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8 青春的驛站:你為什麼而活,幼年的自己對此“秘而不宣”(3 / 3)

自卑的人常常會有這些心理活動:“一定不要讓我遇到生活中的各種危險”“休息日也不想出去玩,因為我會受到周圍人的鄙視”“即便是我喜歡的事情,我也不會去做,因為我肯定會失敗”。另外,當自卑情緒到達一定的程度時,有些人甚至會用自殺這種方式來尋求擺脫。從理論上來說,自殺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報複與譴責,因為對於極端自卑者來說,自殺就是一種體現優越感的好辦法,因為他們想:“我是多麼的善良,而逼死我的人是多麼的無情。”

還有一類自卑者會把自己限製在一個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狹小環境中,因為這樣就遠離了生活中的諸多難題,等同於在自己周圍建立了一座堅固的堡壘。當然,他具體的行為會多種多樣,也許是少出門,也許是對別人低聲下氣,他也可能像個紙老虎一樣的經常對別人吼叫。但是,無論采用什麼樣的方式,他的目的都是要獲得一種可以消除自卑情緒的優越感。隻不過,這就像處在病痛之中的人使用麻醉劑一樣,隻是短時間內營造一種不再受苦的假象而已。

其實,這種自卑心理早在孩童時期就已經形成,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流淚可以贏得父母的關注,體現自己的優越感時,他就會頻繁利用這一點,漸漸的,哭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哭是一個對成長非常不利的習慣,研究表明,愛哭的孩子患上抑鬱症的概率比愛笑的孩子高好幾倍。

和一個喜歡炫耀自己優點的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他所帶來的優越感,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的行為時,就可能發現他的自卑。例如,一個有“俄狄浦斯情結”的孩子會愛戀自己的母親,這也是他自卑的表現,他把自己的愛縮小在了家庭這個空間之內,不敢走出去麵對真真正正的愛情,這類人一般會害怕與別人相處。受“俄狄浦斯情結”困擾的人常常是被溺愛的孩子,他們認為自己的願望就應該被滿足,不需要付出任何的努力。當他長大成人後,對母親的依賴性會有增無減,他們在擇偶時也隻是想找一個仆人而不是一個伴侶。

我們應該知道這樣一個事實,自卑並不是一個完全負麵的情感,自卑有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到自己的短板,激發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動力。例如,我們的祖先感覺到了自己愚昧無知,卻又無限憧憬美好的未來,於是他們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從想方設法躲避大自然帶來的災厄,到有能力控製自然,並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自卑情結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基礎。

我們假設無所不能的上帝真的存在,他一定會對人類充滿憐憫。因為人類必須要建立各種團體來獲得安全感,而且為了躲避大自然的威脅,他們還要努力建造房屋遮風擋雨,製作厚厚的衣服來禦寒。當然,人類並不否認自己在單獨生存方麵處於弱勢地位,我們不及老虎、獅子的強壯,斑馬、羚羊的速度,以及鳥類製空能力。但是,我們比自然界的其他任何生物都團結,我們知道如何與他人合作,創造比自身的能力強大成千上萬倍的東西。

對於人類群體來說,嬰兒是最脆弱的,需要有人長期照顧,任何人都是由嬰兒發展起來的。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講,如果喪失了合作,人類就無法麵對惡劣的環境。我們也應該知道,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學會和他人合作,他的自卑情結就會加重。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掌控周圍的環境,就算是一個合作能力相當不錯的人,在生活中也會有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任何人都有自卑的理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人類才會不斷進取與奮鬥,使短暫的人生充滿了意義與價值。

有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窮盡數代人的力量,也無法達到生命的終極目標。其實,生命的意義恰恰在於此。假如我們人類可以征服一切,甚至可以預測到每天發生的事情,那人生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對於未來,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期盼可言。到那時候,科技也會停滯不前,文化也不再發展,宇宙就會從生機勃勃變得一片沉寂。幸運的是,我們在一生中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並通過解決問題來找到優越感。隻不過,自卑的人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而已。

每個人都有獲得優越感的願望,都會有各自的奮鬥目標,而這是建立在生活意義的基礎上的。這個奮鬥目標隱藏在潛意識中,比較模糊,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隻能通過一個人的行為來揣測。

沒有哪個人能夠完全正確地描述自己的目標。例如,一個人想做一名醫生,並準備終生為這個事業奮鬥,這看似是一個清晰的目標,但也僅僅是表麵上的。他實質上可能希望通過幫助他人來獲得榮譽,從而可以消除自己的自卑感。有時,通過觀察某個人的職業或行為特點,就能推斷出他現在或者過去在哪個方麵感到自卑。例如,很多醫生在童年的時候曾經親眼看到過多次死亡,而那時候的他是最弱的。這給了他極大的恐懼感,使他有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強大願望。

再如,教師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千差萬別,有的教師缺乏責任感,他們隻是想通過當老師來統治比他弱小的人,從而找到一種扭曲的優越感。還有一部分教師則強得多,同樣是克服自卑,他們會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輔導學生學習文化課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並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怎樣,他們的心理都影響到他們的言行舉止,而且他們也會通過不斷調整行為來逐漸實現他的目標和其人生意義。

無論是別人眼中的壞孩子,還是精神病患者、酗酒者甚至是犯罪分子,他們的行為都是為了完成自身的一種目的,確切地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所采取的措施。例如,當學校裏有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總是貪玩而完不成作業,因為這件事,他受到了老師多次批評。有一天,老師質問他說:“你為什麼每天都不完成作業呢?”他笑著回道說:“如果每次都不完成作業,您就會一直關注我,當我和其他的孩子一樣的時候,您就不會在意我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這個學生把吸引老師的注意力當作目標,隻要這個目標不變,他就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再如,有一個孩子在別人的眼中看起來非常老實,隻不過有些愚笨,在學校,他的成績總是比不過別人,在家裏,他比和他同齡的哥哥要遜色很多。因為他的哥哥天資聰明,做事獨立,但也因此經常闖禍,受到家人的批評。有一天,哥哥嘲笑弟弟做事愚笨,沒想到弟弟回答說:“我寧願愚笨也不想像你這樣魯莽,你整天被爸爸媽媽罵得狗血淋頭,而我卻一次也沒受過批評。”哥哥無言以對。

其實,這件事不難理解,因為弟弟的愚笨讓別人覺得他難堪大用,也就不會對他有太多的要求,從而避免了許多麻煩。因此,他的愚笨是假的,是一種裝傻賣呆,而有些人企圖利用各種辦法讓他變得聰明,必然會徒勞無功。

知道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在麵對某些人的怪異舉動時就不能僅僅觀察表麵現象。當我們看到孩子學習成績差,總是比不過別人時,如果隻是想辦法提高他的成績,為他額外進行各種補習,隻會徒勞無功。因為他學習成績差的真正原因也許就是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或者是本身厭惡學習。當一個人經常頭痛時,有可能真是生理上的問題,但如果這個症狀可以讓他達到某種目的,那麼他很可能就會在適當的時候頭痛。當然,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使他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但這治標不治本,如果他的目標一直存在,很可能會換一種形式進行。因此,我們一定要讓他們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性,並幫助他找到正確獲得優越感的方法,從而修正他對於生命意義的看法。

我曾經遇到一個30歲左右的女士,未婚,她在最近幾年一直受到焦慮症的困擾。當她向我求助時,我詢問了她的近況,知道她工作能力非常一般,不得不接受社會的救濟金。她以前從事打字員工作時,經常被上司求愛,她非常害怕。換了新工作後,新上司對她沒有絲毫興趣,結果,她又因為上司輕視她而再次辭職。結果,往複循環之後,她既無法與人正常交往,也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聽了她的描述後,我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讓她講一講她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發生過哪些讓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因為我一直認為剖析童年是了解一個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幸運的是,她非常樂意分享她的童年,她告訴我:“我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是家裏的小女兒,父母非常寵我,無論我有什麼樣的需求,他們都會無條件地滿足我……在我5歲那年,我聽女仆給我講了一個妖怪的恐怖故事,我戰戰兢兢地問她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妖怪,她肯定地點了點頭。從此,我就害怕一個人待在屋子裏。此外,在我12歲那年,我的私人鋼琴老師突然吻了我,嚇得我將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從此,我再也不碰鋼琴了。”

聽完她的敘述之後,我已經可以斷定她和男人始終會保持一段距離,而且,她以逃避感情作為自己的一大目標。因為在她看來,陷入愛情的人往往是脆弱的,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這種想法並沒有錯,愛情會讓人變得溫柔並且會時時刻刻地考慮著對方,這必定會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許多煩惱。所以,這位焦慮症患者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既然她的目標就是逃避感情,那麼她必然會對追求產生反感和恐懼。但是,由於小時候父母的溺愛以及童年時期所受到的驚嚇,她又特別害怕孤獨,特別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與支持,所以麵對對她沒有興趣的上司,她還是會陷入焦慮之中,因為她的優越感這時候會喪失殆盡。

在我遇到的人中,有類似問題的為數不少。例如,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名16歲的叛逆女孩,她從7歲的時候就開始偷東西,13歲的時候就和別的男孩出去玩,並且徹夜不歸。家人實在管教不了她,於是就把她帶到我這裏來。通過與這名女孩的交談,我了解到她兩歲時父母離婚,母親帶著她住在外婆家裏。雖然外婆對她有諸多關懷,但母親根本不喜歡她,從小到大對她的態度一直很冷淡。得知這些信息之後,我基本可以斷定女孩的所作所為一定與她的母親有關。於是我和顏悅色地問她叛逆的原因是什麼,她的回答正好證明了我的推斷。她告訴我:“其實我並不喜歡偷東西,也不願意和男人到處玩樂,我隻是讓我媽媽知道,她根本管不了我。”

這個小女孩並不是真的因為到了叛逆期而叛逆,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母親強,來報複母親。她也通過這些異常的行為獲得了一些優越感。我遇到的很多少年犯都是為了報複父母才走上犯罪的道路的。

再如,曾經有一名15歲的少女失蹤了3個月,後來被人找到並帶到了少年法庭。當她被問到這些天都做什麼的時候,她杜撰了一個故事,說自己被一個男人綁架,整整關了3個月。當然,周圍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她說的話。這時候,一位資深的心理醫生與她交談,希望她能說出實情,結果她非常憤怒,扇了那名醫生一巴掌。後來,探究這名女孩心理問題的任務交到了我手裏,我非常感興趣地問她:“你的夢想或者理想是什麼?”她笑著對我說:“我的夢想就是與母親生活在一起,讓父親永遠找不到我。”聽到這個非常奇怪的理想之後,我並沒有啞然失笑。

從她的這句話我可以得知,這個女孩對自己的父親有一種恐懼感,所以她排斥父親,隻想通過一係列的行為給她的父親添麻煩。但是,她對母親印象卻很好,所以她才會想到永遠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事實和我想的基本吻合。後來她告訴我,自己確實曾被人在酒吧灌醉,並在那裏待了好幾天,當時,她希望把這件事告訴父親,但礙於父親的嚴厲,沒敢說,無形中便對父親充滿了怨恨。

縱觀這些案例,無一不是因為他們選擇了獲得優越感的錯誤方式,看上去孤立而叛逆,這樣下去,人生也就沒有任何意義。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幫助自己或別人用正確的方法獲得優越感呢?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到,追求優越感是每個人的天性,他們的夢想也是完成人生的目標,隻不過他們的行為是錯誤的。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分析他們的行為舉止,最好是剖析他們的童年,然後慢慢引導他們。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行為或努力方向必須要有利於他人。我始終強調,合作才是人類最大的優點,是人淩駕於其他動物之上的法寶。

我們要知道,人離開了合作就無法生存,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的今天,已經沒有哪個人可以獨當一麵地完成任何事情。當然,找不到生存意義的人也會認識到這一點,隻不過他們總是為自己的生活找借口,沒有勇氣麵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其實,正確尋找優越感並不難,隻要我們揚長避短就可以了,不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同時將自己的長處挖掘出來。對於孩童來說,心算能力強、跑得快和懂得多可以帶來優越感,而對於成人來說,懂藝術、身體強壯、工作能力強都可以作為他的長處。有時候,知道自己的短板反而會對自己有利。例如,先天營養不良的孩子肯定會意識到自己身體非常虛弱,如果他將讓自己變得健康作為目標,那麼他可能就會對食物感興趣。當他長大後,說不定會成為營養師或醫生,帶給自己健康的同時也能把健康帶給他人。

一個人剛出生的頭5年,是心靈和肉體的整合階段,我們利用本能和獲得的經驗形成自己生命的意義,以此為目標獲得個人的優越感。第5年之後,一個人的人格就基本定型了,雖然,在之後的生活中可能會發生改變,但前提是必須要從錯誤的方式中走出來,即行為要和他對待生命或生活的態度相一致。每一個個體的心靈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為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心靈會把無法滿足欲望和客觀環境需求的肉體看成是一種負擔而加以排斥。但在一般情況下,肉體會伴隨人的一生,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就決定了那些先天或後天殘疾的孩子會比其他人的心靈承受更大的壓力,內心的優越感也更難獲得。殘疾的孩子要想和其他人一樣完成既定的目標,就需要付出好幾倍的努力。但現實是,即便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要麵對自己的失敗,看到的隻是別人的成功。在這種巨大壓力下,人便無法對這個世界和他人產生興趣,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自然要比別人差,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雖然生理的缺陷有可能對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並非沒有破解之法,如果心靈能夠堅強起來,積極克服各種困難,他們也會和其他人一樣獲得成功,甚至是比其他人贏得更多的讚譽,因為很多時候,身體缺陷能夠成為一種激勵人前進的要素。例如,有一個孩子先天近視,這讓他的觀察力比別的孩子要弱上許多,但他也許會因此而花上更多的時間去觀察事物。久而久之,他們觀察事物的細膩性可能會超過視力沒有劣勢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反而會後來者居上。在曆史上,有很多視力不佳的人都當了畫家,當他們的心靈衝破枷鎖後,所得到的益處要比其他人大得多。

通常,這些最終克服困難的兒童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樂於為集體做貢獻,並且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興趣,反之,那些一味地選擇逃避來尋求安全感的兒童卻很難取得成就。隻有當他們有一個無限光明的目標時,他們才有繼續努力的勇氣,才會把興趣集中在目標身上,並且采取正確的方法不斷訓練自己。

我曾經對患有膀胱缺陷的家族進行過研究。那些出生在這種家族的孩子很容易得夜尿症,但我覺得這並不是患夜尿症的唯一原因。即生理原因隻是一個方麵而已,心理方麵的原因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我發現,很多患上夜尿症的孩子主觀上並不想克服這一缺點,而是想繼續下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是和家庭的養育方式有關。針對夜尿症,如果父母處理得當,那麼孩子就可以克服,反之,夜尿症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例如,在一個患有腎與膀胱病病史的家族中,父母會對孩子的身體相當重視,並會強調關於腎或膀胱的任何病理;孩子意識到這件事被父母重視的時候,患有夜尿症的孩子有可能不願意克服自己的疾病。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病症會讓家人更加關注他,這會讓他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安全感。

英國的一位心理學家發現,父母擔任過警察、法官等職務的孩子,犯罪率要高於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而父母是醫生的孩子,其患有精神疾病的概率也很高。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優秀教師的孩子中,有很多子女看上去木訥遲鈍。這和患有夜尿症的孩子的表現同出一轍,都是他們了解了獲得關注的“訣竅”所導致的,而且他們也會利用這一點來逼別人對他們言聽計從。例如,看見父母太過於關心弟弟,給弟弟買了好東西吃而忘記給自己買時,有夜尿症的孩子往往就會在這個時間段發作。

一般情況下,孩子們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得關注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在家庭中失去了核心的地位,有可能是弟弟、妹妹的出現分割了父母的愛。因此,他要向父母證明,他也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長不大的孩子。當然,每個孩子所采用的方法未必一樣,但需要達到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以上是心靈如何指導肉體行為的例子,不僅如此,在很多情況下,心靈還能夠影響肉體的結構,這聽上去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但事實確實如此。例如,一個小孩非常懦弱,經常被同齡人欺負而不敢反抗,這就會造成他的自卑。他很可能會在成長過程中回避這個問題,因此他也不會刻意去鍛煉自己的身體,久而久之,他的身體就會遠遠落後於其他的孩子。所以,肉體的發展是受到心靈影響的,心靈出了問題,肉體也會如實的反映出來,如果心靈對於生命的意義解讀錯誤,那肉體的表現也會差強人意。那麼,心靈依靠什麼樣的方式對肉體產生作用呢?最主要的其實是情緒。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情緒都會從身體的特征中被解讀出來。例如,當一個人臉色發紅時,他很可能在憤怒之中;當一個人渾身顫抖、直冒冷汗的時候,他很可能處在恐懼之中。重要的是,這些身體上的表現總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暗示,讓我們理解他的心靈,從而判斷他對於人生的態度和看法。

例如,我們都知道憤怒的情緒可以令身體僵硬,有些人甚至會感到胃部不適、偏頭痛,任何發脾氣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會得到這些不良結果。為了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緒,他們很可能會咒罵甚至是動手打對方,因為他認為這是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則被他認為的人生意義所控製。至此,我們就能夠通過兒童的身體狀況或種種情緒反應來判斷他對人生的態度。例如,對於一名堅強勇敢的人來說,他的表情看上去自然中透著一股堅毅,身體也很可能較為強健。當然,這隻是通常的情況,有些自幼體弱多病或有遺傳疾病的人除外。

自然科學上的重大突破也為心靈對肉體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最新醫學發現,那些右腦先天受損的人的確會在閱讀和寫作能力方麵遠遠低於常人甚至喪失能力,但是,通過刻意訓練大腦的其他部位,可以接近完美地彌補這一缺點。另外,很多中風病人的大腦部分功能出現丟失,但他們卻能通過大腦的其他部分修複,使之不影響正常的生活。這些事實都證明了心靈對大腦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不過,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他們沒有將心靈的力量用到正確的生命意義上。例如,很多溝通和寫作能力差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利用心靈對大腦施加有利影響,這導致他們在智商和情商上比普通人都要遜色很多。我們能夠在成年人的言行舉止中了解他在童年時期所形成的生命意義的觀點,這樣,就可以對症下藥,幫助他們樹立相對正確、有利於他們自身發展的生命意義。

心靈對肉體的影響紛繁複雜,很多心理學家提出了很多“觀人”的秘訣。例如,他們說鼻子長,橢圓形臉,又瘦又高的比較保守,而且懂得自我檢討;圓臉偏胖、小鼻子的人心誌堅定,就像凱撒大帝那樣等。也許這些觀點並不是十分客觀,但依靠學識與豐富的經驗來判斷一個人確實是可行的,即便單憑一個人的外貌我們無法知道太多的信息,但從與他的溝通和合作中也能夠更好地了解一個人。顯然,合作能力低是絕大多數失敗者的共同特點。

另外,情緒必須與生活模式相統一,如果一種情緒違反了個人對利益的追求,那就會對個人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去研究和治療某一單一病症,要從整體出發,研究人的生活模式,並在心靈賦予的生命意義之中,發現問題的所在並加以糾正。例如,很多心理學家喜歡做實驗,用手觸摸小孩的手腳,看他的反應;用針紮動物,觀察它們的神經反射活動。這些方式雖然能研究一些與心理相關的問題,但卻隻能得到一些蛛絲馬跡。心理學應該把研究核心放到生活模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