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北中國爭霸戰(1)(3 / 3)

第一種是主張進行比較保守的戰爭。這一派的主要代表是謀士沮授先生和田豐先生。那麼如何保守呢?其實就是要執行一種長期作戰、逐步蠶食對方的戰略。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曹操現在的實力十分強大,更何況手上還握有漢獻帝這張王牌,不是能夠一口就吃掉的。而袁紹集團連年和公孫瓚進行戰爭,廣大的百姓已經疲憊不堪,倉庫裏的糧食已經不多了,所以應該先進行休養生息,慢慢恢複自己的實力,這是第一步需要去做的。

第二,要從政治上對付曹操,可以先派出使者,到許都去表示對皇上的效忠,證明曹操確實有挾持漢獻帝的嫌疑。然後就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去攻打他。

第三,打這場仗的具體辦法是,先派軍隊牢牢占據孟津和黎陽津,這是東西戰線的兩個非常重要的要害。然後再快速準備渡船,讓它們成為進攻兗州的跳板。隨後再派騎兵不斷騷擾曹軍,就這樣步步為營,進行蠶食作戰!顯然,他們想和曹操進行一場持久戰,這是一種比較穩妥、慢慢等待機會的長期戰略。

另外一種就是積極主戰派。他們就主張直接和曹操決戰,說自己的實力比曹操強那麼多,根本就不用商量,一打就能贏。這一種意見的代表是軍中實力派郭圖先生和審配先生。

雙方激烈地爭論,誰也不能說服誰,於是大家就不歡而散。袁紹是傾向於直接和曹操決戰的,但是有人反對,袁紹也不便直接否定,於是事情就耽擱了。但是從他們爭論的時候開始,袁紹這邊的整軍備戰就已經著手進行了。

袁紹馬上就要大舉南攻的消息傳到了許都之後,也立刻在曹操的陣營內部掀起了一股非常強烈的衝擊波。很多將領認為雙方實力相差太大,根本沒有辦法抵抗敵人,大家都心懷恐懼。但他們的主帥曹操這個時候已經是成竹在胸,非常有信心。他耐心開導諸將說:“我非常了解袁紹這個人,他的誌向很大,但是卻才智短淺;外表看起來很嚴厲,但是內心卻很膽小,生性刻薄、妒忌而又缺少威信。擁有的士兵雖然很多,但卻不會有效地調度和部署;手下的將領都很驕傲,而政令卻無法統一。因此,他擁有的土地雖然寬廣,糧食雖然充足,卻隻能是為我們準備的!”

曹操作為集團的領導,他這一番客觀冷靜而又非常自信的話語,對於穩定軍心、激勵士氣毫無疑問會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時候曹操的主要謀士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也發表了和曹操相同的意見,並且還積極做那些將領們的思想工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曹操集團從上到下都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這時候袁紹集團內部還在爭論不休,他們是邊爭論邊做準備工作,這一準備就準備了8個月。這時候劉備來了,劉備很想讓袁紹和曹操開戰,就開始忽悠袁紹和曹操決戰。袁紹本來就想找曹操大打一場,一決勝負,經劉備這麼一忽悠,腦袋一熱,就決定親自率大軍進攻曹操。

出征之前,他還罷免了保守派沮授和田豐的官職,讓他們停止工作,到監獄裏待著反省去。公元200年,袁紹組織了十幾萬軍隊,浩浩蕩蕩開往了黎陽前線,聲勢很大。

就在袁紹集團熱烈爭論的時候,曹操也沒閑著,他做了幾件重要的準備工作:

曹操親自率領軍隊奪下了射犬,為自己在黃河以北建立了一個十分堅固的前哨陣地。因為射犬是黃河北岸的一個戰略要地,對牽製袁紹的進攻非常有利。

曹操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慢慢擴展到了揚州,又強有力地阻止了袁紹集團力量的進一步增強。

公元199年八月,曹操率軍進駐黎陽。黎陽這個地方處於黃河北岸,距離袁紹集團的政治中心鄴城很近,是一個軍事重鎮。曹操成功占據了黎陽,就能夠憑借這個地方和西麵的射犬城遙相呼應,讓黎陽成為防禦袁紹的戰鬥前沿。

他還派臧霸等人率領著一部分精兵進入了青州,成功攻下了齊和北海等地,有效地防止袁紹從青州方麵配合自己的主力向曹操發動攻勢。

他還派遣東郡太守劉延先生率軍扼守白馬,派於禁率領2000步兵駐守在白馬西麵的延津,派遣自己的重要謀士振威將軍程昱帶兵駐守鄄城。延津、白馬和鄄城這三座城池都在黃河的南岸,從西向東是一字排開,和射犬、黎陽這兩座城池隔河相望,共同構成了曹操防禦袁紹軍隊南下進攻的第二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