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腿腳經脈、穴位分布及功效(2 / 3)

血海穴的位置:該穴位在雙腳內側,在踝骨往上3寸的地方(4橫指)。

血海穴功效:對於女性而言,該穴位是一個保健大穴,對於月經不調具有比較好的療效,還對內分泌係統有一定的調理作用,能改善脾胃等髒器功能。

揉按方法:將雙手拇指放至三陰交,按壓或轉圈2分鍾即可,每天早晚共兩次。

三、湧泉:強身健體

湧泉穴定位:在足底部,當卷足的時候,我們會看見足前部有一個凹陷處,在足底二三趾趾縫紋端和足跟連線的前1\/3、後2\/3的交點之處。

湧泉穴功效:足少陰腎經穴位。該穴位可以滋補腎之精氣,增強髒腑的機能活動。從而達到強身抗衰的目的,揉按湧泉穴是老年人最常用的保健穴位之一。

方法:

1.艾柱隔薑灸:每次灸5~10壯即可。

注意事項:艾柱的大小和棗核或黃豆大小差不多即可,當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發熱即可停止,每日一次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一療程結束後歇5~7天可以再灸。

2.艾柱直接灸:每次灸3~5壯即可。

注意事項:艾柱的大小同棗核或黃豆大小差不多即可,灸到皮膚有灼痛感時便立即更換艾柱,以免皮膚被烤至起泡。

對於人體而言,湧泉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它是腎經的必經之地,在平日,隻要我們經常按摩此穴,就可以達到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盤壯骨的效果。在人體中,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髒器。一個人的腎精充足,發育就正常,而且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黑發亮。相反,如果一個人腎虛精少,那麼他就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而且行走起來都比較艱難、有未老先衰的跡象。

湧泉穴的揉按方法:每晚睡前盤腿而坐,將雙手放在湧泉穴上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當感到酸脹的時候即可停下,通常情況下,每次按摩50~100下就感到酸脹了。

我國古代的一本醫書——《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說,腎經的氣血就像山上的泉水,是從足部湧出,再向四肢伸展。對於養生、防病、保健而言,揉按湧泉穴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

在中醫學上,推搓湧泉穴也稱之為“搓腳心”,這是最簡單實用的按摩方式。按揉湧泉穴對於治療多種身體疾病,特別是對老年人的便秘、哮喘及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的效果很好。

為什麼揉搓湧泉穴對於人體有這麼多的好處?原因如下:

一、在中醫學上,人體的各個穴位和脈絡都是相通的,它們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體循環體係。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會將人體中的氣血輸送到表麵的通道。所以,穴位與髒腑、經絡都是相輔相成的。同時,湧泉穴可以反映一些病症,可以輔助其他疾病的檢驗,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過推搓湧泉穴,對於治療腎髒的保健也具有不錯的療效。

二、腳部是各種穴位和神經彙集的地方,眾多的毛細血管和各種神經將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

通過揉搓湧泉穴,可以加速人體各個組織之間的聯係,從而改善毛細血管和淋巴管之間的通透性,也能讓人體各個組織的運動更加有規律,這樣就達到了促進血液循環、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的目的。

三、在推搓湧泉穴的過程中,若是因為摩擦而出現了熱感,這對於身體就是一種良性的刺激。通常情況下,通過刺激湧泉穴的方法來防止身體生病,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類:

1.通過藥物烘烤,浸泡等。

2.用灸療、膏貼等。

3.用各種按摩。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用下麵的方法:

一、用鹽水浸泡湧泉穴。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鹽水要熱的,隻要達到皮膚可以接受的溫度即可。每天晚上睡覺前浸泡十五分鍾即可。

二、用艾灸或隔藥物灸。這種方法每日進行一次即可,隻要感覺湧泉穴發熱就可以停止了。

三、按摩或者拍打。具體方法為:盤腿而坐用兩個拇指從足跟向足尖的湧泉穴位置進行反複推搓;接著用手掌輕輕拍打湧泉穴直到腳底部位出現熱度即可。

四、取自然的體位,仰臥或者俯臥都可,用雙腳相互對搓可以達到揉搓湧泉穴的目的。當然,也可以用腳心蹬一些東西。

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中醫認為,每日都堅持揉搓湧泉穴,可以讓人的精力更加旺盛,同時也能增強體質,身體的抵抗力也會增加。其實,推搓湧泉穴還對哮喘、腰腿酸軟無力、神經衰弱、頭暈、頭痛、失眠多夢、高血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然穀穴屬火性,它也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而腎經是屬水性的,因此然穀穴可以平衡腎髒的水火,專門治陰虛火旺的病症。

在人體中,“然穀穴”能夠讓身體產生饑餓感,它在腳的內側。我們可以將手放在腳的內踝骨上,然後向斜前方兩厘米的地方移動,此時我們就會看見一個出來的骨頭,在這塊骨頭的下麵,就是然穀穴。

為什麼叫然穀穴呢?這是因為“然”字通“燃”字;而“穀”其實就向我們說明了這是個將精氣埋藏得很深的地方。“然穀”也叫做“燃穀”,就是將穀物燃燒的意思。在這裏,穀物指的就是我們吃進胃裏的食物,燃燒就是指消化。故而,然穀穴就是可以促進食物消化的穴位。

在中醫學上,然穀穴也被稱之為龍淵穴或龍泉穴。可以通過針灸該穴位來治療很多疾病。

1.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這個穴位有很好的作用。古時候,人們將糖尿病叫稱之為消渴。站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消渴和糖尿病是有區別的。而然穀穴可以平衡人體內的水火,是專門治療消渴症的。

2.煩燥口幹。

如果一個人總是想喝水,這就是他內心過於焦慮的表現,說明他心火過於旺盛。此時,若是揉一揉然穀穴,就能將體內的火降下來。

有一些人經常會在半夜睡不著覺,心煩、喉嚨發幹。這樣的症狀其實就是心火旺盛引起的。隻要在睡覺之前揉一揉然穀穴,過一會兒口幹的症狀就會有所緩解,同時煩躁感也就逐漸降低了。這樣就可以安心睡覺了。

3.咽喉腫痛。

當人心煩的時候,就容易上火,一上火,就會引起喉嚨脹痛、發炎。

此時,也可以采用揉按然穀穴的方法。因為腎經和喉嚨是相通的。所以當喉嚨痛的時候,就能用揉按然穀穴的方式來治療。

4.遺尿、遺精、小便短赤。

然穀穴除了可以應對上述疾病之外,還能夠治療一些男性疾病——遺尿、遺精。同時,它對於小便短赤等病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湧泉穴養生法在我國曆史悠久,宋代的時候,民間就已盛行。《蘇東坡文集》中有這方麵的記載:當時,在閩廣地區,很多人得了瘴氣(瘧疾),而當地有個武將多年來卻安然無恙,他麵色紅潤,腰腿輕快。他有什麼秘訣呢?原來,他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對,按揉湧泉穴,當到了出汗的時候就停止了。後來,人們逐漸模仿他的做法,很多人從此後不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漸漸得到了康複。就這樣,揉按湧泉穴的治療方法被漸漸傳了下來。

在中醫學上,刺激湧泉穴進行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方法很多,下麵我們介紹幾種實用性最強的:

一、按摩湧泉法

1.揉湧泉法:用拇指或食指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即可,每足心揉100次。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法可以疏通心腎,增強內髒功能;同時也能起到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的功效。另外,對於治眩暈、失眠也有一定的作用。還能讓中老年人步履輕捷、足脛強健,使大小便通暢。

2.擦湧泉穴:清代,我國誕生了第一部外治專著《急救廣生集》,該書中記載:“擦足,每晚上床時,用珠算握趾,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數,少至百數,覺足心熱,將足趾微微轉動,二足更番摩擦。蓋湧泉穴在兩足心內,摩熱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壽,益人之功甚多。”

3.按湧泉法:此法其實最簡單,用拇指垂直按壓足心湧泉穴,按下片刻後再鬆手,就這樣通過一按一放,反複進行。當感覺到湧泉穴發熱即可。

二、火烘湧泉法

用中藥川烏(或草烏)100克,樟腦10克,同時研成細末並用醋調製成藥丸,放在足心,同時在足下放微火烘烤,注意溫度要適中,防止被燒傷。烘烤至足心出汗為止。這種方法可以治療足、膝等關節風濕疼痛的症狀。

三、灸湧泉穴法

用艾條或艾柱灸湧泉穴20~30分鍾,每天一次,睡前進行即可。此法能治療多種病症,特別是對虛寒證效果更佳,但陰虛火旺證不宜用這個方法。

四、足心塗藥法

將藥物研成細末,用適當的水體將藥末調成稠汁狀(也可以直接選用油脂類藥物塗抹),將藥塗於湧泉穴即可。這個方法可以對足心起刺激作用,應該反複堅持塗擦。在古代,足心塗藥的方法就已經很常用了。《千金方》中記載,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塗摩小孩的小手足心,可防病保健,增強抵抗力。

大敦穴又稱之為水泉或者大順穴。

該穴位在腳拇指趾的最後一節靠近第二根趾頭的方向,在甲根邊緣大約0.1寸的地方。大敦穴可以治療的主要疾病包括: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肌肋痛等。在我國中醫學發展史上,大敦穴還對人體神經係統的調節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經常熬夜,結果造成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頭腦昏昏沉沉,大腦沒有得到充分地休息。這樣就會感到精神不振。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一整天都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在30~40歲的人群中,這種情況非常多見。

對於一個中年人而言,如果他難以入睡,那麼其情況就必然比年輕人晚上不睡覺,白天睡不醒的症狀要嚴重得多。這是因為睡眠不足和無法入睡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時候,中年人難以入睡是由於焦慮造成的。在中醫學上,通過揉按大敦穴,即可減輕人的焦慮症狀。具體做法如下:將手指放在大敦穴處,連續按壓7~8分鍾,在按壓的過程中放鬆心情,先吸入一口氣,再慢慢吐氣,於是,焦慮的症狀就漸漸減輕了。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大敦穴還有很多其他作用,我們總結如下:

一、可以治療疝氣。《玉龍歌》中有這樣一句話:“七般疝氣取大敦”;《勝玉歌》中也有這樣的說法:“灸罷大敦除疝氣”。這些都是大敦穴對於人體的作用。

二、肝藏血。當下焦有出血症狀時可以用大敦穴治療。在大敦穴旁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隱白穴,該穴位也是止血要穴。如果兩者同時按摩,取得的治療效果就會更好。對於火氣比較旺盛的人,則要按摩大敦穴;對於身體虛寒的人,則要按摩隱白穴。

三、大敦為木經木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疏肝理氣。可以治療因為氣血不調而引起的各種婦科疾病,譬如閉經、痛經,更年期等症狀。另外,男子陽痿、尿頻、尿失禁等症狀也在大敦穴的治療範圍之內。

四、平時多按摩大敦穴,可以起到通暢大便的作用。

五、“病在髒者取之井”,大敦穴對於人的肝髒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患有慢性肝炎的病人,可以經常按摩大敦穴。

行間穴是足闕陰肝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它的位置和大敦穴緊緊相鄰,二者都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它們的血路是相同的,主治的疾病也比較相似。所以,對於相同的疾病,這兩個穴位是可以同時用的。行間穴在足背側,大拇趾、二趾縫之間的凹陷處,靠近於大拇指的邊緣。找該穴位的位置時,可以將身體坐正,也可以仰臥。

行間穴可以治療的疾病包括:腿抽筋、月經過多、眼部疾病、宿醉不適、腹氣上逆、夜尿症、肋間神經痛肝髒疾病、黏膜炎等。

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一、“滎主身熱”,行間穴屬於火性穴位,故最擅長治療的是頭麵之火。譬如:麵赤脹痛,麵熱鼻血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此穴的過程中,眼睛會出現脹痛之感。

二、“實同瀉其子”,行間穴主要是用來瀉火的,如果身體經常出現兩肋脹痛,同時還有嘴苦的症狀,這就是肝火過於旺盛的表現。如果一個人出現牙痛、口腔潰瘍等症狀時,就表明他心火太盛。此時,就可以采用按摩行間穴的方法來祛火。我國明代的醫書《類經·圖翼》中曾經有這樣的說法:“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木氣自下”。

三、行間穴也能治療失眠多夢、嗓子幹啞、心情煩躁等病症。

四、因肝經環繞陰器,故而它也能治療生殖器官的疾病,譬如小便熱痛、陰囊濕疹、陰部瘙癢等。

五、痛風能引起膝踝腫痛,而行間穴正好可以治療這種疾病。

太白穴在足內側緣,在第一蹠骨小頭後麵凹陷的地方。找該穴位時,可以仰臥或者是坐下的。

太白穴所能治療的疾病包括:痢疾、吐瀉、腹脹、胃痛等。它是人體足太陰脾經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太白”是古代星宿之名,傳說此星宿可以保佑國家國泰民安。該穴同時也是人體上健脾的主要穴位,對於各種脾虛疾病,譬如肝旺脾虛、先天脾虛、脾肺氣虛等症都有比較好的療效。太白穴的調節是雙向的,揉按此穴能止瀉,也能治療便秘。另外,經常揉太白穴對調節血糖也有不錯的療效。對於血糖過高的人而言,揉按它能降低血糖;同時如果一個人的血糖過低,通過揉按該穴位還可以升高血糖。該穴位健脾的功能可與山藥薏米粥媲美。

在中醫上,穴位外敷治療疾病的方法比較常見,在這裏,我們介紹一種:把人參切成小片,然後把醫藥紗布折疊成小方塊,將一片小人參放在紗布上,接下來將其貼在太白穴位上並用醫用膠帶固定。切記,兩側的太白穴都應該貼上,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同時還要注意的是,每次要貼夠12個小時才能拿下來,每隔一天貼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