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麵有膠質衣,因此又叫黏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中。
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或擬核)。在藍藻中還有一種環狀DNA-質粒,在基因工程中擔當了運載體的作用。和細菌一樣,藍藻屬於“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細菌等一起,單立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藍藻都含有一種特殊的藍色色素,藍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藍藻也不全是藍色的,不同的藍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葉綠素,有的含有藍藻葉黃素,有的含有胡蘿卜素,有的含有藍藻藻藍素,也有的含有藍藻藻紅素。紅海就是由於水中含有大量藻紅素的藍藻,使海水呈現出紅色。
藍藻細胞模式圖藍藻不具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中心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卜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
藍藻的繁殖方式有兩類:①營養繁殖,包括細胞直接分裂(裂殖)、群體破裂和絲狀體產生藻殖段等幾種方法;②某些藍藻可產生內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進行無性生殖。目前尚未發現藍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藻毒素具有水溶性和耐熱性。易溶於水,甲醇或丙酮,不揮發,抗pH值變化。MC-LR的分子式為C_49H_74N_10O_12,平均分子量為995.2(計算時往往按1000計)。它是一種肝毒素,這種毒素是肝癌的強烈促癌劑。藍藻等藻類是鰱魚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來治理藻類,防止藻類暴發。
知識點
線粒體
線粒體是人類於1850年發現,並於1898年命名。線粒體由兩層膜包被,外膜平滑,內膜向內折疊形成脊,兩層膜之間有腔,線粒體中央是基質。基質內含有與三羧酸循環所需的全部酶類,內膜上具有呼吸鏈酶係及ATP酶複合體。線粒體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場所,是細胞內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場所,有細胞“動力工廠”(power plant)之稱。另外,線粒體有自身的DNA和遺傳體係,但線粒體基因組的基因數量有限,因此,線粒體隻是一種半自主性的細胞器。
延伸閱讀
藍藻的主要危害
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麵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暴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淨水器對被汙染水源進行淨化。
藍藻等藻類是鰱魚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來治理藻類,防止藻類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