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3 生命的質感: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命才有意義(1 / 3)

《浮士德》reference_book_ids\":[7280461323677207615,7234830139610106920,7226995325175598114,7267108880436431883,6901126779545586696,7367569663334550552,729456392896355021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心靈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東西。我們常說,一個人的肉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事實的確如此,肉體在很多時候隻是一個人的外在表象,而心靈才是決定我們生命的東西。即便一個人的肉體殘缺,如果他心靈完好,仍然可以了解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並在人世間幸福快樂。但是,如果一個人肉體完好,心靈卻出現了裂痕,那麼他在生活中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如行屍走肉一般,嚴重的甚至會危害到他人和社會。

在人的一生當中,外界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對心靈造成衝擊,使我們傷痕累累。心靈雖然有自我修複功能,但如果傷害太大,心靈就有可能對我們進行錯誤的暗示,從而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行為。所以說,心靈在承受太多的創傷後,要進行正確的修補。同時,還要防止心靈和精神中的虛無主義,即裏麵空空如也,這樣也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時刻把握好精神和心靈的狀態,因為它們與生命以及生活總是息息相關。

生活是否具有價值和意義,以目前人類的認知水平來說,都是一個無法確定的事實。實際上,人們在探求過程中出現了分歧,因此出現了新舊兩種觀念的衝擊。前者以唯心主義的傳統觀念為代表,以精神主要決定因素,認為現實生活中的感官世界(現實世界)從屬於精神世界。而後者則向我們揭示了感官世界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沒有了感官世界,人類就沒有了喜怒哀樂,生活也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超越了感官世界的思想都隻能歸結為幻想,隻會把人們引入歧途並使生活一片昏暗。舊觀念和新觀念對人們的影響非常深,造成了我們的猶豫與彷徨。理想和價值被舊觀念束縛,而事業與愛好則停留在新觀念中。確切地說,千百年來,我們一直被兩種思想束縛,最早的就是建立在神學基礎上的。

經院哲學告訴我們,人的精神力量全部來自於信仰,人們必須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這個上麵。可惜的是,這種思想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引起了人們的懷疑,新思想的出現就給了基於神學的舊思想以沉重打擊。不過,舊思想沒有就此沒落,而是伺機反撲,試圖收複被新思想打掉的半壁江山。要想完成這一宏偉願景,第一要務就是要讓上帝重新擁有慈愛和力量,它必須要讓人們相信,原本無法想象的事情在神學的體係裏是可以完成的,而且,這個理論還要具備可行性,即沒有神力的人類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鬥來實現在感官世界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人們想回到這種神秘的思想體係中,就必須要成為上帝的忠實信徒,並堅決地捍衛這種世界觀和理論體係,而且還要協助上帝一起建構這種理想的天國。

如果有人得到了上帝的垂青,成為上帝的寵兒,那麼他自然而然就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的事業無比的博大,而此時,他們也會代表上帝,他們所做的事情也就代表上帝的旨意。我們所熟悉的教皇就是如此。他們希望宇宙可以圍著他們自己轉圈,用人力改變天道的運行規律,這種行為會伴隨他們的一生。當然,現實情況是,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自然的規律,就像不會出現浴火重生的人一樣。但是,那些舊觀念的捍衛者仍然需要建立一個獨立的體係作為生活的希望。一旦出現不能自圓其說的時候,他們就不斷地修改自己的體係,以使其符合自己的理論。

在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中,充滿了煩惱、痛苦和憂愁,宇宙的規律誰也改變不了,至少目前為止我們對此一籌莫展,而平靜的生活又會遭遇以上種種困難,所以,幸福和美滿總是稍縱即逝。事實上,經院哲學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一種麻醉劑,它非但沒有減少人們的不幸,反而使人們的罪惡增加,就像那些經常以上帝的名義實現自己欲望的人一樣。但是,由於上帝帶給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們雖然在感官世界中沒有擺脫貧苦與痛苦的慘境,但卻在精神上得到了升華。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是存在的,所以我們必然會被拯救,隻是時間上的問題,隻要在上帝降臨之前默默等待就可以了。

因為有這股強大精神力量的存在,我們的生活從此與眾不同。我們沐浴在上帝的光輝之下,感受著無上的榮耀,從精神層麵獲得了快樂和滿足,讓善良最終戰勝邪惡有了理論上的保障。人活著確實非常艱辛,但這樣的人生充滿了意義,因為它有著堅實的基礎和宏偉的目標,而人們在有生之年則必須要服從完成這個目標所要求的任何事情。

數千年來,經院哲學信仰讓人們有了精神上的滿足,把眾多人的思想集合到一起,並且它的存在從來沒有被人懷疑過,針對經院哲學內容的疑惑反而會增加人們的信仰熱情。例如,經院哲學中有一個問題是天堂中的玫瑰花寓意著什麼,它是否帶刺,這促使很多神學家去鑽研。雖然眾說紛紜,但無一例外,人們的討論焦點都是和上帝有關,這就在無形中加深了人們對上帝的印象,有利於捍衛經院哲學。但是,真正削弱上帝統治地位的,是人們對上帝本身是否存在所提出的質疑,這種新觀念越是合理,它對人們信仰上帝的影響就越大。

對經院哲學提出質疑的行為從表麵上看是對上帝的不信任,實際上,是人們對自然和社會進行了重新思考並找到了新理論的結果。但是,如果經院哲學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這些新理論就很難搬動如此強大的舊理念。在新舊理念的矛盾之下,古代的人們更崇尚高高在上的經院哲學,那時候,人們的情感趨於穩定,很少出現質疑或叛逆。在古老的中世紀時期,經院哲學主宰者人們的所有生活,它對社會的推動力以及無上的權威毋庸置疑。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提出一個讓人們不停奮鬥的精神支柱,而經院哲學的出現恰恰將這一空缺填補,它帶來了激動與向往,成為人類活下去的勇氣。

那個時期,人類的大腦結構已經和現在無二,於是他們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把存在於精神世界中令人敬畏的東西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在壁畫中體現天堂與地獄等。如此一來,人和神就從對立的層麵被拉到了一條陣線,人們不再因為驚雷和洪水而感到恐懼,因為這有可能就是上帝存在的預示。既然上帝存在,那就必然會懲罰罪惡的人,並且使善良的人得到保佑。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人們把艱難的工作看得輕鬆,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看得非常平常,把目前遭遇的苦難看成是上帝的考驗。總之,他們把本來隻在虛幻中存在的上帝變成了真實的存在。

經院哲學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它所處的如日中天的時代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知的提高,它的衰弱可以說是必然現象。以往,生活環境惡劣,人們的一生可以說都在與大自然激烈地對抗或與其他人類爭奪有用的資源,人們腦中的“弦”一直繃得很緊,這時候,依靠經院哲學這種精神力量就變得必不可少。但是,當人們的一生不再多災多難,能夠從緊張的情緒中穩定下來時,經驗哲學就會陷入一種危境,人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思考上帝存在的真實性和揭示經院哲學中的漏洞,慢慢地,它不再成為人們生存的必要條件,權威性也大幅度的下降,失去了曾經的輝煌。自此,人與神又一次站在了對立麵之上。

經院哲學的信服力下降後,信奉上帝的人越來越少,逐漸淪為了生活的調劑品,這種變化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個時期,以前不會引起人們重視的自然界開始登上心靈的曆史舞台,並讓人們轉而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和勇氣,這讓人類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與意義。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人們每天都會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關於上帝的問題被他們擱置到了一邊,不再為人所關心。人們對先前把精神生活看作至高無上的行為提出了質疑,這種巨大的變化,肯定會讓人對經院哲學的世界觀產生懷疑,而這種懷疑也意味著經院哲學走向了衰落。

雖然目前還有不少人信奉上帝,但它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絕對統治地位,退化成了單純的情感波動和一種儀式性的產物,它已經不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滿足;任何對於經院哲學的詆毀和懷疑,不會引起人們的仇視,也不會發生因質疑地心說而被燒死的慘劇,而是被人們普遍的接受。尤其是人們意識到,經院哲學隻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附加物,而成不了主流,而且,很多基於上帝的舊理念還會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危害。例如,雙重預定論告訴我們人的罪惡是生來就注定的,無法被抹去,所以,這些人注定一生受苦。這種說法在相當長的時間被教皇利用,借機懲罰那些反對自己的人。因為在當時,哪個人善良或是哪個人邪惡並不是看他的行為,而是由教皇來決定。

人們現在認識到,自身所處的感官世界充滿了無盡的活力,人們對此已經有了極大的探索熱情,如果還有一個荒謬的精神世界存在的話,那會變得無法理解。當然,也有不少維護經院哲學的人認為,堅信上帝的存在可以對人產生激勵作用,可以鼓舞人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它有著無法抹殺的功績。

很可惜,那些經院哲學的衛道士們並沒有提出任何關於上帝存在的合理依據,還是停留在主觀臆斷的基礎上,用這些來闡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顯然不合理。總而言之,經院哲學曾經使人們找到了生存的希望、活下去的理由,但它隻是活躍了在一定的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再也無法主宰人們的生命。

內在論唯心主義,可以看成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唯心主義,因為它的整個理論體係都是在宣揚人們對於目標和理想的崇拜。在過去的幾百年內,唯心主義一直與經院哲學共同存在,並一直被後者視為異端,但它卻不斷為經院哲學補充著能量,並成為經院哲學與現實的妥協理論。一方麵,它可以規避經院哲學中種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另一方麵,它又可以讓人們擺脫愚昧的信仰,重新拾起對生活的勇氣。

唯心主義同經院哲學一樣,可以使我們在感官世界的生活中找到一種理論基礎。唯心主義理論認為,我們生活的感官世界與精神世界並不是平行存在的,精神世界應該是感官世界的前提和基礎,是感官世界的真正意義所在,而這個意義在浩瀚的宇宙中真實存在。這就是唯心主義的最核心理論。

根據唯心主義的觀點來看,人和宇宙是密切而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相當特殊,並且被賦予了一些重要的使命。從表麵上看,一切事物都屬於感官世界的內容,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更高的意識存在著,正是這種高級意識的存在,使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有了自由意誌。但是,獲得自由意誌的前提除了存在於宇宙中的精神,還需要人內在的精神積極配合,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努力與奮鬥。

唯心主義賦予了我們生活更高級的意義,這是一個由精神價值觀念組成的堡壘,在這座堡壘中,充滿了善良、美好與真誠。至此,人們將所有的精力傾注在維護這個精神價值觀上麵,在這股強大吸引力的作用下,各種瑣事被擱置一旁。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必向外界尋求生命的意義,因為意義就在我們自身之中。

在唯心主義架構的世界中,自動自發和強製成為一種對立,權威與普通互不相容,自我實現與純粹功利互相排擠,不斷奮鬥與蔑視享樂成為這個生活的主體。唯心主義的捍衛者們能夠獲得精神上的富有,特別是在藝術和科學方麵,人們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創舉。最初,人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動著世界的發展,一段時間後,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化,目標也更加遠大。

這種生活方式和古希臘思想家的理念相似,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不斷詮釋這種理念,用來為人們的生活尋找意義。後來,歌德成了這種價值觀的代表人物,他的精神世界豐富而多彩,影響力也是深遠的。他的作品《浮士德》,就揭示了一個人依靠精神力量最終戰勝物欲的故事。

內在論唯心主義作為人類存在的意義而言,他對人類所帶來的益處仍然有限。現在,它的根基已經逐漸發生動搖,因為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完全的依賴精神,僅僅憑借洞察力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工廠裏的機器不會通過某種精神能量而快速運轉,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的險境也不會因為某種精神能量就能化險為夷。

事實上,內在論唯心主義隻是在某個特殊條件下的產物,在某個和平的年代,人們生活變得輕鬆愉快,歡樂在這一時期一直伴隨著他們,在這種大環境內,藝術占據了大部分的生活,人們沉浸在這種虛幻中狂喜。人們在這種精神創造之中不斷超越自我,道德建設也逐漸完善,崇尚客觀精神或主觀精神的唯心主義應運而生,成為當時生存的意義。

但是,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和平的年代很快就會過去。在一片硝煙之中,人們發現精神能量如何強大也無法抵擋槍林彈雨,也無法延續自己的生命,死去的人再也不會有任何聲音的時候,人們感到無比的驚慌。因為感官世界發生的一切和人們先前設想的精神世界完全不同。即感官世界很可能並不需要一種精神世界作為基礎,因為感官世界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

在感官世界中,人們的各種行為與努力都會受到很大的阻力,而在這個時候,精神世界對現實世界毫無幫助。至此,人們又開始對生存的意義感到迷茫,人們感到了疲憊和虛弱,來自於本能的阻力使他們的信仰開始崩壞,他們不再認為自己可以實現目標。盡管人們在不斷進步,但內心深處仍然存在太多的疑惑。如此下去,唯心主義架起的橋梁也會很快崩塌。

內在論唯心主義不得不麵對一係列的批判,隻不過,徹底批判唯心主義的任務卻由我們這一代完成。所幸的是,我們已經準備了充分的資料來對內在論唯心主義進行一次徹底的剖析和批判。首先,它過分強調宇宙所存在的絕對理念,忽視了人作為獨立個體的自由意誌,虛構了一個人人都要遵守的崇高理想。實際上,這種理想是任何一個唯心主義擁護者也無法解釋出來的。

其次,它給人類的能力設置了一種局限,陷入了不可知論的荒謬,這個局限阻礙了人們獨立的改造世界,久而久之,人們的確可以完善精神領域的內容,但卻對自己的現實生活沒有絲毫的幫助,人們的創造精神更是得不到體現,更不用說繼續探索宇宙,找尋生命的真正意義了。

雖然我們已經對內在論唯心主義提出了諸多質疑,但他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不至於對其造成致命的打擊。直到今天,唯心主義依然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值得慶幸的是,人們不再無條件的信奉它,它對人們的精神世界也不再占據統治地位。

唯心主義如今已經沒有了創造力,不會衍生出新理論,也沒有哪位哲學家肯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因此,它隻能當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能滿足生活中大多數需求。我不否認它具有一些很明顯的優點。例如,它可以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為生活增添一些喜悅;可以讓人們隻記得生活中快樂的一麵而忘記陰暗麵,可以使人們有一個崇高的目標而感到欣慰。但是,它的致命弱點是不能帶給我們一個普遍的生活狀態,也不能教會我們如何履行社會上的重大責任和義務。因為它從來不考慮感官世界,而隻是靠著想象與猜測行事。在這種情形下,人們不可能找得到普遍的真理。

從內在論唯心主義中,我們經常發現虛偽,人們無條件服從於一個誰也沒有見到過的精神世界,並被告誡一定要遵從某個終極的規則或真理。但是,它所崇尚的理論與大自然的法則和人的社會價值,與人們日常的各種熱情和愛好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頂多充當第二位的作用。

唯心主義的教化作用一直在掩蓋其根本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掩蓋進行得相當成功,不過,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建立在表麵之上,這注定唯心主義不能幫助我們消除焦慮和恐懼,也無法讓我們排除心靈的空虛,更不可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