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其實並不是不想稱王稱帝,隻是那個時候條件還不成熟罷了,他為了穩定政局,隻能那麼做。等到條件成熟的時候,他還是會稱王稱帝的。
公元211年正月,在曹操的授意下,漢獻帝加封曹操的三個兒子為列侯,還任命曹丕為副丞相和五官中郎將,進一步加強對朝廷的控製。公元212年,曹操又成功打敗了關中諸將,占領了關中和隴右,威望進一步提高,漢獻帝被迫授給他三項特權:朝拜時不被直呼姓名,上朝時不用小跑,上朝時可以佩劍穿著鞋。所得到的特權和西漢初年的丞相蕭何是一樣的。
同年九月,漢獻帝按照曹操的意思加封他的三個兒子為王,其實這是曹操在為自己稱王做準備。
十月份,董昭按照曹操的意思向漢獻帝提出,曹操功勞很高,對國家有大功,應該加封為公爵,並且還要加九錫,並以此向朝廷的大臣征求意見,其實是在試探他們。很多人都同意這個提議,並且大拍曹操的馬屁,可是尚書令荀彧不同意。荀彧這個人的封建正統觀念很濃厚,他知道這是曹操要代替漢朝的一個大步驟,所以就堅決反對。荀彧的意見代表了曹操集團內部一部分擁漢派的意見,於是這件事就暫時作罷。
可是曹操很不甘心,對荀彧非常不滿意,他不能公開地打擊荀彧,就想在暗地裏做些動作。於是沒過多久,他就借著南征孫權的機會,把荀彧調派到軍中參讚軍機。這樣一來,荀彧就落入了曹操的直接控製中。
當曹操領軍進攻濡須的時候,荀彧因為生病留在了壽春。有一天,曹操派人送給了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就明白了什麼意思,然後就服毒自殺了,時年50歲。
荀彧原來支持曹操,是想借助曹操的力量,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然後興複漢室。可是沒想到曹操越來越專權,代漢自立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這就引起了荀彧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最終被曹操逼死了。
荀彧去世之後,曹操就排除了通向帝王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障礙。
公元213年正月,漢獻帝下令把幽州和並州、冀州合並,仍然以曹操為冀州牧,這樣一來曹操的勢力就空前增強。五月,以冀州的十個郡作為曹操的封地,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仍然以丞相的身份兼任冀州牧。
從列侯到魏公、加九錫,曹操在通往帝王寶座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接著曹操就在鄴城建立了自己的宗廟和社稷,並任命了文武官員,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統治班底。這樣一來,漢獻帝進一步成為曹操手中的傀儡。
公元214年三月,漢獻帝賜給了曹操隻有王爵才能使用的金璽、紅色印綬等物,曹操還沒有稱王就已經享受了王爺的待遇。這年十一月,曹操殺死了漢獻帝的皇後伏氏和她所生的兩個兒子以及伏皇後的宗族總共一百多人。伏皇後死後,曹操讓漢獻帝冊封自己的女兒曹節為皇後,進一步控製了漢獻帝。
公元215年九月,漢獻帝又授給曹操任命列侯和設置國相的權力。曹操徹底平定漢中,張魯歸附之後,在公元216年五月,漢獻帝正式加封曹操為魏王,仍然以丞相身份兼任冀州牧,國都就設在鄴城。
當上魏王後,因為崔琰對此事稍微表示了不滿,曹操就殺掉了他,後來還處罰了為崔琰求情和鳴不平的毛玠。這表明隻要有人敢於阻止曹操稱王稱帝,那麼不管你先前有多大的功勞,出了多大的力,他都會毫不留情地打擊和報複。曹操正是憑著這樣一副鐵石心腸和鐵腕手段,在攫取權力的路上越走越遠。
後來曹操又在這年的七月征服了南匈奴,這樣他的威望更高。公元217年四月,漢獻帝被迫允許曹操設置隻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儀仗和旌旗。六月,漢獻帝又被迫命曹操戴上了隻有皇帝才能戴的帽子,坐上了隻有皇帝才能坐的車子。至此,曹操的地位已經無限接近了皇帝,曹操在稱王稱帝的道路上即將到達終點。在他的有生之年,已經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
曹操當上了魏王之後,沒過多久就遇到了一件讓他非常煩心的事情,那這件煩心的事情是什麼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