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屬於哺乳綱鰭腳目海豹科。世界各地大約生活著30多種海豹,其中,北冰洋地區的海豹主要有格陵蘭海豹、北歐海豹和象海豹等;在南極輻合帶以南的島上和南極大陸沿海海冰上共生活著6種海豹,包括在南極大陸沿海海冰上生兒育女的威德爾海豹、羅斯海豹、鋸齒海豹和斑海豹,以及在南極圈和南極輻合帶之間的海洋和海島上生活的象海豹等。
據生物學家認為,在久遠的年代以前,海豹祖先也是過著完全陸棲生活,獵食各種小動物,但在生存鬥爭中,被淪為其他野獸的獵食對象,為了生存下去,它們隻好逃到寒冷的海邊,逐漸具備了海域生活的特點,所以至今它仍然保持著不少陸棲的生活習性,如睡眠、配種、產仔和哺乳等還在陸上進行。
海豹是潛水能手,一次潛水可達8~12分鍾,長的可達20分鍾之久,特別是它們潛水的深度很大,在10分鍾左右的時間裏,可下潛到400~500米的水下捕食,又浮到水麵換氣。豎琴海豹是海豹中潛水本領最好的一種,其身長與人差不多,心髒大小也和人相似,但它卻能在100多米深的水底下停留1個多小時,而且上浮對不需要任何減壓過程。這是因為它在下潛之前,先進行幾次深呼吸,給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儲存氧氣,當下潛後8分鍾就開始進入嫌氣狀態,也就是處於不需要空氣也能生活的狀態。此時,將新陳代謝產生的酸(這些酸如果留在人體內,人就要發生痙攣)儲存在肝髒裏,一直到浮出水麵為止。
海豹的視力在水下時很好,當它潛入到水下後,瞳孔立即擴大,以使眼睛能夠接收盡可能多的光線。它的視網膜以視杆細胞為主,而且在視網膜後,還有反射層(膜狀層)。在水下它的視力很好,可得心應手地捕食魚類;在陸上,海豹的瞳孔收縮為一條細縫,擋住大部分光線,以便使視網膜能正常地發揮作用,並可及時地發現一些潛在危險,采取應付措施。北極海豹休息時很有趣,一般是每睡35秒,就驚醒5秒,昂首四顧,看看有無北極熊等敵害接近。
海豹主要捕食魚類,甲殼類和貝類,而且食量很大,據估計,僅阿拉斯加灣一帶水域裏的海豹,每年就要吞食50萬噸魚類。偶爾也吃幼鳥或鳥卵。它大部分時間棲息於海中,但在交配、產仔、哺乳、換毛期間則生活於陸地和冰塊上。在陸上活動,靠兩隻前肢匍匐前進,並能跨越兩三米高的障礙,到石山上去休息。
繁殖期的雄海豹常會為了爭奪配偶而大打出手。這一時期,雄海豹不吃東西,專心一意地守著妻小,防禦情敵。一旦冤家路窄,情敵相遇,它們便各不退讓,大打出手。雙方伸長鼻子,仰天怒吼,激烈鏖戰,難分難解。隻落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有的甚至把鼻子都咬掉了,但還要血戰到底,誓不罷休。於是從陸上打到水中,以軀體相互碰撞。最後鬥得筋疲力竭,傷痕累累。戰敗者落荒而逃,勝利者占寨為主,重整“霸業”。
每年2月份,在我國渤海灣一帶的浮冰上可以看到海豹產仔,初生仔約5千克。每胎1仔,遍體白色乳毛,是天然保護色。哺乳月餘後,即能獨立覓食生活。成年海豹有護幼習性,小海豹被捕時,大海豹往往緊跟著不放,結果往往一同落網。
海豹的肉可食,脂肪可煉油。皮可製革,光亮美觀,能禦寒防水。它還是一種能馴化的動物,非常聰明聽話,並在訓練後,可做許多有趣的遊戲。
在南極海域,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威德爾海豹了。威德爾海豹生活在南極半島附近的威德爾海和設德蘭群島四周海域,但它們並沒有固定的棲身地方,冬季時,它們會結伴遷移到離南極大陸很遠的海域去。到夏季時,它們又成群結隊地返回南極大陸附近的海域,除了捕食外,終日躺在冰麵上曬太陽。
成年的威德爾海豹體長3米左右,體重600~800千克,身披短毛,背部呈深黑色,其餘部分淺灰色,身體兩側有白斑。這些常常出沒於南極大陸上冰洞的威德爾海豹可以說是“打孔專家”。每當寒季海麵封凍時,它們便忙碌地在冰層下遊來遊去到處“打孔”。
別看雄海豹長得一副蠢頭呆腦的怪模樣,它可深受雌性海豹的追求和癡戀。這也許是因為“雌性過剩”的緣故。通常在威德爾海豹中,處於青春期的雌海豹就相當於雄海豹的兩倍。一頭交了“桃花運”的公海豹常常是妻妾成群,前呼後擁。每當南極暖季來臨之時,雌海豹春情勃發,紛紛一個勁兒地追求雄海豹。一頭精力充沛的盛年雄海豹可以輪番與雌海豹在水中交配。雌海豹對公海豹的愛情專一。一旦配偶,便永結同心,長期相隨。而公海豹卻隨時尋歡作樂,伴侶多多益善。因此,身後的“妻妾”越來越多,最多的竟達500頭以上。
每年10月中下旬,即南半球的春天,臨產的雌性威德爾海豹在雄海豹的陪同下憑著高超的辨向識途的能力,在幾百米深的昏暗的水裏長途跋涉,回到它每年固定的地方生兒育女。在這個時間裏的南極大陸海灣的冰麵上,可以看到懷孕的雌海豹一個個肥壯滾圓,體重達到800~9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