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曹操並沒有氣餒,又拉起了一支隊伍,經過浴血奮戰,打下了兗州這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但厄運一個接著一個,先是父親在投奔自己的途中在徐州被劫殺,曹操血洗了徐州;呂布乘機奪取兗州,後院起火,曹操不得不回師救援,又是一番血戰,才趕跑呂布,保住了大本營。
聯軍散夥
上一章說到曹操和曹洪、夏侯惇等人一起到揚州募兵。因為曹洪和揚州刺史陳溫先生的關係要好,就想向陳溫借些兵馬用用。陳溫對曹操的行動還是很支持的,就讓自己的屬下丹陽太守周昕給曹操等人準備了4000多兵馬。
曹操很高興,但當他們帶著這些借來的軍隊往回走到龍亢的時候,這些新兵突然發生嘩變。這些人認為自己是被周昕和陳溫賣給曹操的,自己非但沒有收到錢,現在還要替曹操去打仗賣命,心裏十分不舒服。於是他們就乘著天黑放了一把火去焚燒曹操的營帳,然後四散奔逃。曹操親手殺了幾十個人,但還是阻止不了士兵們逃跑。
騷亂平靜下來後,曹操仔細清點人數,發現留下來的還不到500人。恰在這個時候,曹洪又帶著家兵1000多人趕到了龍亢,這時候曹操的心才稍微安定一點。
這件事讓曹操明白,從別人手下轉手借來的軍隊不太可靠,還是要建立自己的嫡係部隊才行。他們又開始做苦行僧,在安徽宿縣、建平這些地方輾轉招募士兵,總算得到了3000餘人。丹陽太守周昕先生繼續支持曹操的工作,陸續給曹操送來了士兵1萬多人。曹操的宗族曹邵也帶領著招募到的部分新兵,從家鄉跑過來追隨曹操。
曹操的侄子曹休先生在吳郡聽說了曹操起兵的消息,也換姓改名,取道荊州前來投靠。曹操見了他非常高興,對眾人說道:“這是我家的千裏駒啊!”經過一番艱辛的努力,曹操終於重新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武裝隊伍,其中曹洪帶來的家兵千餘人是這支隊伍的精英。
在曹操招募軍隊的時候,曾經抽空回了一趟酸棗,發現那裏的各路義軍還是和以前一樣,天天喝酒取樂。曹操知道這樣搞下去肯定會出事,但他無可奈何,就離開了。所以,曹操募兵結束後,也沒有回酸棗,而是跑到河內去找袁紹,企圖做通袁紹的工作,讓局麵得到根本改觀。可是袁紹根本聽不進去他的意見,兩人還發生了衝突。最後,兩個人因為廢立漢獻帝的事情終於鬧翻了。
原來,袁紹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勢力,就以獻帝年紀小,又被董卓所挾持,隔著千山萬水,不知道是不是還活著為由,和冀州牧韓馥一起商量,謀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並私底下刻了皇帝的金印,派一個叫畢瑜的人去見劉虞先生,勸說他自己當皇帝,還說這是上天的意思。同時還去征求曹操的意見,企圖獲得曹操的支持。
曹操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嚴詞拒絕了袁紹的意見,明確表示漢獻帝並沒有過失,不應當被廢,還說這樣子做會讓天下的局勢更加混亂,所以明確反對。還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諸君北麵,我自西向!”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古代皇帝上朝的時候是南麵而坐,政府的高官麵向北邊朝見皇帝。劉虞先生這時候是幽州牧,幽州又剛好在中國的北方,因此這裏所說的“北麵”有兩重意思。“西向”,就是指曹操要向西討伐董卓,迎回漢獻帝。這句話就是說你們都去向劉虞稱臣吧,我自己去向西討伐董卓,這充分表現了曹操和袁紹這些人分道揚鑣的決心。
袁紹還給自己的堂弟袁術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得到他的積極支持。這時袁術已經有了自己登基當皇帝的想法,也堅決不同意讓劉虞稱帝。更重要的是,劉虞先生自己也不想當皇帝,袁紹被弄得毫無辦法,最後隻得作罷。
就在袁紹等人密謀進行廢立活動的時候,駐紮在酸棗的那些義軍鬧出了亂子。義軍各路首領不能夠一致對付董卓,內部的關係非常難協調,很快就產生了矛盾。開始的時候,兗州刺史劉岱先生和東郡太守橋瑁先生因為地盤劃分的原因發生了摩擦,劉岱一氣之下吞並了橋瑁,派自己的手下王肱去兼任東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