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腿腳經脈、穴位分布及功效(3 / 3)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容易發脾氣。對於女性而言,容易發脾氣則容易出現月經不調。這是和肝髒有關的疾病,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治療:將三七切成片或者打成粉,貼在太白穴的兩側。當然,這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貼在太白穴上也是可以的。

如果有些人對醫用紗布過敏,那麼就可以用按摩太白穴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的時候要力度不能過大,當穴位上感到微微脹痛即可停止。通常情況下,每天堅持五分鍾即可,長期堅持,可以健脾。

太衝穴在足背側,第一、二趾骨中間,也就是說,沿拇趾、次趾夾縫往上移動,直到動脈跳動最快的地方,這就是太衝穴的位置了。找該穴位的時候,可以正坐或者仰臥。

太衝穴所能治療的疾病包括:消化係統疾病、呼吸係統疾病、肝髒病、眼病、生殖係統疾病等。在足厥陰肝經上,太衝穴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

在整個人體中,太衝穴的重要性可以與湧泉穴媲美。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這裏的“原”通“源”,是源頭,發源之意。也就是說,太衝穴是肝經的總閘,一旦肝經的總閘打開了,肝經的氣血就會變得很旺盛。平時,如果經常按摩太衝穴,就可以起到提高心髒供血能力的效果,還能讓不良的心理情緒得到改善。

太衝穴也是一個具備雙向調節功能的穴位,可以補也可以瀉。

中醫上有“肝主筋,易生內風”的說法,如果一位中風患者,手腳出現痙攣症狀時就表明他的肝髒已經受到了傷害。

“肝開竅於目”,這是說肝髒和眼睛相通,一些肝病在眼睛上經常有所表現。如果肝血供應不足,那麼眼睛就會變得幹澀,看不清東西。如果肝火太旺,那麼眼睛就會產生脹痛感,同時眼睛也會變得紅腫。

“肝藏魂”,有的人平時精力不集中,容易分神,精神渙散。造成這種症狀的原因就是肝氣不旺盛。還有一些人晚上睡覺容易做夢,或者是晚上兩三點鍾醒過來之後就再也難以睡著,這些都是肝髒的濁氣太多而引發的症狀。

對於上述病症,都能用太衝穴來解決。此外,如果上火,太衝穴可以祛火;如果身體虛寒,太衝穴可以給身體升溫;如果月經不調,可以通過太衝穴進行調理;對於陽痿或者是遺精,也可以通過太衝穴進行調理。

一、太衝穴是人體的消氣穴

足三裏穴是人體中的一個保健大穴,這個穴位有什麼作用呢?首先是將身體中的濁氣排出體外,這樣才能讓對身體有利的物質順利進入身體中。如果要接補一些營養物質,而不先排除濁氣的話,就無法補進去。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將身體中的濁氣排出體外呢?這就要用到太衝穴了。太衝穴其實就是人體中天然的排毒工具。如果我們要將自己體內的毒素排幹淨,讓自己的血液得到淨化,就應該先將身體中的排毒係統建好,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通過太衝穴來進行。因為太衝穴是肝的原穴,而肝又是產生血液的源泉。所以,太衝穴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經常會出現頭暈的症狀,並且有氣無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心髒的供血不足。可是這種情況做心電圖檢查的時候,查不出什麼異常。其實,這種疾病的本質就是因為肝髒的功能減弱,肝經對心髒的供血不足造成的。

肝屬木,心屬火。如果肝髒這個“木頭”的數量不夠,那麼心這個火也就旺盛不起來。此時,就需要補肝。把肝髒的功能調理好了,心髒功能也就有所改善。那麼要怎樣調理肝髒呢?這個答案很簡單,平時隻要不生氣就可以了。中醫學上認為,“百病從氣生”,那麼氣又是從哪裏來的呢?當然是肝髒。所以人們經常說的“氣大傷肝”就是這樣的道理。人常說百病由心生,如果想去掉心病,就可以去掉體內的肝火,增強肝髒的排毒能力。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誰能保證自己沒有不生氣的時候呢?恐怕很難做到。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應該學會讓自己消氣。隻要氣出來,就能通過太衝穴將它排出體外。

按摩太衝穴,氣就會被排出體外。當我們在生病的時候,應該首先了解自己的病因。如果生病的根源是因為生氣,就可以通過多按摩太衝穴,把它排出體外。

二、太衝穴可延緩肌肉老化

肌肉老化會因人而異。對於年齡相同的人而言,他們肌膚的老化程度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經常運動的人肌膚的老化速度就比較慢,而運動量很少的人的肌膚老化得就快一些。

肌膚老化會對血液循環造成影響,同時對身體中的各大器官和係統也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一個人肌膚的老化,從表麵上看並不會太明顯,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他的皮膚失去了光澤,同時還產生了很多皺紋,皮膚也變得很鬆弛。

在正常情況下,肌膚在接受了神經係統的命令後才會出現一定的收縮和舒張。這種收縮主要是幫助體內的血液循環和促進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肌膚出現老化,體內的能量也就出現不足,同時讓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如果肌肉老化就會對人體各個方麵的功能造成影響。如果一個人心情安定,身體也沒有異常的情況下,感到渾身無力,這就可能是肌肉老化造成的。

為了防止肌肉老化,我們可以通過按摩太衝穴來解決。連續按摩太衝穴,左右多次反複並每天堅持,這樣就可以達到延緩肌肉衰老的作用。

太溪穴在足內側,在內踝的後麵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找此穴位時,可以采用正坐的方式,也可將雙足放平,采取仰臥的方式。

太溪穴所能醫治的病症包括:咽喉支氣管疾病、腎髒病、女性生理問題、手腳冰涼、牙齦腫痛、類風濕關節炎、體力不濟等。此穴位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如果我們用手指輕輕按壓太溪穴,就可以感覺到跳動的脈搏。在古代,很多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時候通常都是采用這個穴位來“補腎氣”、判斷生死。如果太溪穴上的脈搏還在跳動,就表明這個人還在可治療的範圍之內。如果這個穴位上的脈搏已經不跳動了或者跳動得比較微弱,就表明這個人就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此外,太溪穴還可以治療手腳冰冷。對於女性而言,這是她們最常見的疾病。據統計,全球約有二分之一的女性患有這樣的病症。

有的女性因為手腳冰涼而造成了嚴重的失眠症,還有一些女性,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離不開厚衣服。另外,手腳冰涼還會使女性出現痛經、生理不調等症狀,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不孕不育。

一個人手腳冰冷的原因很多,但是絕大多數是貧血或者血壓低造成的。當然,體內神經失調的時候,也會造成手腳冰涼。要治療手腳冰涼,采用揉按太溪穴的治療手法效果是最佳的。因此,當女性的手腳冰涼時,不要為此而感到煩惱。隻要每天在睡覺前按摩太溪穴,長期堅持,手腳冰涼的症狀也就逐漸消失了。

此外,太溪穴還能治療脫發掉發,具有美發的功能。因為長按這個穴位,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從而加速了頭皮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暢通,頭發就有充足的營養,這樣就能起到固發的作用。

申脈穴在腳的外側,在腳外踝中間向下延伸一厘米的凹處。找該穴位時,仰臥或者是正坐即可。

申脈穴所能醫治的疾病主要包括:腰酸腿疼、頭痛頭暈、失眠多夢、怕冷症(怯寒症)、癲狂癇等。此穴位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申脈穴能驅寒,但是驅寒的部位並不完全一樣,而是因人而異,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中一個就是因為該部位比其他部位低,這裏的血管收縮,造成這個地方血液的流動過於緩慢,因而導致該部位溫度比較低。。

還有一種就是身體各個部位的皮膚基本是相同的,但是當氣溫降低的時候,全身就會感覺非常冷。這個情況對於年輕的女性而言比較普遍,即使她們的血液流動性很順暢,但是不少人依然出現了這種情況。

對於這類人群,不但要治療怯寒症,還應該讓他們感受到冬天的快樂。因為一個善於運動的人,是不會患有怯寒症的。相反,如果一個人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就不想運動,甚至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怯寒症也會隨之惡化。

通常情況下,人們所說的怯寒症的症狀其實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是腰部發冷,有的則是腳部發冷,還有的人則是雙肩和手腕發冷,因此,每個人的怯寒部位是不相同的。在一般情況下,出現怯寒症的人群都是體質衰弱、身體消瘦的人。通常,他們往往會渾身發冷,並且在寒冷的侵蝕下,身體會很不舒服,還有的甚至會全身發抖,麵部發紫。

因此,不同部位的怯寒症也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與之對應。那麼按摩的穴位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全身發冷,那麼就需要按摩“氣海”穴。

如果腳部寒冷,那麼就應該按摩“梁丘”穴。

如果肩膀及手腕寒冷,那麼就應該通過按摩“申脈”穴來解決問題。

如果腰部寒冷,那麼就需要按摩“腰之陽關”穴。

對於上述提到的這些穴位,隻要能堅持經常按摩,時間久了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申脈穴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可以增加人體的耐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耐性,這個可以從人們的日常運動看出來。在運動上缺乏耐性還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在工作上缺乏耐心,則容易半途而廢,這勢必會影響自己以後的事業發展。

通過按摩申脈穴,能夠有效平複人們心中的煩悶,既然煩悶問題解決了,那麼耐性自然就會增加,同時也讓人的情緒更加穩定平和,記憶力也會因此得到提高和改善,做事的效率也會提高很多。

在進行申脈穴按摩時,切記要同時做深呼吸,這樣就可以將體內的厭倦之氣排出體外。

丘墟穴位於足外踝前麵的下方,也就是在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找這個穴位的時候,可以采取仰臥的姿勢。

丘墟穴所能醫治的疾病主要包括:醒腦清神、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緩解身體壓力。該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的穴位。

一、丘墟穴能讓人的大腦變得清醒

人在過度勞累,超負荷用腦的情況下,大腦的承受力就會降低,這必然會影響到思維的敏感度和大腦的清醒程度。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呢?這就必須去腳上和腿上的一些淤血。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人的腦部運動和腳部有非常密切的聯係。如果一個人大腦反應遲緩,其工作效率也就會變低。而大腦反應慢就是因為腳部存在淤血。換句話說,因為腳部活動不足造成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導致腦部血液不暢,影響思考。

人的腳部經過運動後,腳部的肌肉就會將身體所受到的刺激通過筋紡錘送到大腦的神經網層,這樣腦細胞就會變得很活躍,從而就清除了腦部的淤血,促進新陳代謝和腦部血液循環。這就像人的右腳和靜脈血管的關係一樣,右腳的活動能讓人胸部以上的神經變得更靈敏,而人的左腳與動脈是相通的,它能促進人體全身血液的流通。如果一個人的腳部寒冷或腿腳不靈活,這就會引起頭暈眼花的症狀。所以,在身體的養生保健中,腳部的按摩是非常重要的。

按摩丘墟穴是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醒腦辦法,此外,人腳踝的正後方還有一個昆侖穴,按這個穴位也能產生好的療效。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這兩個穴位前要先將身體的肌肉放鬆,再進行按摩,同時一定要長期堅持。

二、丘墟穴能夠承受生活帶來的壓力

人的身體都有自身的免疫和恢複係統。通常情況下,病症隻要意誌堅定病就可以治愈。如果一個人患上了內髒性質的疾病,同時還沒有堅定的意誌力,在精神的極度壓抑和恐懼之下,他的病很可能會走下坡路。所以說,人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如果遭受了精神上的打擊,身體往往就容易生病。

因此,為了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好的調節精神狀態的方法。

抵抗精神上的打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經之路。可能很多時候,一些痛苦會讓人失眠、精神不濟。每當這個時候,就可以采用按摩丘墟穴的方法來安定心神。這對調節身心和提高自己的判斷敏銳度有很大的幫助。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遭遇到不幸,最重要的是如何挽救,此時就要動腦思考。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而按摩丘墟穴能可以促進頭腦清醒,堅持按摩還可以消除疲勞,提神養氣。

足臨泣穴的位置在足部第四個腳趾關節的後麵,小趾延伸肌腱外側的凹陷處。找該穴時,可以仰臥。

足臨泣穴可以治療的疾病包括:眼疾、腰痛、怕冷症、高血壓、頭痛、腹氣上逆、腸結石等。該穴位是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我國漢代的醫書《傷寒論》中有一個藥方叫小柴胡湯。這個藥方能清熱解毒、疏肝和胃,可以用來治療食欲不振、心情煩躁、口幹目眩等症狀。事實上,在我們的身體中也有和此類藥物相似的穴位,就是足臨泣穴。

足,就是指這個穴位的位置在足部。臨,是居高臨下之意。泣,就是眼淚。該穴位的根本意思是膽經上的濕氣由上而下開始降冷,從而造成血氣的運行也像淚水一樣滴落下來,所以被人們稱之為臨泣。

臨泣穴屬於膽經的穴位,它連通帶脈和膽經,隻要調理好這個穴位,就可以梳理全身的血脈。帶脈分布在肚臍的四周,能夠約束縱行的經脈,從而可以增強經脈與血氣之間的關係,所以對於養生保健而言,這個穴位是非常重要的。

臨泣穴不但可以治病還能診斷疾病。如果平時在按摩臨泣穴的時候有疼痛感,那就注意一下自己體內是不是有炎症。很多人早上起床後感覺口幹舌燥,這就表明膽經出現了問題,說明體內有熱,此時就可以按摩臨泣穴位。這樣將可以將瀉肝膽之氣逆降。另外,臨泣穴位還可以治療氣喘。按摩臨泣穴位的時候,再配合小柴胡湯進行口服,這樣的治療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