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北中國的霸主之後,曹操開始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北伐烏桓,贏得漂亮;南征劉表、劉備、孫權,卻一波三折。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奪取荊州(除了在長阪坡狂扁劉備之外),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統一南北指日可待。不曾想被逼急的劉備聯合了孫權,赤壁一把大火讓曹操重建大一統帝國的夢想灰飛煙滅。
北征烏桓
上一章說道,曹操最終消滅高幹,初步掌握了河北地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北方就已經安定了,還有一些地方存在著十分嚴重的不穩定因素,這其中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就是烏桓。袁熙、袁尚兄弟被趕出了幽州,投靠了遼西的烏桓。曹操想徹底平定北方,就必須把這兄弟倆解決掉。這兄弟倆投奔遼西烏桓的時候,曾經同時裹脅走了十餘萬戶幽、冀兩州的軍戶。這些軍戶之中有很多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他們被帶到烏桓後,為烏桓工作,這樣烏桓的實力就不斷得到增強。
下麵簡單介紹一下烏桓。烏桓,其實也叫烏丸,它和鮮卑都屬於東胡(東北方諸族),它們是東胡中兩個比較大的少數民族部落。西漢初年的時候,東胡被匈奴擊敗了,整個部落逃到了烏桓山,因此這個部落就號稱烏桓。
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烏桓的勢力逐漸強大了起來。這時候烏桓總共分為四部,遼西烏桓、上穀烏桓、遼東烏桓、右北平烏桓。遼西烏桓的領導是蹋頓單於,上穀烏桓的領導是難樓,遼東烏桓的領導是蘇仆延,右北平烏桓的領導是烏延。袁氏兄弟投奔的就是遼西烏桓的領導蹋頓單於,因為袁紹在世的時候和蹋頓單於的關係很好,兩家是親戚。
這時候蹋頓單於是整個烏桓部落的首領,遼西烏桓的首領由樓班接任。他想借替袁紹報仇的名義率領軍隊進攻曹操,也借機擴大自己的勢力。所以蹋頓單於曾經屢次率領軍隊侵擾漢朝的邊塞,還曾經大規模出兵去攻擊曹操所任命的右度遼將軍鮮於輔,可是都被曹操率領軍隊擊敗。
曹操很清楚要想讓北方徹底安定,就必須征服烏桓,徹底解決袁氏兄弟。但是想征服烏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在人力物力各個方麵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能夠一舉拿下烏桓,曹操首先接受董昭的建議,他征用了大批的民工,動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開鑿了兩條水渠,一條起名叫“平虜渠”,一條就叫“泉州渠”。
這兩條水渠開鑿以後,不僅解決了軍隊遠征中十分急迫的軍事物資運輸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河流兩岸的農業灌溉有所幫助。
其實在公元207年二月,曹操東征回到鄴城、大封功臣之後,就開始考慮北征烏桓的事情了。曹操召開了軍事會議商量這件事,很多將領覺得袁氏兄弟已經不足為慮,但是烏桓卻實力強大,非常不好對付。尤其讓人擔心的是,假如我們出兵遠征烏桓,荊州的劉備一定會勸劉表發兵偷襲我們。到時候豈不是腹背受敵嗎?所以大多數將領都不同意。
但是曹操的主要謀士郭嘉卻堅持應該北征烏桓,他認為:“烏桓距離我們很遠,一定想不到我們會遠距離進攻他們,所以肯定不會有所防備。我們如果能快速地進攻它,就一定能勝利。袁氏兄弟現在看起來是不足為慮,但是袁氏在諸地的影響很大,如果不及時進攻他們,他們就有可能會反撲,這樣的話河北諸地就危險了。至於說劉備誠然可怕,但是劉表卻不會聽他的。劉表對劉備其實是有所猜忌的,根本不會把兵權給他。再說劉表這個人隻是一個成天坐著清談的人,不會有什麼大作為。我敢斷定我們如果北征烏桓,劉表是不會有什麼大行動的。”
郭嘉的話正合曹操的心意,曹操十分讚同,諸將也都覺得郭嘉的話很有道理。於是決定盡快出兵攻擊烏桓。
公元207年五月,曹操率領大軍來到今天的河北易縣。郭嘉向曹操提出建議說:“兵貴神速,這次進攻烏桓一定要快,應該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進攻他們,這樣才能取勝。現在我們帶著這麼多的輜重向前行軍,行動緩慢。如果敵人得知了我們將要進攻的消息,肯定就會有所防備,那麼我們就很難成功了。”
曹操覺得這個建議很好、很重要,馬上下令放棄所有的輜重,全軍輕裝前進。
但是一支部隊集體遠距離進行行動,是不可能不被人察覺的,遠征烏桓的行動還是被烏桓得知了。他們得到消息以後,就派兵在沿途險要的地方設防,阻擊曹軍。曹操帶領軍隊到達無終之後,就遇到了連日的大雨,然後就是洪水暴漲,道路泥濘難走,還不斷地遇到烏桓騎兵的阻擊。曹操帶領的軍隊已經處於無法前進的地步,他心中非常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