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芽孢杆菌,又稱革蘭陽性菌,屬於芽孢杆菌屬。它能夠形成芽孢,其芽孢的抗輻射能力是大腸杆菌的36倍。工業上用於生產葡萄糖異構酶,同時也是有機磷的分解菌,因此,在農業上可用於製造磷細菌肥料。應用作物:生薑、蘭花;防治對象:生薑細菌性青枯病、蘭花炭疽病病。
巨大芽孢杆菌杆狀,末端圓。單個或呈短鏈排列。(1.2~1.5)微米×(2.0~4.0)微米。能運動。革蘭氏陽性。芽孢(1.0~1.2)微米×(1.5~2.0)微米,橢圓形,中生或次端生。液化明膠慢、腖化牛奶、水解澱粉、不還原硝酸。巨大芽孢杆菌為產孢杆菌,且為革蘭陽性菌及好氧菌,也為常見的油中腐生菌。
通過比較巨大芽孢杆菌和拮抗菌的芽孢形成率,從而確定了蘭花炭疽病拮抗菌的菌株產芽孢的最佳培養條件(質量分數):碳源為玉米粉1%、氮源為大豆蛋白腖1%。培養基初始接種量8%、pH值為6、種齡20小時、裝量30毫升(250毫升三角瓶)。培養溫度30℃,搖床轉速200r/min,發酵時間48小時。優化後芽孢形成率達到95%,最終生物量為1.92×10^9毫升。
從生薑田土分離的細菌B1301鑒定為巨大芽孢杆菌。在盆栽條件下,B1301處理種薑能夠有效地防治由茄伯克氏菌引起的生薑細菌性青枯病,在種薑帶菌率小於5%的情況下,防治效果在75%以上;B1301可在生薑塊莖周圍有效定殖,並能有效地降低青枯病菌的群體數量;也能從老塊莖向新塊莖轉移。B1031通過抗菌物質以及競爭作用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生防菌主要通過在植物根際定殖、分泌抗菌物質和營養競爭而拮抗病原菌。芽孢是細菌在其生長後期在細胞內形成的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抗逆性休眠體。芽孢具有極強的抗熱、抗輻射、抗化學藥物和抗靜水壓等一些特殊的性質。由於芽孢較其營養體細胞易保藏、複活率高,是製備生防菌製劑的理想存在形式,因此對芽孢形成條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實驗室以膠胞炭疽菌為指示菌篩選得到了一係列對蘭花炭疽病具拮抗作用的細菌菌株,對其中活性較高的巨大芽孢杆菌的菌株產芽孢條件進行摸索,以提高其對不良環境因素的抗性,延長製劑保存期,穩定活性,為防治蘭花炭疽病的拮抗細菌進入工業化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知識點
腐生菌
腐生菌屬於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從已死的動、植物或其他有機物吸取養料,以維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種生活方式。很多細菌和真菌屬於此類。如枯草杆菌、根黴、青黴、蘑菇、木耳等。以腐生方式生活的微生物,如按其所需要的氮源、碳源來分,則屬於化能異養型微生物。
腐生菌是一類靠動植物屍體和腐敗物質的有機質為生的有機體。腐生菌分泌多種酶可從體外消化這些有機質,然後吸收所形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腐生菌包括許多真菌和細菌。
腐生菌菌群(TGB)極其普遍地存在於石油、化工等工業領域的水循環係統中,其繁殖時產生的黏液極易因產生氧濃差而引起電化學腐蝕,並會促進硫酸鹽還原菌(SRB)等厭氧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有惡化水質、增加水體黏度、破壞油層和腐蝕設備等多重副效反應。
延伸閱讀
菌株分類
菌株又稱品係,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即單個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後代。因此,一種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根據菌株的定義,菌株實際上是某一微生物達到“遺傳性純”的標誌,一旦菌株發生變異,均應標上新的菌株名稱。當進行菌種保藏、篩選或科學研究時,在進行學術交流或發表論文時,在利用菌種進行生產時,都必須同時標明該菌種及菌株名稱。菌株間在某些特性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有一定的編號。如生產蛋白酶的為枯草杆菌1398,生產澱粉酶的為枯草杆菌7658,同M屬枯草杆菌,但其作用不同,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為標準株,是國際和國內所公認的。可供細菌鑒定或研究、生產上對比使用,如篩選青黴素的標準株是金黃色葡萄球菌209P;結核杆菌強毒標準株是H37RV等。可以通過檢測、培養基的菌落、發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