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不光是曹操缺糧,其他的軍閥也缺糧,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吃人肉的現象。
政治局麵暫時穩定下來之後,曹操馬上把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把毛玠提出的“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戰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因為當時的糧食問題十分嚴重,靠平常的方法是解決不了的,必須采用一些快速而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把有限的勞動力和土地充分結合起來,以盡快獲得最大的效益。
他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采納了羽林監棗祗的建議,宣布實行屯田。在宣布實行屯田的同時,曹操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具體負責辦理屯田的事情,他還頒布了《置屯田令》,把屯田這項政策定為國策。
那麼我們要問,曹操為什麼能夠實行屯田呢?首先曹操擁有一塊十分穩定的根據地,還擁有大量荒蕪的土地,勞動力方麵也有一定的保障。因為他打敗青州軍後,得到了三十萬降卒,而且還得到了一百多萬跟隨青州軍的農民,此外在和黃巾軍的戰鬥中他還得到了很多耕牛和農具。這樣有了土地,有了勞動力,又加上耕牛和農具,就可以屯田了。
棗祗和任峻這些人就把勞動力和土地充分結合起來,用軍事組織形式進行編隊,開始屯田生產。屯田的基層單位為屯,每個屯大概有五六十個人,政府統一配給一定數量的土地、耕牛和農具。
為了加強對屯田農民的有效管理,他們自下而上建立了十分嚴密的組織係統。管理一屯的屯田長官稱作屯田司馬,管理一個縣的屯田事務的屯田長官稱做屯田都尉(地位就相當於政府的縣令、縣長),管理一個郡的屯田事務的屯田官就稱作典農中郎將或是典農校尉(地位相當於郡太守)。這些各級屯田長官的官職都是武將的稱謂,這就說明曹操實行的是有濃厚軍事色彩的屯田。
屯田官負責管理自己所轄屯田區內的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等相關事宜,直接對自己上一級的屯田官負責,和當地的郡守、縣令是不互相統屬的,郡守、縣令沒有權力過問有關屯田的事情。這一點,一直堅持了很多年都沒有改變。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馬超路過弘農的時候,認為這裏是通往關中的一個必經之路,位置非常重要,就讓賈逵去兼任弘農太守。曹操親自召見了賈逵,和他一起商量大事,認為賈逵這個人很有才華,十分高興,對左右的辦事人員說:“要是天下所有二千石的官員都能如同賈逵這樣,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憂愁的呢?”
但後來,賈逵卻因和弘農當地的屯田官發生了摩擦,差點就不能翻身了。賈逵因為懷疑自己管理的郡內一個屯田都尉故意藏匿逃亡人口,就急忙前去詢問。這個屯田都尉覺得自己不歸郡守管轄,賈逵是閑得沒事幹了來故意找碴,就出言不遜,公開頂撞賈逵。賈逵很生氣,一怒之下,就把他抓起來打斷了腿。這個都尉的上級典農校尉知道這件事之後出麵幹涉,還告發了賈逵,結果賈逵遭到了免官的嚴重處罰。
曹操非常賞識賈逵,後來又任命他做了自己的秘書。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賈逵雖然也有理,曹操也知道他對自己是一片忠心,但是對於他介入屯田事務這件事,卻沒有從正麵給予絲毫的支持。可見各級地方官員不可以過問屯田事務的製度是執行得非常嚴格的。曹操賦予了各級屯田官處理屯田事務的絕對權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他們盡心盡力,不受到一點兒幹擾,把屯田的事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