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段圭這些人就連忙劫持了太後、小皇帝以及陳留王劉協等慌忙逃往北宮。袁紹等人帶兵把北宮門關閉,開始大肆搜捕宦官,不管老少,一律通通殺死,總共殺死了宦官2000多人,就連那些沒有長胡須的平民百姓也被誤殺了。
被逼得實在沒有辦法,張讓、段圭這幾十個人隻得劫持小皇帝以及陳留王等逃出了洛陽市的北門。當逃到黃河邊的一個小渡口的時候,被尚書盧植先生帶兵追上了,有幾個宦官被殺,其餘的宦官都被逼跳入了黃河,自溺身亡。
這時候董卓已經帶兵到達了洛陽的郊外,遠遠看見洛陽燒起了大火,就帶兵快速前進,正好迎上了盧植先生護送的小皇帝和陳留王,就一起回到了洛陽。於是董卓就憑借自己的兵威,自任司空,開始專斷朝政,他還廢小皇帝劉辯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這就是曆史上的漢獻帝,並派人把永安宮何太後毒殺。
緊接著,董卓就自任太尉和相國,進一步牢牢地控製了朝政。這樣一來東漢政府長期以來外戚和宦官兩個政治集團交替執政、互相火並的局麵到這裏就結束了,東漢王朝也在這種不斷的火並中,變得名存實亡。此後,東漢政府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就主要表現為不同的軍閥之間的衝突,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軍閥混戰了。
話說董卓先生帶來洛陽的兵原本就不多,城裏的曹操、袁術、袁紹等人還控製著洛陽的一支西園新軍,再加上還有一些外地將領也紛紛帶兵進京,他們的兵馬也不少。可是為什麼甘心讓董卓胡作非為呢?原因是他們被董卓先生給忽悠了。
董卓先生把自己帶來的騎兵白天拉到洛陽大街上去檢閱,折騰一天之後,晚上的時候再把這些軍隊悄悄拉出城,過兩三天之後再大搖大擺地把軍隊拉進來。用這些軍隊搞閱兵式,來來回回搞了幾次,大家就都以為董卓的軍隊很多,實力很強。這下子大家都嚇懵了,更不敢輕舉妄動了。
後來董卓又收買了呂布這個三國第一高手為自己所用,就更沒人敢動手了。其實,還是有人看出了董卓是在虛張聲勢,這個人就是原來的並州將領騎都尉鮑信先生。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袁紹,勸他動手,但是袁紹害怕董卓,不敢動手,於是鮑信就辭官回家了。後來董卓又兼並了幾股小勢力,實力就更強了,更沒有人敢和他叫板了。
董卓當政之後,十分殘暴,動不動就大開殺戒,弄得朝中人人自危,擔心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董卓還經常派兵四處搶劫財物,隨意擄掠婦女,甚至在朝中公開奸亂公主和宮女,洛陽一帶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恐怖之中。
另外,董卓為了能夠籠絡人心,鞏固自己的地位,就特別對官僚士大夫階層作出了一些姿態。比如說他為黨人平反,還重用一些名士,最為突出的就是蔡邕,一天之內升了三次官。但說實話,這些措施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這些官僚士大夫大多對董卓是心懷不滿的,隻是非常害怕董卓采取的高壓政策,所以隻是暫時忍著沒說話。還有一些人就公開表示不和董卓進行合作,比如說袁紹在為廢立皇帝的事情和董卓發生激烈衝突之後,逃奔到了冀州,他的堂弟袁術則是逃到了南陽。
曹操本來也是董卓極力拉攏的對象,董卓上表政府薦舉他為驍騎校尉,並很想把他收為自己的心腹,一起商議大事。但董卓的所作所為十分不得人心,曹操知道董卓雖然現在得勢,但是必然會很快失敗,因此他堅決不肯和董卓同流合汙。於是在行刺董卓失敗的情況下,他毅然換姓改名,逃出了洛陽城,走上了一條和董卓公開抗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