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篇:羅衣何飄飄(2 / 3)

曹植無疑笨拙,這句話不是說他政治上的表現,卞氏夫人是曹操第二位妻子,由於第一夫人的兒子戰死,形成了卞氏夫人四子曹丕、曹勇、曹植、再一個就是曹熊,候選接班人。丕篤厚恭順、彰勇而無謀;植聰明機警、卻嗜酒放蕩,熊身體病弱;曹操偉人,在選繼任人時,雖有過立植的動搖,最終還是選定曹丕,而不是曹植。本文不探討承繼大統中間種種可能發生的事,政治上的事,風雲變幻,當事人都說不清到底應該怎樣便是正確,何況文人寫家的猜測。我們隻說曹植行文,作為一代文學家,他留給後世的遺產中的一些問題我們說說自己的看法,進行探討,並從中受益,爭取學到一些知識。

說曹植笨拙,是因為對曹植而言,身為建安七子中的一代大家,模仿別人的寫作,我們好象不太接受。今天的文人基本上不走模仿這條路,因為那是一條死胡同,特別是名作名篇 ,簡直就是瘟神,挨都不要去挨它。模仿它們溫柔的批評說你“風格相仿佛”,這是朋友善意規勸,如果碰上了放下臉來的批評,所謂模仿,且風格形式大致一個樣子,“不就是抄襲嗎”?今天的抄襲無異於偷竊。

有必要聲明一下,在下沒有狂悖輕慢曹植的意思,曹植一生成就豐碩,年幼既能口出七步詩已為世代經典,決非等閑文人,隻是說出文學史上的一個“奇”來,大家來觀賞,它的奇是有些令人不解,你想,一篇 模仿之作竟也成為不朽名篇 ,並得到社會承認,肯定自有我們值得借鑒之處。

從曹植到今天,將近二千餘年,寫美人的作家不可勝數,當中應該曾有膽大的也來模仿習寫,但從曹植以後,我們便很少看到模範的作品被大家視為名篇 交相傳頌。是不是因為曹植特殊的身份、以及傳說他與甄妃有種種故事,才使《洛神賦》光彩奪人更具有現實意義?

我個人認為拿甄妃說《洛神賦》實在沒有意思。原因有二,1,袁紹戰敗病死,甄妃嫁曹丕,植本身恐於皇權爭奪,再挑起奪嫂是非不太可能,2,是年甄24,植14,年齡差別大。

時間一晃近兩千年,曹植身後的作家,特別是當今的作家,精明手快,眼睛利索,他們也寫女人,尤其男性作家,一般都有寫出好女人(刻畫)形象來的內心情結。既為處女的純潔、也為新娘的美麗、當女人成為母親時,天下多少光榮偉大在母親麵前都暗然失色。所以幾乎沒有作家不傾心寫女人,寫心中最好的女人。但,據在下陋見,沒有幾個作家寫好了女人,他們中的大多數筆下女人,甚至沒有曹植模仿之作來得美麗,來得完美無缺。

魯迅筆下女人幾乎看不到美麗,他的祥林嫂苦難有餘。沈從文是大家喜愛的作家,湘西又盛產美女,他筆下的“翠”是一流水淋淋的美人,也是好人,“翠”在沈先生好幾個作品裏都是以極美純*的形象麵世。但當人們茶餘飯後談到美女時,還是不以“翠”為標準,如果說我們冒然和人家談“翠”,還是不如說西施、楊玉環來得容易溝通。巴金也寫好女人他的“鳴鳳、”“梅”、還有覺新靠父親抓鬮而定婚姻的“瑞玨”,個個是善良、端莊、溫柔的小姐,先生的著作影響了好幾代人,但這些女人多少都是帶傷的女性,要達到曹植或宋玉筆下那樣豔麗脫俗簡直沒法比。張愛玲現在已經上升到天才女作家了,前些時候(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誰會看好她,也不充許看好!其實張愛玲還是張愛玲,她的城市文學或流浪文學的一些男女之作比如《傾城之戀》並不如現在一些人說的那麼優秀,和她同時代作品相比,張愛玲並不是一流;又因為是女性總要扯上那個落魄文人胡某,個人的故事緋聞也多一些。所以《傾城之戀》裏美麗女性便生出怪異,亂世漂女白流蘇讓人們記得的大概隻有擲骰子來決定和不和浪子範柳好的情節來。當代我們喜歡的女作家王安憶,好多年前看她的《到鏡泊湖去》喜歡死了,她得矛盾文學獎的力作《長恨歌》裏有個少女的形象——王琦瑤,人美到閉月羞花,但,那個美,恰是評論所指出的那樣,想在《長恨歌》裏要看到純粹的美,免不了會失望。作家鬱達夫寫過一個《遲桂花》,先生原可能打算寫出一個西子湖畔美麗女性,遲桂花美則美矣,但,其身世帶來的不愉快,還是不能令人們滿意,《遲桂花》也不曾有感動人的大故事。美人需要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來維持,為什麼王昭君人們不會忘記呢?,她好呆出塞了。

作家裏頭曹雪芹是下了功夫寫美人的,他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還說“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凡山川日月之精華,我隻鍾於女兒”。難得靠賒粥度日的曹雪芹先生有如此衷腸。他筆下的林黛玉、薛寶釵都是響當當拿得出手的美人丕子,看來林、薛可以夠得上我們今天所議論美女標準。但是,如果把林、薛二人細想下去,大概不難看出她們的缺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