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咬住孫權不放(1)(2 / 3)

先前在許都的曹操仍不放心合肥的事情,就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支援,軍隊來到汝南的時候,聽說孫權已經撤兵了,也就停了下來,命令製造一些輕便快捷的戰船用來訓練水軍。

公元209年七月,曹操率軍經過淝水進駐合肥。曹操非常清楚合肥重要的戰略地位,合肥、廬江一線如果失守了,他就隻能退到淮河以北,那麼他統治的中原地區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脅了。因此,他在積極加強防務、努力為水上作戰作準備的同時,從自己的長遠利益出發,還采取了一係列積極鞏固淮南防線的措施。

首先,他頒發了一道《存恤吏士家室令》,宣布凡是將士沒有了產業,戰死以後家屬不能養活自己的,命令縣官千萬不要停止口糧的供應。部隊長官要對他們進行撫恤、慰問。這樣做就是為了鼓舞士氣,安定人心,盡快走出失敗的陰影。

其次,曹操重新任命了揚州各郡縣的行政長官,大大加強了各級領導力量;提拔、任命了一些人才,這其中最主要的有劉曄、溫恢和蔣濟。曹操還把揚州的首府從壽春遷到了合肥,大大加強了合肥的地位。

曹操還委派官員在芍陂周圍地區負責開墾荒地,招募流離失所的農民,實行屯田。這樣做對促進糧食生產、保證軍糧供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曹操還派夏侯淵、於禁、張遼、張郃等人討平了雷緒、陳蘭、梅成等人的叛亂。

曹操采取的這些措施都非常有力地鞏固了淮南防線。公元209年十二月,曹操率軍回到譙縣。

生子當如孫仲謀

公元211年,孫權為了更加有力地防備曹操和爭奪淮南,就把自己的都城從京口西遷到了秣陵。第二年,孫權又把秣陵改名為建業,並且還在建業的西麵依山勢築城,就叫做石頭城,用來儲藏軍糧和軍械。接著,他采納了呂蒙的建議,在通往巢湖的必經之路——濡須水口夾水建起了塢。塢是一種用作軍事防禦的圓形建築物,濡須塢因為形狀好像偃月,所以又叫做偃月塢。孫權在這裏立塢,根本目的在於要牢牢控製從巢湖到長江的通道,防備曹操南進,跨過長江進攻自己。

公元212年十月,曹操得知孫權遷都的消息後,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威脅孫權投降,孫權沒有搭理他。

威脅不成功,曹操就動起武來,率領大軍南下,討伐孫權,號稱四十萬。公元213年正月開始進逼濡須口,張遼和臧霸擔任曹軍的前鋒。部隊到達濡須口的時候,正好趕上天降大雨,湖水快速上漲,孫權派出的守軍利用自己的水上優勢,勇猛地向前進逼,曹軍非常驚恐。張遼打算暫時先退兵,避敵鋒芒。可是臧霸不同意,他對張遼說:“曹公對利弊了解得非常清楚,難道會把我們丟下不管嗎?”所以率領軍隊仍然堅守不動。

果然,到了第二天曹操下達了全軍大舉進攻的命令,曹軍上下一鼓作氣,成功攻破了孫權設立在長江西麵的一座大營,都督公孫陽被曹軍俘獲。於是張遼就向曹操彙報頭天的戰鬥情況,曹操對臧霸的表現十分滿意,馬上任命他為揚威將軍,並且還授予他假節的稱號和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