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首先在許都周圍的地區試點推行。因為那些老百姓耕種的是國家的土地,就得向國家交租。開始采用的收租辦法是根據租戶租用的國家耕牛數量來確定不同的租額。這個辦法確定後,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棗祗經過了反複的考慮,覺得這個辦法不太合適,因為這個辦法太死板,有些年份如果收成好了,租戶們也不會多交,而有些年份收成不好,租戶也不能少交。
於是他向曹操提出了應該用“分田之術”,就是根據每年地裏的實際收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去收取租穀,豐收了就多收,歉收了就少收。可是曹操覺得原來的方法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不好輕易改變。但是棗祗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多次去找曹操討論這件事情,曹操終於開始猶豫起來,於是就讓棗祗去和尚書令荀彧商議決定。
經過討論,大家都覺得棗祗的辦法更好,就決定用他的辦法。最後規定屯田客如果用官牛耕種的,要把每年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給國家,自己隻能得到百分之四十;如果他們用自己的牛耕種,收成就是各得百分之五十。
屯田開始推行不久,就取得了一些成就,百姓的積極性很高,因為多勞動就可以多得糧食,還不用服兵役,所以一時之間原來荒涼沒有人煙的原野上,出現了忙於農耕的人群,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歲月中,掀起了一個擴大農業生產的熱潮。
皇天不負有心人。推行屯田的第一年,就獲得了幾百萬斛稻米的好收成。初戰告捷,大大振奮人心,曹操也非常高興,馬上下令推廣屯田製度,在自己統治的各個郡國中都設置了屯田官。隻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就讓糧食的產量大大增加,很多地方的糧倉被裝得滿滿的。曹操以後征伐四方,不用再為缺糧發愁了,也不用為糧食的轉運操心了。
幾年之後,曹操任命自己的部下國淵全權主管全國的屯田事務,國淵多次向曹操陳述利弊,選擇一些合適的土地去安頓屯田的農民,根據各地人口的具體數量去設置屯田官,宣布對屯田官的詳細考核辦法,如果屯田有功可以得到很大的獎賞和官職上的升遷。這極大地調動了屯田農民和主管官吏的積極性,隻用了短短的五年,就又讓糧食產量大增,把屯田事業再次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
除了民屯外,在公元218年曹操根據司馬懿的建議,在建立民屯的基礎上,又在一些軍隊駐紮的地方建立了軍屯,積極組織士兵生產,建立了一邊防守、一邊務農的軍事體製。軍屯保持著軍隊原有的軍事建製,以營為基本生產單位,軍屯的屯田事務最開始的時候由典農中郎將或者是典農都尉幫忙管著,後來就由大司農直接委派的司農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專門管理。軍屯的建立,對於開墾無人耕種的荒地,減輕各地農民養兵運糧的沉重負擔,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軍隊參加糧食生產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每年生產的糧食除了可以保證自己使用以外,還有大量的剩餘糧食。
曹操除了推行屯田製外,在那些非屯田地區也緊抓農業生產,采取了一些鼓勵農耕的措施。當時地廣人稀,他就鼓勵流民開墾荒地,還竭力督促各地的地方長官緊抓荒地的開墾事務,以開墾荒地的多少作為賞罰地方官的依據。曹操還下令大量興建水利設施,興修了很多渠堰堤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