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人們普通認為,在印度語係民族到來之前,印度是沒有曆史的。然而在1922年,考古人員在印度河流域偶然發現了一處奇特的文明遺址。而這一發現,也將印度的曆史整整提前了1500多年。
經過數十年的發掘,整個印度河流域至今已經發現各種城鎮遺址200多處,其範圍西起伊朗邊境,東到德裏,北至喜馬拉雅山,南臨阿拉伯海,占地麵積約為130萬平方千米。這一文化以南的摩亨佐·達羅和北部的哈拉巴為中心,被稱為哈拉巴文明。
·哈拉巴文明的農牧業發展
哈拉巴文明中的農業發展很好,因為考古人員在哈拉巴文明遺跡中發現了許多當時所用的工具,如鐮刀、鋤具等。而當時人們的主要栽培作物,則是小麥和大麥等田間作物。此外還有椰棗、果品等,也是人們的常用食物。
除了農業高度發展外,牧業發展也很不錯。當時的人民已經能夠馴養羊、牛等動物及各種家禽。
·領先世界的城市文明
哈拉巴文明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他們的城市文明。哈拉巴與摩亨佐·達羅和甘瓦裏瓦拉是當時最大的三座城市。尤其是哈拉巴與摩亨佐·達羅兩處城市遺址,規模非常巨大。然而考古人員在這些城市遺跡中並未發現規模宏大的王宮式建築,因此考古人員推測,當時可能還未曾形成至高無上的王權。
哈拉巴文明中的城市建築和規劃在當時看來是最先進和最科學的。古城中的建築物都是使用火磚砌成的。在這裏,人們可以看到5000多年前留下的高達近8米的城牆。這裏的住宅也是大小不一,大的住宅裏麵有許多大廳和房屋。凡是多房間的住宅,還都會有幾間麵向中央的庭院,另一扇側門則通向小巷。在這些住房的中間,最突出的就是一幢包括許多間大廳和一個儲存庫的建築物,這可能就是當時摩亨佐·達羅城的國王或首領居住的地方。
此外,還有不少兩層樓的房屋,下層多是廚房、浴池,上層則是臥室。這些顯然都是屬於有錢人家的住宅。不過,考古人員至今也沒有確定究竟哪一座建築是宮殿或者神廟。
古城裏的大多數住宅都有水井和整潔的浴室,還有一條修得很好的排水溝。大大小小的住宅多數都是在外牆裏麵裝有專用的垃圾滑運道。人們可以把垃圾倒入滑運道內,使之滑到屋外的街邊小溝中;小溝又連接下水道係統,從而將垃圾運入下水道。如此複雜的汙物和汙水處理係統出現在那個時代,可見當時的文明是多麼繁榮。
·哈拉巴文明消失之謎
高度發達的哈拉巴文明出現得很突然,然而消失得也很突然,以至於後來的印度文獻對此毫無記載。
對於哈拉巴文明衰落及消失的原因,專家們給出了許多假說。
第一種假說認為,哈拉巴文明是由於外族人入侵毀滅的。持這種觀點的專家認為,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一批外族人,也就是後來的雅利安人,出現在了兩河流域。在激烈的對抗中,哈拉巴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摩亨佐·達羅城遺址中,考古人員曾發現了大量被殺戮者的骸骨。不過,這種觀點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也隻是一種假說而已。
第二種觀點認為,哈拉巴文明的衰亡是由於自身缺陷導致的。這主要表現在農業對河流補給的過分依賴,而城市的快速發展,需要農業的擴大再生產,但當時還沒有產生現代農業的經營策略,隻是盲目地擴大耕地麵積,導致農業最終遠離河流,無法正常生產。如此一來,人口也逐漸減少。不過,這種觀點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這樣的結果隻會導致哈拉巴文明逐漸消失,而不是突然消失,因此這種說法也不太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哈拉巴文明的破壞歸於自然災害,比如大麵積的城市沙漠化、地震、洪水等災難等,都可能會引起生態的巨大變化,從而毀滅了哈拉巴文明。當然,這也僅僅是一種推測。
不論如何,以上觀點都是假說,都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總之在哈拉巴文明消亡後,印度文明出現了短期的暫時倒退。然而這種倒退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此後的雅利安人來到這裏,很快就又創造了印度文明史上的又一個文明高峰。
相關鏈接——愛美的古印度人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新石器時代,印度人就已經開始佩戴手鐲了。而且無論貴賤貧富,印度的婦女都有手鐲,隻不過質地和價值不同而已。
印度河流域的人都喜歡穿緊身的棉質長衣,通常情況下肩上還要披上一塊棉織品,頭上再戴上頭飾或頭巾,一些貴族還會在腳踝處係上鈴鐺。不僅女士注重自己的外表,男士對美也有很高要求。他們將自己的胡須染成各種各樣,每天洗澡時還要噴灑香料,甚至也會像婦女一樣戴上耳環。即使作為祭祀的僧侶也不例外,不僅有頭飾,還會在長袍上做些適當的裝飾,比如鑲嵌上美麗的圖案,或者染上漂亮的顏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