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用三道鐵鏈子鎖在床上,動彈不得。
門開了,陽光刺得廖仲愷睜不開眼。
兩個背槍的衛兵拿了一碗飯一碗菜進來,鬆開了他身上的鐵鏈子,說:“吃吧。”
廖仲愷吃著帶著餿味的飯菜,注意聽著他們的交談。
一個說:“總統府打下來了,可沒抓住孫大總統。”
另一個說:“聽說跑到軍艦上去了。”
頭一個說:“不關咱的事……”
廖仲愷放下了碗筷,吃不下去了,他知道陳炯明已經向革命者全麵開刀了。
他惟一的希望是孫中山別出什麼意外,有孫中山在,革命這盞明燈就會長明不滅。
這時,永豐艦孤零零地浮在珠江口外。
孫中山、林直勉等人站在前甲板上,遙望著地平線上廣州的輪廓。
孫中山說:“不要緊,置之死地而後生嘛。”
林直勉不能正麵埋怨,拐了個彎說:“假如我們早一點防備,不會這樣倉促……”
孫中山說:“這都是由於我的輕信。我總是不習慣於用最壞的推測去想別人。”
林直勉歎了口氣,說:“不要緊,李烈鈞、許崇智他們已經知道廣州之變,正在晝夜兼程殺回廣州來,廣州會失而複得的。”
孫中山問:“討逆電報發出去了嗎?”
林直勉說:“發出去了。”
孫中山又指令給蔣介石發報。
林直勉說:“還是先生口授電文吧,我們召他,他不會來的。”
孫中山點點頭:“你記。”
林直勉站著記錄,孫中山口授道:“廣州事變,陳炯明叛變,我受困在永豐艦上,事緊急,盼速來。”
林直勉說:“這簡直是在請蔣介石來勤王救駕了。”孫中山沒有做聲。
來參加軍事會議的各艦艦長到了,保衛營營長葉劍英和永豐艦二副胡應求在甲板上值班放哨,林直勉等人簇擁著孫中山回到艙裏去主持會議。
孫中山問:“各艦艦長到齊了嗎?”
林直勉說:“到齊了,7艘軍艦艦長都到了。”
永豐艦長馮肇憲起立立正:“永豐艦艦長馮肇憲奉命來到。”
又一個艦長起立:“楚豫艦艦長招卦章到!”
又一個艦長朗聲道:“永翔艦長到。”
孫中山說:“我們現在隻剩下這幾塊漂浮的陸地了,我們很困難,也可以說很狼狽,可你們記住,叛變不得人心。現在,北伐大軍已奉命回師平叛,我們應堅守待援,以圖海陸夾攻,務殲叛逆,以彰法典。”
這時,馬伯麟進來說:“長洲要塞司令馬伯麟報告,對麵村子裏有個叫徐樹榮的義士,帶了180個弟兄,前來為總統效力。”
說畢,他遞上了一個帖子,說:“這是180人簽名的血書。”
孫中山看著那一個個紅殷殷的名字,一陣激動,他大聲說:“誰說我們孤立無援?誰說我們不得人心?”他回頭問,“人呢?人在哪?”
馬伯麟打開水密門,黑衣綢褲的徐樹榮跨了進來:“徐樹榮參見總統,特率琵琶鄉村民為革命效力!”
孫中山說了一聲“好”,隨他走出艦長室。
孫中山從艦上向海裏望下去,徐樹榮的隊伍乘了十多條船,個個英姿勃勃、全副武裝。
徐樹榮舉起右手,向孫中山發誓道:“我代表180名弟兄向總統宣誓,一定服從中山先生,護衛中山先生,如有違背,墜海而死。”
底下的義士們齊聲高呼:“保衛中山先生!”
孫中山說:“好,徐樹榮,我委任你為別動隊隊長,立刻到長洲要塞布防。”
徐樹榮說:“是!”
突然,人們發現,一艘小電船破浪而來。
馬湘和宋慶齡等人乘坐電船在靠近永豐艦。
艦上在打旗語問話。
馬湘問:“他們擺什麼旗呀?”
宋慶齡說:“是在打旗語,我們該用旗語回答。”
馬湘說:“我哪會呀!”
黃惠龍說:“不回答就開炮了。”
馬湘用兩手在嘴邊圈成個喇叭筒狀,大聲吆喝著:“孫夫人在船上——”
宋慶齡笑道:“這能聽得見嗎?”
正當永豐艦的前主炮搖起來,艦長馮肇憲說“靠近一點再打”時,孫中山從望遠鏡裏看到了宋慶齡,還有拚命擺手的馬湘。
孫中山高興地說:“別打炮,宋慶齡來了。”
馮肇憲說:“好險。”
小電船已經駛到永豐艦下,馬湘陪著宋慶齡上了永豐艦。
馬湘給孫中山敬禮:“總統先生,粵秀樓沒有守住,我隻保了夫人脫險,請按軍法治罪。”
孫中山說:“蠢仔!我早聽說了,你們幾十個人,打敗了叛軍30多次衝鋒,葉舉的叛軍在你們的陣地前扔下了300多具屍體,你們個個是英雄好漢,應該立功受獎。”
馬湘說:“孫夫人臨危不亂,姚觀順想豎白旗,她授權給我,說誰想投降,立刻槍斃,下子穩定了軍心。在最緊急時,她也沒忘了到總統府去打開保險櫃,燒毀了文件,拿出了大印。”
眾人鼓起掌來,宋慶齡這才想起來大印,忙從腰上解下,遞給孫中山:“大印丟了,我怕你做不成總統了。”
孫中山和眾人都笑了。
張繼在一旁說:“我們對孫夫人該刮目相看了,這是一樁偉大的婚姻,宋女士不愧是巾幗英雄。”
孫中山開玩笑說:“你們不再聲討我就行了,用不著給宋慶齡立牌坊!”
張繼大為不好意思。
孫中山四下環顧一圈,關切地問:“尹維俊她們倆呢?她們在哪?”
沒等說話,宋慶齡先哭了。
孫中山已經預感到了什麼。馬湘說:“她們都犧牲了,尹維俊死得更壯烈……”
宋慶齡嗚咽著說:“我們往總統府撤,過天橋時,尹維俊撲到我身上,掩護了我,她卻死了。”
孫中山心情十分沉重,沉默了半晌,說:“下半旗,為他們致哀吧。”他第一個脫下帽子,所有的軍人也脫下帽子。
粗獷的汽笛聲響起,永豐艦主桅上的海軍青天白日旗徐徐降了一半。
永豐艦的水手向另外幾條軍艦打著旗語,很快,另外幾條軍艦也降了半旗。
7艘軍艦同時拉響汽笛,汽笛聲壓過海浪的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