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月子第29天:媽媽要時刻照顧好自己(2 / 2)

3.少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煙酒,不喝過濃的咖啡。倘若有貧血,則應積極進行補血治療。

4.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預防便秘。如果排便不暢或便秘,腸道內的毒素排不出去,就會被身體吸收,膚色就會變得灰暗,皮膚也顯得粗糙,容易形成黃褐斑、暗瘡等。

5.注意麵部皮膚的清潔,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最好是天然成分的。

6.避免強烈的紫外線照射。

★大事5:身材

“美麗”理由

適當的產後運動可以幫助媽媽恢複身材,增強體質。

“美麗”行動

選擇輕度的有氧運動,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並做到持之以恒。有氧運動有極佳的燃脂效果,包括慢跑、快走、遊泳、登山、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最好選擇正規的產後康複指導中心,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訓練。采取剖宮產的媽媽不宜過早運動,要待傷口恢複後選擇適合自己強度的運動。

身體按摩助產後恢複

臉色蠟黃、皮膚鬆弛、奶水分泌不足、渾身酸疼……麵對這一係列麻煩問題,為什麼不試著用按摩的手法來解決呢?

★臉部按摩

生完寶寶後,忙著照顧新生寶寶的同時,媽媽們也不要忘了嗬護自己的肌膚。臉部皮膚的保養清潔工作非常重要,最好還能配合每周2~3次的按摩。

1.徹底做好臉部清潔工作。

2.先摩擦一下雙手,讓掌心產生熱感。

3.雙手除拇指外的其餘四指分別在嘴角旁相向對齊,然後輕柔地沿臉頰從下至上提拉臉部肌膚做10次按摩。

4.全臉由下往上,用手心螺旋狀按摩,不需要用力,但要有向上帶動肌膚提拉的感覺。

5.用雙手無名指,由內到外,點按眼下的肌膚到眼角。

溫馨提示

臉部按摩時手法要弛緩,不能太用力。如果能讓孩子爸爸幫忙在媽媽放鬆的狀態下進行按摩的話,效果會更好。

★頸肩部按摩

媽媽喂奶時低頭時間較長,頸肩部肌肉長期處在緊張狀態,易發生頸肩痛。

1.一手放於腦後頸部,用手從腦後發際往下拿捏到頸根,兩手交替反複3~5次。

2.一手放於胸前,拿捏對側肩井穴及肩周圍,兩手交替2~3分鍾。

3.用一手拇指交換按壓頸後部風府至大椎穴3~5分鍾。

4.雙手五指放於麵部,同時頭部做有節律的搖擺動作5~8次。

★腕關節按摩

媽媽長時間懷抱寶寶,腕部負重較大,腕關節易產生勞損。

1.用一手按摩另側腕關節2~3分鍾。

2.用拇指點按另側腕關節痛點,同時另側腕關節做旋轉運動1~2分鍾。

3.雙手五指相互交叉做搖腕運動約2分鍾。

4.用一手拇指按另一手側腕關節四周,按壓2~3次後,再做另一側腕關節。

媽媽們平時應注意多做適當的腕部放鬆運動,如抖腕法、腕部屈伸等。

這些美容“良方”不容忽視

環境:產後的居住環境要安靜、舒適、陽光充足。室內還要定時通風(但要避免對流風),以保證空氣清新,給母嬰提供足夠的氧氣。

休息:產後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否則媽媽們會出現焦慮、疲倦、精神抑鬱,還會影響乳汁的分泌。每天爭取能有10個小時的睡眠。

飲食:要多喝些湯類,有助於下奶;多吃些水果、蔬菜,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維生素,補充含鈣的食品或者鈣劑。飲食要均衡,少吃辛辣食物,三餐之外還應適當加餐。

活動: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後8周後可逐漸恢複正常工作。產後體操有助於形體恢複。

衛生:媽媽的個人衛生十分重要,要勤洗澡、勤換內衣,保持皮膚清潔與幹燥。飯後要漱口,按時刷牙,注意口腔衛生。

月經:哺乳期間月經往往會推遲,8~10周後恢複月經;有40%不哺乳的媽媽於產後6~8周後月經來潮;隻有10%~15%的哺乳媽媽在產後6周後月經來潮。

性愛:產後生殖器官恢複到非妊娠狀態大約需要8周的時間,所以一般2個月後才能有性生活,否則易引起感染。約有20%的哺乳媽媽月經雖未恢複(表現為閉經),但卻可以排卵,甚至妊娠,故仍要采取避孕措施,避孕方法以工具避孕為宜,比如安全套、宮內節育器等;不哺乳的媽媽可以口服避孕藥物,因為複合型避孕藥中含有雌激素成分,可以抑製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