會因為思念西湖“不多飲酒”。為了西湖,這個擁有詩作3800餘首的詩人竟連已經溶入其所有生活且最具生命特征的詩(語言),也懶得呤唱了。詩人思念西湖多有催人淚下之作:
(西湖留別)“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隻許任三年。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雄關、古道、瘦馬是出門風景,遠行離愁笙簫也嗚咽,華彩麗影終不能將我久留,皇恩隻許任三年,青草綠樹下鋪好宴樂的席子,湖中白蓮花叢裏,歌女們正在船中等著呢,這世界到處都讓人留戀不已啊,最難割舍的還是我正坐就的湖邊啊。
(春題湖上)“湖上春來是畫圖,亂風圍繞水平鋪,鬆排山麵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西湖。”
詩人心裏放不下西湖,情深傷感猶似懷春少年。詩人多情,人民亦有情。老百姓將西湖邊通往孤山寺的那道堤,直接呼為“白堤”。今人還在白堤引橋上建立杭州人民淚送詩人離任的銅質群雕,以銘記詩人為民所做的實事。白居易在杭辛苦20個月,杭州人民銘記詩人恩情千年。
今天,詩人已經遠去。他的詩,他的堤,他的唐朝,深深刻烙在千秋竹簡清晰不可磨滅。白堤從此不再為堤,她是盛唐,是唐詩。
再說蘇堤
蘇東坡是這樣說西湖的:“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杭州蘇堤是北宋元佑五年(1090),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用疏浚西湖的淤泥構鑄。之前,杭州先遭澇災,又遇幹旱。澇災到來,錢塘江兩岸一片汪洋,杭州街道上可以行船。洪水退後,瘟疫流行,米價暴漲。為了救災渡荒,蘇東坡請求朝廷供米20萬石賑災,減稅賦,並平糶官米40萬石,以緩解糧荒。杭州遇到這樣嚴重荒災,竟無一人餓死。蘇東坡主政為民,功不可沒。之後,蘇東坡把自唐代李泌鑿六井、白居易修六井之後,西湖淡水流向六井已經受到損壞的管道重新修複,使杭州城中常年淡水不斷。
蘇軾有《開西湖》詩這樣說:“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盡放龜魚還綠淨,肯容蕭葦障前坡。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