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運動的而非靜止的,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經曆不斷變化和創造的過程。生命的本質在於活動,活動就是進行自由的創造。正是由於生命的存在,世界才能成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整體。
生命哲學在哲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在於它為人類提供了一種與傳統哲學迥然不同的世界觀。在這種世界觀中,哲學的意義不在於靜觀世界的本質,也不在於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和真理,而在於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於通過這種思考滿足我們獲得生活意義和價值的渴望。生命哲學要告訴我們的是,作為世界重要的一部分,生命整體的世界是什麼,個體生命的世界又是什麼。
在柏格森看來,生命並不是傳統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是一種沉思,一種認識,或是要服從某種神聖的秩序等等;生命其實是無窮意誌的體現,是無數欲望的累積,是無盡創造的開發,或者說它就是一種實踐生活。
生命哲學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19世紀末的法國、德國就已經出現。那時的哲學家將生命一詞作為哲學的核心概念,繼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哲學流派。除了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柏格森外,德國的哲學家狄爾泰也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在生命哲學體係中,這兩位哲學家在不同意義上使用了“生命”一詞。狄爾泰用人的生命和生活來說明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不同,繼而發展成為一種詮釋學;而柏格森卻利用生命哲學來反對自然科學的機械論模式。當然,柏格森之所以會具有這樣的哲學堅持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柏格森的時代,人們已經可以利用自然科學的機械論模式來解釋很多現象,但是其中不包含生命現象。然而,人們對自然科學的機械論模式來解釋生命現象抱有極大的信心。他們認為,隻需要利用物理化學的過程就能成功解釋整個生命誕生及發展的過程。雖然當時的理論還不足以支撐這一觀點,但是他們相信要實現這一點隻是時間問題。
由於柏格森眼中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變化與創造並存的,對於利用機械論來解釋生命的觀念,他是完全不屑一顧的。他不僅反對這種觀點,還要深刻地揭露這種觀點的錯誤與醜惡。柏格森還主張人們用直覺來把握生命,他認為相比於利用理性來分析生命,這是一種更恰當的方式。
柏格森是現代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在世時就已經聲名鵲起,成為法國哲學界的代表。他既是法蘭西學院的教授,又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柏格森堅持創造進化論,他認為每一種生命狀態都像是在時間大河中流淌的一種連續之流;同時他將這種連續的狀態稱為綿延。進一步來說,所謂的綿延就是指柏格森提出的生命衝動。生命衝動是生命變化和進化的原動力,正是由於這種原動力的存在,生命才能生生不息,不斷延續。柏格森之所以會對創造進化論情有獨鍾,主要是因為他在所在時代的背景下,受到了進化論思想的深刻影響,但是對於達爾文的進化論,柏格森是不讚成的。
在柏格森看來,生命的進化不是一個單一的進程,生命的變化也不是一種簡單的運動,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它們的運動軌跡和方向。如果非要將生命進化作一個比喻的話,那麼它更像是一顆被投射出去的炮彈。而這枚炮彈與普通炮彈的區別在於,它在爆炸之後所形成的碎片也是炮彈,它們會分別炸裂開來,四散而去,緊接著其所產生的碎片繼續爆炸,如此循環往複,沒有窮盡。
柏格森認為世界是永恒的變化、生成和流動,這些也是生命本身的基本形態。這裏的生命不僅包括個體的生命、有機體的生命,同時還包括整個宇宙的內在生命力。生命的變化一方麵是連續的,另一方麵也時常是異質的。也就是說,生命會在不斷變化中改變自己,而且這種改變不是單純的量的改變,或是有限幾種類型的重複,而是一種聚集於生命本身的、內在的、質的變化。這正是生命呈現出多樣性的真正原因。生命的變化就像一首永不停息且沒有重複的音樂,它一刻不停地流動著,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自身。即使我們可以完整地欣賞這首音樂的開頭,我們也永遠不能根據前麵的內容猜中後麵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