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貓科是食肉目的一科。靈貓體型較大且細長,後足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臼齒2/2,上臼齒橫生,其內葉較外緣為狹。共35屬72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其中非洲靈貓、大靈貓和小靈貓以產靈貓香聞名世界。中國產5種靈貓,其中大靈貓和小靈貓已有人工飼養,並獲取靈貓香。
靈貓的雄獸在睾丸與陰莖之間,雌獸在肛門下麵的會陰部附近都有一對發達的囊狀芳香腺,雄獸開啟的香囊呈梨形,囊內壁的前部有一條縱脊,兩側有3~4條皺褶,後部每側有兩個又深又大的凹陷,內壁生有短的茸毛;雌獸開啟的香囊大多呈方形,內壁的正中僅有一條凹溝,兩側各有一條淺溝。香囊中縫的開口處能分泌出油液狀的靈貓香,起著動物外激素的作用。其實這種分泌物十分惡臭,當發現敵害時,就將這種帶有臭氣的物質噴射出來迷惑對方,這個禦敵的方法非常有效,往往可以使來犯者當即轉身離去,自己則趁機逃到樹上躲藏起來。靈貓香經過人工精煉、稀釋後,可以製成具有奇異的香味的定香劑。
大靈貓
大靈貓的體形較大,身體細長,額部相對較寬,吻部略尖。體長65~85厘米,最長可達100厘米,體重6~11千克。體毛主要為灰黃褐色,頭、額、唇呈灰白色,體側分布著黑色斑點,背部的中央有一條豎立起來的黑色鬣毛,呈縱紋形直達尾巴的基部,兩側自背的中部起各有一條白色細紋。頸側至前肩各有3條黑色橫紋,其間夾有兩條白色橫紋,均呈波浪狀。胸部和腹部為淺灰色。四肢較短,呈黑褐色。尾巴的長度超過體長的一半,基部有1個黃白色的環,其後為4條黑色的寬環和4條黃白色的狹環相間排列,末端為黑色,所以俗名“九節狸”。
大靈貓分布於我國秦嶺、長江流域以南除台灣省以外的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主要棲息於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等地帶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林緣灌木叢、草叢中。平時營獨棲生活,喜歡居住在岩穴、土洞或樹洞中,晝伏夜出。活動時喜歡沿著人行小道或在田埂上行走,除了意外情況外,大多數仍然按照原來的路線返回洞穴,這種特殊的定向本領,正是靠它的囊狀香腺分泌出的靈貓香來指引的。它在活動時,凡是棲息地內的樹幹、木樁、石棱等沿途突出的物體,都會用香腺的分泌物經常塗沫,俗稱“擦樁”,這種擦香行為起著領域的標記作用,也對其他同類起著聯絡的作用。當它獲得食物或遇到敵害後,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循著留下的標記所指引的路線準確地返回洞穴。這種分泌物的特點是,氣味揮發性強,存留時間久,正好適合大靈貓在離洞穴一定距離的地方,或者空間有植物障礙,以及相隔時間長一些的情況下得到信息。這種利用化學氣息聯係的方式,叫做化學通訊。靈貓香是一種外激素,由於具有通訊信號的作用,所以又叫信息素。
大靈貓生性機警,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善於攀登樹木,也善於遊泳,為了捕獲獵物經常涉入水中,但主要在地麵上活動。它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主要以昆蟲、魚、蛙、蟹、蛇、鳥、鳥卵、蚯蚓,以及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為食,也吃植物的根、莖、果實等,有時還會潛入田間和村莊,偷吃莊稼以及家雞和豬仔等。捕獵時多采用伏擊的方式,有時將身體沒入兩足之間,像蛇一樣爬過草叢,悄悄地接近獵物,突然衝出捕食。
小靈貓
小靈貓又名七節狸、筆貓、烏腳狸、香貓,外形與大靈貓相似而較小,體重2~4千克,體長46~61厘米,比家貓略大,吻部尖,額部狹窄,四肢細短,會陰部也有囊狀香腺,雄性的較大。肛門腺體比大靈貓還發達,可噴射臭液禦敵。全身以棕黃色為主,唇白色,眼下、耳後棕黑色,背部有5條連續或間斷的黑褐色縱紋,具不規則斑點,腹部棕灰。四腳烏黑,故又稱“烏腳狸”。尾部有7~9個深褐色環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