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過“腿腳語言”,了解身體健康(3 / 3)

六、如果甲狀腺機能不足的話,就能引起全身浮腫,腿部也能產生相應地狀況。

手腳麻木主要體現在腿腳和四肢上,有時還會伴有疼痛感,甚至會感到四肢無力。情況不嚴重的人,隻是腳趾會感到輕微的麻木,但是情況嚴重的,全身上下都會感到非常的麻木。

麻木的感覺也分很多種,有的像小蟲子在身上爬,有的像被針刺痛的感覺,有的人還會感覺皮膚像變厚了一樣,感覺變得很遲鈍,不靈敏。這種麻木的感覺大多都發生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有的甚至會被麻醒,早上醒來之後雙腿還會感覺困漲,麻木感不會很快消失,各種感覺變得不靈活,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做緩慢的運動來緩解一下。

這種麻木的症狀往往會在寒冷的刺激或過度勞累的情況下加重。於是就會引發全身乏力,手腳冰涼。還有一些人在肢體麻木的時候腳下不穩,容易失去重心。如果麻木的病情嚴重,就會造成肌肉萎縮。對於大多數肢體麻木的患者而言,他們的肌肉都是正常的,堅持運動,麻木症狀也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化驗查不出異常。其實,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慢性疾病,有的甚至會持續數十年。

一、腿腳麻木出現的原因有:

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腿腳麻木。

2.患者吃了一些西藥,其副作用沒有消失,而會伴隨著血液活動。

3.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容易腿腳麻木。

4.關節有問題,長期受風造成的。

5.身體中的一些部位有炎症。

二、西醫西藥治療腿腳麻木的方法:

腿腳麻木,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的藥物如下:

1.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6、彌可保等。

2.靜脈注射一些藥物,比如丹參注射液、胞二磷膽堿等。

3.采用激素治療的方法,這種方法要逐漸將藥物的量減少。

4.可以用地巴唑、輔酶A、細胞色素C等藥物進行治療。

一、揉搓湧泉穴:將手掌放在湧泉穴處快速揉搓,直到有熱感為止,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揉搓湧泉穴100下,然後再揉搓各腳趾100下。中醫學認為,腳是人體諸多經脈的彙集處,它和全身的各髒腑、組織都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刺激湧泉穴,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的功效。堅持揉搓此穴,手腳冰涼的症狀會有所減輕。

二、揉搓勞宮穴:勞宮穴在手心部。揉搓的時候可以一手握拳,揉搓另一隻手的手心部,當手心感到微熱時,再換另一隻手繼續揉搓。

三、按揉氣衝穴:氣衝穴在大腿根裏側,這個穴下有一根動脈。揉搓的時候可以先按揉氣衝穴,然後再按揉動脈,一鬆一按,交替進行,直到覺得腿腳有熱氣下流時停止即可。

四、按揉、拍打腎俞穴:該穴位在兩邊腰眼,可以輕輕用力拍打,兩邊各拍打100餘次即可。

另外,也可以采用食療的方法,它對於改善陽氣虛弱的狀況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大棗紅糖湯(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每晚煎茶喝)對改善手腳冰涼具有較好的療效。在冬季,手腳冰涼還可適當吃些羊肉、狗肉等,這兩種肉可以暖中補虛、益腎養肝、開胃健脾、禦寒去濕,當然,也要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

另外,還可以通過做瑜伽練習來改善畏寒體質。練習的時候,動作要緩慢,同時緩慢呼吸,把思想集中到自己身體上,從而讓自己的神經係統平靜下來,減少肢體末梢血管周圍神經的過度緊張,讓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狀況得到改善,這樣就能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

一、暖身式

作用:溫暖脊椎、椎間盤,可以擴大氧氣吸入量,讓腹部器官得到更好地補養。

具體做法如下:

1.昂首挺胸,兩腳慢慢開列與肩膀同寬,吸氣,雙手合掌舉過頭頂,腦袋盡量向後仰望。

2.吸氣,雙手落下至腿上,向下逐漸彎腰,雙膝伸直,手往下滑至腳踝。

3.頭自然下垂並貼於兩腿之間,要保持一小會兒時間。

4.上身慢慢起來,雙手從腳踝處開始向上滑動至胯部,然後將頭部後仰至最大限度。

5.回複站立姿勢,連續做上述動作直到身體發熱。

二、雲雀式

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四肢冰冷。

具體做法如下:

1.雙膝跪地,上身挺直並將雙手自然下垂。

2.左腿漸漸往後伸展,腳背著地,吸氣,同時兩臂向前平伸,與地麵平行。

3.呼氣的同時身體向後伸展,骨盆前推,頭部後仰。

4.保持這樣的姿勢並連續做5次深呼吸。

5.還原至起始姿態,換腿並進行重複練習。

三、泡腳是緩解手腳冰涼的好方法

可以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隻要水漫過腳踝即可。雙腳在水中浸泡20分鍾左右,這樣就會全身溫暖。

泡腳的同時可以揉搓雙腳,這樣的話對治療手腳冰涼的效果更好。

生活處處皆學問,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不太在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警報。

筆者的一位患者是中年人,特別喜歡釣魚,所以他長期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中待著。漸漸地,他犯了腰痛的病,以至於不能長時間站立,走路超過100米腰就疼得需要歇一會兒。後來去醫院檢查,他被確診為椎管狹窄症。

什麼叫椎管狹窄症呢?其實這就是指脊柱的椎管變窄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其中不但有先天因素,而且有後天因素。其中,在先天因素中,絕大部分是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而後天因素絕大多數是椎間盤突出造成的。臨床醫學研究發現,得這種病的主要集中在四五十歲左右人群中。

那麼,我們要防治椎管狹窄,平時該如何做呢?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我們要先分別揉自己的以下穴位:申脈、太衝、三陰交、照海、委中、承山、委陽、秩邊、少海、腰俞承扶等穴位,每個穴位順時針揉3圈,然後逆時針再揉24圈。督脈上的命門穴依後天八卦象數為6,我們就以命門為中心,按照上、下、左、右的順序,等距離定4點,每個點順時針揉按60圈,逆時針揉轉60圈,然後中間順轉100圈,再逆轉100圈。每次都按照這樣的順序和要求去做即可。

筆者就按照這樣的方法給這位患者進行了治療。經過一個療程,患者說他的病情好多了。而且每天都出去鍛煉身體。現在,這位患者的病基本痊愈了,他的精神狀態也有了明顯的好轉。

所以,我們平時要多注意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反射區,多摸摸這些反射區,看有沒有疙瘩或條索。這些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是非常必要的。隻要自己處處留心,多關照一下身體,健康就會一直關照你。

當我們在每天晚上泡腳或者躺在床上的時候,用兩隻腳的腳後跟相互揉搓,腳後跟是子宮的反射區,我們每次都可以揉搓五分鍾,對於女性而言,這種方法是非常實用的。它可以為女性的子宮保駕護航。

中國一直就有一句話:站有站姿,坐有坐相。那些經常習武的人,通常會講究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可是,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他們難以將這種做法長期堅持下去,他們通常會隨心所欲,怎樣舒服就怎樣待著。

雖然站和坐看起來如此簡單,卻反映出了很多人體的一些健康信號。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不管是站著或者是坐著,通常都喜歡把自己的腳側著放。

馮梅去自己的一位朋友家聊天。她的這位朋友是一位醫生。她們剛開始聊的時候,馮梅還是規規矩矩的坐著,可是聊了一會兒後,她的雙腳就開始不老實了,她將兩隻雙腳側立著。朋友看見後就問她:“你的月經是不是不太正常?”她說:“是啊,你怎麼知道?我已經兩個月沒來月經了。在近一年的時間裏,我每次的月經量都特別少。”她的朋友說:“我先不給你說我怎麼知道的,這個答案一會兒再告訴你。現在我給你按一下你身上的一個部位,看你是不是疼。”於是,馮梅的朋友在馮梅右腳腳踝旁邊按了一下,結果,馮梅立刻疼得叫了起來。

朋友發現馮梅的子宮反射區出現了一個疙瘩,於是便給她揉了揉子宮反射區。剛開始的時候,馮梅疼得亂叫,五六分鍾之後,她便逐漸安靜了下來,她對朋友說自己的肚子裏熱乎乎的。

馮梅很好奇地說:“快給我說說你是怎麼知道我的身體情況的?而且最讓我想不明白的是,我也沒有告訴你我月經不正常啊!”朋友開玩笑說:“從你的腳的擺放姿勢就能看出來,因為我看你的腳總是不老實。”馮梅說:“是啊,我一直都有這個毛病,我家人還經常說我,覺得我坐著的時候腳總是不老實,總愛將雙腳側立著放。說真的,對我而言,側立放著我就是覺得舒服。”

事實上,馮梅的朋友說得一點也沒錯。人的雙腳到了內腳踝的這片區域,對於女子而言,這片區域就是她們的子宮反射區。對於男性便是前列腺。通常情況下,足弓或者是前列腺有毛病的話,隻要去按這個區域,就會感到疼痛。如果嚴重的話,內腳踝這片區域就會有疙瘩。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生活中很少見到像馮梅一樣雙腳都愛側立的人,很多人都是單腳側立。哪隻腳喜歡側立,就表明這一側的子宮有問題。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隻要發現自己的腳後跟突起一塊,這就表明自己的腳後跟可能異位了,這時候就一定要去醫院治療。

對於大多數女性而言,她們的子宮都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關注自己腳上的子宮反射區。這裏給大家介紹一個既實用又簡單的方法:每天用大拇指推拿內腳踝區域30下,這對子宮反射區而言能夠起到就很好的保健作用。如果子宮反射區摸起來有疼痛感或者有疙瘩產生,那就要重一點揉捏。當我們把自己腳上的疙瘩揉開了,那麼子宮裏的腫囊也就化開了。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喜歡腳外側著地,夏天穿的少,在冬天的時候也喜歡穿裙子,所以有這種情況的女性,一定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子宮反射區是不是有問題。

對於女性而言,子宮是她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經常按摩腳部,才能讓健康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