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感興趣的還是海象的牙齒。海象的牙齒可以跟陸地上大象的牙齒媲美,可用於雕刻精美的工藝品,19世紀90年代,每年運往舊金山的海象牙多達1萬枚,美國和英國船員也從阿拉斯加運來海象牙向中國出售。直到現在海象牙仍然是國際市場上的暢銷貨。

海象身上有這麼多人們可利用的東西,人們自然不會放過它們。人類獵捕海象已有上千年的曆史。20世紀僅在白令海就捕獲數百萬頭。海象在危難的時候也會表現得凶猛勇敢,往往會跟捕獵者決一死戰。但這也改變不了它們的命運,由於不少國家競相獵捕,其數量急劇減少,幾乎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近年來由於國際上對海象實行了保護,將其列為限捕對象,海象的種群有所恢複,現在如果坐船在北冰洋近海作環行航行,沿途會看到不少海象在冰上睡覺。

知識點

白令海

白令海是太平洋沿岸最北的邊緣海,海區呈三角形。北以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南隔阿留申群島與太平洋相聯。它將亞洲大陸(西伯利亞東北部)與北美洲大陸(阿拉斯加)分隔開。1728年丹麥船長白令航行到此海域,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

白令海的海洋生物非常豐富。據統計,魚類約有300種以上。捕撈對象主要有鮭魚、比目魚、綠鱈、海膽等,其中以鮭魚和蛤科類產量最高。此外,還有珍貴的海洋膃肭獸、海狸、鯨等都很有捕撈價值。按單位麵積計,白令海是世界海洋鳥類最多的棲息地,也是世界上大葉藻產量最高的海區。

延伸閱讀

“海象”級潛艇

“海象”級潛艇的建造屬於荷蘭海軍1972年艦隊計劃中的一部分,設計建造的目的是確保荷蘭海軍擁有一支由6艘潛艇組成的潛艇部隊。1975年,荷蘭海軍已經擁有4艘1956—1965年間建造的“抹香鯨”級潛艇和2艘1972年服役的“旗魚”級潛艇,荷蘭海軍當時預計,4艘“抹香鯨”級潛艇將在1985年到1990年間退役,需要有新的潛艇來補充它們留下來的空缺。

“海象”級最早的研製資金於1975年下達,1978年6月,荷蘭海軍與鹿特丹幹船塢公司簽訂了“海象”級潛艇的建造合同。

“海象”級是西方國家現役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之一,與英國“支持者”級的設計和係統非常相近,但“海象”級續航力更大些。它是荷蘭長期積累的常規潛艇研建經驗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產物,它的高度自動化在平台係統上體現得最為突出,其綜合監控係統(IMCS)可提供4種自動化功能,使指揮員能夠通過指控室的中央控製麵板控製全艇。它雖然隻有4具魚雷發射管,但艇上可以攜帶20枚魚雷,超過排水量相當的英國“支持者”級等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