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6 生命的求真:於現實中撥開精神世界的迷霧(1 / 3)

我們不能否認,理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作為基礎而存在,學生在考試之前,必須要經過複習,確切地說,應該是他必須要經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才可以。由此可見,知識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但細心的人會發現,知識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也很難讓我們了解存在的意義。為什麼呢?因為知識並不是本源,最初的人類是沒有知識可言的,隻是通過慢慢地探索世界來生存,進而通過總結和記憶,才得到了我們今天所謂的知識。

所以,知識需要立足於現實,經得住現實的考驗,即便我們學會了所有哲學大師的著作,擁有了成千上萬種對於人為什麼活著的解釋,仍然是片麵的。因為我們沒有通過實踐,我們沒有切身的感受,隻是冷冰冰地麵對著一堆沒有生命的文字而已。那麼,我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先行動起來,勇敢地探索這個世界,並且用信念架構起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麵對危險的堅固堡壘,在這種內外兼顧的環境下,生活的意義自會浮現。

無論是思想還是感官,他們都希望自己是真實且完美的,都希望自己代表所有的實在,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生觀理論,於是,世界上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對人生的看法,一個是經驗主義,一個是理性主義。前者強調人與客觀世界的關係,重視人的感覺,在這種思想的導引下,人們對於經濟發展和自然科學分外重視,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進步。而後者的主張可以把人們的思想從感官係統中徹底解放出來,有利於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並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安寧。這兩種理論都具有其合理性,盡管這兩種理論都曾經在哲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但是,它們仍然不能概括出正確的生命意義,在二者的理論框架下詮釋的人生觀仍然無法帶走生活中的苦惱和煩悶。

經驗主義以一種冷冰冰的態度對待人類,將人類當成是無意識的機械存在,而理性主義則認為人不過是思想進化的軀殼,肉體沒有任何意義。這兩者都不能把人當作生活的主體,在這種理論的指引下,人類的作用被無限的縮小,在喧囂的社會中,人的靈魂變得空洞無力,生活也變成了無關緊要的一件事。

其實,我們很容易明白一個道理,在人遇到突發情況瀕臨死亡的時候,很容易喚醒內心的欲望,並把注意力集中到個人身上,這就把人當成了生活的中心來對待。這樣,我們就有了追求自身利益和滿足心理欲望的權力,這好像是一種幸福且快樂的生活過程,而且沒有任何憂愁、焦慮和疑惑,也不用被紛繁複雜的問題困擾。這個過程中同樣也會出現一種法調和的矛盾——個人永遠代替不了社會,而人們的生活又離不開社會,如何調和人與社會的矛盾又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社會和個人就像一個死對頭,一直在阻礙對方的發展,想盡辦法抵製對方的理論基礎,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弊端都顯露出來。我們意識到,他們都無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滿足和欣慰,按照社會的普遍價值觀來生活,我們會發現生活就是一個機械的行為,根本不會涉及內心。因為它並沒有把外部獲得的物質轉化成內心需要的東西,也不能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把所有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外界,而且,人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客觀環境牢牢地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無法將身心融合為一個整體,也不會有明確的精神信仰。這樣下去,生活如同脆片一般,斷斷續續地進行著,也許直接的經驗可以給我們帶來狂喜或愉悅,但短暫的快樂之後留給我們的依然是空虛,隻要我們對整體稍加關注,就能發現它的虛偽麵具。

所以,拋棄所有的精神因素,企圖建立一個實在的價值體係是不會成功的。不可否認,也有人利用長期積累下來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采用愚弄群眾的方式,建立屬於自己的體係。但這種體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最終的結果會走入狹隘和不可靠。

我們如今已經討論過實在主義的諸多弊端,所以,它不能給予我們生活多大的意義和價值。如果因為它所產生的矛盾無法調和的話,那麼,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這種文化是有重大缺點的,它把生活的內容帶入了兩個相互鬥爭的極端,讓人回到自身那個冷冰冰的世界之中。但有時候,它又突然使人們脫離了鬱悶的人際關係和狹隘的物質生活,置身於神秘而遙遠的宇宙之中。如此反複,人們則很難找到一種穩固的世界觀,沒有一種合理的認識。當我們回憶起當初這一理論帶給我們的希望時,眼前的失敗更是讓我們氣憤異常,這使我們打碎了對於生活的一切憧憬,被打碎的還有希望和期待,我們因此陷入了可怕的境地。我們慢慢地尋找人生,卻得到了破碎對立的人生觀;我們渴望幸福愉快的生活,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在生活中的陰暗麵,各種衝突和麻煩不間斷的湧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體驗,這使我們不得不尋找其他的道路來探索生命的意義,那些曾經把人的命運和宇宙聯係起來一切的舊理論,那些被人們向往的日月和星係,便成為人們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我們驚訝地發現,在人們將要放棄那樣的世界時,所失去的不僅僅是無窮的力量和權力,而是所有的幸福與圓滿。因為如果把所有人的生活局限在一個水平線上,所有的精神因素被剝奪,那麼我們以前為之自豪的所有高貴、尊嚴以及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將會被奪走。

像這樣的壓製和貶低生活,就會起人們的反抗,自此,經院哲學情感又一次地在沉睡中被喚醒,甚至是帶動了某種已經被遺忘的唯心主義的複活,這就是我們目前所麵臨的嚴峻的形勢,重新會回到舊理論是讓我們始料未及的事情,無論現實主義文化距離最終的結果還有多大的距離,這個運動都是偉大的,已經無限接近於部分的生活本質。但是,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目標和自身的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和過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大,簡單地回歸舊的理論,以過去的經驗套用現在肯定不可能。舊的經院哲學和舊的唯心主義思想上已經落伍,不可能被我們現在輕鬆地接受。我們感覺對於細節的爭論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了,我們心中的理想世界究竟存不存在,我們應該待在冰冷的世界中還是浩瀚的宇宙中,這些問題不是我們需要討論的,也討論不出確切的答案。

閱讀過當年許多哲學書籍的人會發現,那些已經被人們抵觸和拋棄的舊理論如今已經混進了新的學說之中,對新學說的發展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這使我們的精神思想變得不純淨,裏麵充斥了各種虛偽和誇大,內容越來越偏離真理。因為真理往往無法博得人們的眼球,自欺欺人的理論在很多情況下卻能找到很多受眾。所以,我們需要對於新理論和舊理論有一個清醒地認識,我們一定要圍繞著人是否能打破束縛、是否可以克服個體的限製以及如何到達一個高級的生活這些問題做一個明確的論斷,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另外,還有一個方麵需要我們重點考慮,那就是雖然我們現在開始重視經院哲學對於人們的重要影響,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理解和剖析裏麵的理論和教義,事實上,在研究經院哲學的人中已經分離成兩大對立的派別,一是把經院哲學當成一種美麗的彼岸,這樣就可以使人們擺脫自身的渺小,暫時拋棄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和痛苦,讓人們可以與博大的宇宙進行擁抱,這樣就可以探知浩瀚的宇宙。另一派則強調經院哲學的道德因素,他們認為,經院哲學可以使人擺脫靈魂分裂帶來的痛苦,使他們擺脫自身的“原罪”,並能找到一種無比純真的新生活。這兩種思想一直在進行著爭鬥,如此混亂的文化根本不可能戰勝現實主義成為新的理論基礎。

我們發現自己總是處在一種混亂和矛盾的狀態中,現實主義的牢籠使我們變成了行屍走肉,生活的意義也被剝奪,我們無法坦然接受這個令人尷尬的時代,看看今天的人們,就會明白這種情況是相當普遍的。

如果我們看到目前的生活依然像過去那樣衰弱無力的話,就無法獲得強烈的心理體驗,上麵所提到的巨大的矛盾就不會嚴重的威脅我們的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之中,人們“人為什麼活著”這樣的問題並不會有太多的關注,即便沒有人生的目標也不會絲毫在意,但是,我們目前的社會生活節奏相當之快,工業革命讓每一個人活力四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股浪潮衝擊著人們的思想和肉體,使人們時時刻刻從事著緊張的工作,集體的力量創造了豐富的勞動果實,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感到既疲倦又充滿激情,所以我們的步伐沒有提前一刻,其本質也具有革命性。

如果每個人的成功不能影響全人類的人生,如果我們當前變化莫測的現實世界已經被證實是微不足道的,那麼麵對生活中的一切矛盾,我們就不可能置之不理。事實上,那些不能戰勝複雜環境的人,或者無法緩解自身矛盾的人,確實不可能有獨立的精神。有些人因為精神生活空虛而積極投身於集體工作中,而且不停地運動著,試圖用這種手段麻痹自己,這樣就可以撫慰一下已經千瘡百孔的心靈。但是,這種解決辦法隻是暫時的,因為每個人的終極目標都是實現進化並翻越自我,充滿自己的心靈,而這些是工作無法完成的,即便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種進步的意義,但卻使人們浪費了幾乎全部的精力。很多人投機取巧,用一些辦法使自己得到了虛榮的生活,這種生活缺少一種精神支柱,並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滿足,隻是虛有其表。

所以,人們的整體現狀變得越來越分裂,人們在思想上也感到無比的困惑,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分裂得越來越厲害,兩者最後徹底失去了聯係。相互衝突的運動有各種的受眾和群體,有各自的精神理念和評判標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處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並沒有共同的標準和規則。一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看來是一文不值。如果不是社會普遍價值觀讓我們有很多共同點,以及相同的語言讓我們溝通變得順利外,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會變成唯一的,而且與外界完全地隔離,而且,越是想把所有人的生命和生活合為一體,這種隔膜就越深。當我們置身於人類共同的事業中時,分歧就會產生,人性的弱點也暴露無遺,它使我們的天賦和創造性受到阻礙和影響。另外,每當我們討論關於人生的重大問題時,這些舊理論就會用膚淺的態度進行不複雜的論斷,如果以這樣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將會損害我們的創造力和道德力量,甚至會使人出現精神問題。在處理人生問題上的盲目,會導致結果和真正的需求相反。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目光會變得非常短淺,精神會異常空虛,隻會看到自己生活範圍內的東西,而其他的感覺和印象卻一點也沒有。這樣的人,可能因為虛榮心以及環境的因素,因為自己有某種才華和愛好,而受到大家的讚美和奉承,這樣,他也有動力去對自己的專長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造和學習。但是,這樣的人會變得非常自私和放縱,感官運動的感知一直被人們所讚美,曾經被認為是絕對的回歸自然,雖然現在的感覺主義者認為這不過是文明的產物,出現這種認識偏差的原因我們也應該理解,因為生活在混亂環境中的人們,不可能有精力認真的研究事物,他們看到的也多半隻是事物的表象,也就是說,他們可能對很多思想都是盲目的接受,並不明白任何的理論和思想都是有前提和原因的,這些矛盾他們也能感覺得到,隻不過他們想不出任何的辦法去應對。

例如,為了科學,很多人可以極力地貶低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把人類看成和動物一樣低級的物種,而為了社會與政治,很多人又會在現實生活中吹捧人類的偉大和高貴,並將一些哲學理論生搬硬套,作為滿足自己目的的行為準則。生活在這種混亂環境中的人們,沒有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像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內在論和二元論這樣的哲學思想,他們往往選擇全部吸收,最後采用折中主義的態度來解釋問題,並從各種虛幻中得到一種虛假的精神滿足,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實際上,他們對這些理論根本就不重視,隻是淺嚐輒止而已。

局限在生活中的個體,雖然得到了一些利益和好處,但對整個人類群體來說,這反而是一種巨大的災難,不過,人類具有強大的智慧,肯定不會完全不辨別地聽從一種可能對自身產生毀滅性打擊的理論,尤其是人們的興趣和目標轉變的時候,我們會做出這樣的思考:生活在宇宙中的所有人類,是否擁有一個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殊使命和任務,我們的個人幸福和安逸生活是否隻是一種表象,或者說,我們是否要承擔一些宇宙方麵的責任呢?在這些問題的困擾下,我們一定會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對於浩瀚的宇宙我們一無所知,我們的能力也相當有限,根本解決不了過於複雜的矛盾和衝突,我們可以一連串地提出很多紛繁複雜的問題,這些問題提出之後,就會形成一種宇宙能量場,使我們的所有興趣都朝這一個方向轉移,久而久之,就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我們承認目前社會的各項機製,在社會中因為過分強調實際的工作內容和效率,我們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問題,因為勞動而獲得的物質財富與巨大榮耀使我們完全忘記了自身的興趣。但是,不管工作和勞動的力量多麼驚天動地,都無法阻擋心靈對於各項權利的追求,雖然心靈本身也在進行著進化與改變,但這些改變已經從經院哲學神學那裏得到了體現。這種體現在很多情況下帶有時代的烙印,在當時被許多人們美化和包裝,很快就成為偉大的神化,成為現在看來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背後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對於生存環境進行鼓吹所得到的那些輝煌的成就,根本不能給我們的生活任何的指導,生活也不可能因為這些荒謬的言論就具有了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