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太平洋的白令海和阿拉斯加靠近北極圈一帶,生活著一種奇異的哺乳動物海象,海象和象海豹是兩種不同的動物。海象最突出的特點,是有一對長在上頜,從兩個嘴角伸出來的長牙,無論雌、雄都有。

成年海象的長牙每根70~80厘米,重達4千克。關於海象長牙的作用問題,一直令科學家們迷惑不解,因為它們在高緯地帶並無天敵,北極熊也不敢貿然攻擊它們,所以,它們的長牙不應該是自衛的武器。有的科學家提出,海象的長牙起一種“鉛墜”作用,幫助它們潛入深水,但是,這種“鉛墜”作用同樣又會有礙於它們上浮,而且,幾千克的分量對於這樣龐大的動物來說,在它潛水時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後來,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的仔細觀察和研究,才解開了這個謎。原來,海象的長牙是用來挖掘和耕耘海底以覓取食物的。海象覓食的方法是極絕妙的。它在水麵吸足新鮮空氣後,便近於垂直地潛入水底,將整個長牙插進土裏,或在原地有力地運動頸項,或向前推進,像一個辛勤的“水下耕耘者”,不停地犁地。海象從泥土裏掘出蛤蜊等之後,不是用嘴,而是用寬大、靈活的前鰭腳將它們收集在一起,由於其中還含有大量的泥沙,所以,海象慢慢浮上水麵,同時用內側表麵像銼刀和磨盤一樣的鰭腳使勁地來回揉搓,將介殼搓得粉碎。而後,海象又鬆開“雙手”,殘碎的介殼就與肉分離開來,並競相沉入海底,而清除了介殼的肉則慢慢下沉,海象便重新下潛將幹淨的肉捕而食之。

海象體軀肥大,成年雄獸身長4米多,體重1500多千克。它一生的大部時間,都是在淺水或海岸上睡懶覺,它們幾十、幾百隻成群地一個緊貼一個或兩三層堆起來臥在一起,睡時采取輪流值班擔任警戒的方式,由一隻醒的警戒2分鍾後,又推醒一隻來接班,依次輪值,以保證群體都能安全地休息,當一發現敵害,值班的便發出如公牛般的叫聲,同伴聞聲驚起蜂擁逃走。

盡管體大力強的海象有著非常和順的性情,但它受到素以凶悍殘暴著稱的北極熊的攻擊時,卻常常能打勝仗。有人看到,當北極熊遇到海象時,先搬起大石頭或冰塊向海象砸去,海象忍痛緩緩向海邊挪動,然後縱身躍進水裏,北極熊窮追入水猛撲,海象則掄起巨牙向它猛捅過去,北極熊被捅得翻了個筋鬥,惱怒地再次撲向海象,而海象又用尖利的長牙捅去,經過幾個回合的廝打,北極熊漸感力乏,而海象卻越戰越強,時而把北極熊按到水下,時而又用長牙捅去,終於白毛四處漂流,鮮血染紅海水,北極熊已是奄奄一息了,而海象則自由自在地遊向遠方。

每年3—4月是海象的產仔期,幼仔長達1米左右,重達40千克,雌海象撫養幼仔的時間長達2年,因此,雌海象要至少3年時間才能生一隻幼仔。海象壽命很長,一般可以活到20歲,長的可以活到40歲。

海象具有很高的狩獵價值,海象的皮很厚,是製革的原料;皮下脂肪厚15厘米,可以用來煉油,海象油質地優良,既可食用又可作工業原料。海象的肉可以食用,有點像牛肉。一頭海象能煉油300多千克,1噸重的肉,還可出一張又厚又大的毛皮,毛皮可做衣服、雨具和帳篷,甚至用來建造漁船。海象的胃、腸還可用來縫製不透風雨的外套,製作家庭用具。甚至它們的骨頭也能派上用場,人們用它來造船、製雪橇,骨頭還能製成炊具。它們的肩胛骨就是盤盞的很好的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