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月子”?你是否對這個名詞感到疑惑不解?我們說的“大月子”其實提倡的是媽媽們坐月子最好做足42天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後麵的內容吧!
你或許認為坐月子的時間是30天?看見42天你是否感到疑惑不解?其實,坐月子最好要做足42天,因為子宮的回縮、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再生修複以及腹壁緊張度的恢複等都需要6周左右的時間,所以,媽媽們還要繼續加油喲!
1月零1周的“育兒經”
★這時候的寶寶
發育正常的寶寶,此時的體重比出生時大約增加了1千克,身高大約增長了3厘米。發育快的寶寶可以增加2千克,增長8厘米。寶寶每天可能睡16~18個小時,幾乎沒有寶寶能一覺睡到天亮,夜晚由2~3段睡眠組成。有的寶寶能抬頭了,有的寶寶頭頸已經可以豎起來了。動作開始變得更自發性,反射動作開始消失。
寶寶開始會認得你的臉和聲音了。眼光會隨物體移動,並且可以很專注地凝視你,高興時還會衝你莞爾一笑。最讓父母驚喜的是寶寶開始“說話”了,會發出各種聲音來表達感情和需要。你和他說話時,他的嘴巴可能會一開一合地咿呀學語,同時頭也會不停地動,媽媽一定要回應寶寶,和他麵對麵親切“交談”,寶寶這個時候容易被媽媽的聲音安撫,會發出各種聲音來表達感情和需要,認得媽媽的臉和聲音。
★多知一點
上午10點時,這是寶寶大腦狀態最好的時候,對各種刺激反應都很敏捷,維持時間有40分鍾左右。寶寶這時表現出很安靜的樣子,眼睛非常有神,如果媽媽靠近寶寶,他會很專注地凝視媽媽的臉,並專心聽她講話;給他看色彩豔麗的圓形東西,或是黑白相間有條紋的東西和圖片,寶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目光會追隨著這些東西移動;對聲音也很敏感,高聲調的聲會馬上吸引他,即使有人在他耳邊或耳後輕輕呼喚,也會使寶寶聽到,並轉頭尋找。
現在可以給寶寶進行室外空氣浴,讓寶寶呼吸到新鮮空氣,促進寶寶的新陳代謝。在室外,寶寶可以接觸到紫外線,促進寶寶體內維生素D的產生,進而增強鈣的吸收。同時,由於室外空氣溫度比室內低,寶寶在戶外可以使皮膚和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與鍛煉,從而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夏季要選擇早晚陽光不是很強烈的時候帶寶寶去戶外,並注意不要讓寶寶的皮膚直接在日光下暴曬;冬天則最好在中午氣溫較高的時候出外,天氣較暖時還可以露出寶寶的頭部、手部等皮膚;春秋兩季風沙太大則不要外出,可以選擇在有陽光的房間或陽台上曬太陽,但不能隔著玻璃,因為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隔著玻璃曬太陽是沒有效果的。
中午12點時,寶寶往往在吃奶前處於煩躁狀態。他不像原來那樣安靜,臉部及身體動作增多,有時還發出一些簡單的聲音;經常把小臉轉向照顧者,並用手抓著不放,輕輕一碰嘴巴就有吸吮動作;情緒激動不安,容易哭鬧;給予刺激時反應不熱烈,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如果無人理睬,會表現出運動增強,甚至出現自發性驚跳。寶寶是因饑餓而哭鬧,要一邊給他吃奶,一邊輕輕拍拍,這樣,寶寶就會很快安靜下來。
整個下午,寶寶大腦反應一般處於不積極狀態,表現出眼睛半閉半睜,目光不靈活,有時眼皮出現閃動;臉上沒什麼表情,對平時反應積極的聲音或東西刺激表現出有些遲鈍,身體運動減少。這種狀態時常發生在剛醒後或入睡前。這種情況表明寶寶很累,此時任何刺激隻會讓寶寶的大腦非常疲乏,容易引起寶寶夜裏啼哭。應把寶寶放在一個舒適安靜的地方入睡,寶寶身體及臉部鬆弛自如,除了偶爾驚跳一下或極輕微的嘴角動以外,幾乎沒有什麼活動,眼睛緊閉、呼吸均勻並變慢,完全沒有任何反應,盡量讓光線暗一些,讓寶寶安靜舒適地充分身心休息。睡眠可促進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使寶寶長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