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浙江產業集群營銷治理研究(2)(3 / 3)

浙江各地已對初級專業市場進行了多次升級換代,將大量低檔次的攤商和過多的商品庫區,改造成大型營銷中心,設置商務中心、展示中心、貿易洽談區,形成高檔次的營銷中心,為產業合作營銷提供平台;培育無形市場,開展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異地建設專業市場。

3.核心企業治理

浙江產業集群發展已近30年,產生了一些核心企業,如海寧皮革集群中的雪豹、卡森、蒙奴等;寧波服裝集群中的杉杉、雅戈爾等;樂清低壓電器集群中的正泰、德力西等。在這些集群中,已形成“產業加工配套、核心企業研發總裝;產業製造、核心企業建網絡、打品牌”的分工協作體係。在集群合作營銷中,核心企業以品牌效應發揮紐帶、組織者作用,在核心技術的研發和使用中發揮創新和導向作用。核心企業憑借較雄厚的經濟實力、較大的網絡支配權力和較強的區位能力,在與市場的博弈中討價還價能力較強。核心企業將主要資源投放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品牌建設和營銷網絡建設,出現了許多馳名商標和國家級著名商標。為了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主導產業鏈戰略環節,浙江產業集群中的核心企業已嵌入全球價值鏈,通過自主創新,在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從貼牌走向自創國際名牌。

4.地方行業協會治理

伴隨著產業集群成長起來的浙江各地方行業協會,作為行業企業間的製度化合作機製,既能自發地采取集體行動,提供企業通過市場機製不能提供的集體性服務和產品,又能通過向政府遊說或獲得政府授權來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的公共品和基礎設施,成為溝通企業與政府、社會、市場的橋梁。行業協會彌補了市場失靈的職能,也彌補了政府失靈的職能。浙江各地方行業協會憑借信息優勢、人力資本優勢,其為企業服務的職能,自律、協調、監督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職能,協助政府部門加強行業管理的職能,已經得到了初步的體現和發揮,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正在逐步得到政府、企業、社會各個方麵越來越多的支持和認同,目前浙江各地方行業協會已經具備了發揮更大作用的條件。

浙江產業集群中,行業協會在組建方式上主要有兩種:官辦或自發建立。官辦行業協會,利用政府的資源優勢、大量授權及影響力,組織集群企業開展集群營銷活動,不足之處在於:不能完全代表企業的利益,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過分幹涉。由民營企業家自發自願組建起來的民辦行業協會,通過自選領導、自籌經費、自理會務、自我協調等方式進行民主治理,在長期的協調活動中摸索出了一套基於群體自願遵守的行規行約。盡管民辦協會的數量已遠遠超出了官辦協會,但是受其“民辦”出身的影響,這類協會大多無法得到政府的扶持,特別是政府職能部門的授權,缺少必要的權限和職能,很難為企業謀利益。目前少數運作較好的協會尚能發揮部分自律功能,並為企業提供有限的信息服務。但從總體上看,國家經貿委枟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工商領域協會的若幹意見枠中規定的17項職能中有很多職能現有協會都無法承擔。特別是參與製定行業標準、對行業內重大技術改造與開發項目進行前期論證、組織科技成果鑒定和推廣運用等職能更是無從談起。此外,由於民辦商會尚不規範,會員素質參差不齊,商會的功能遠未發揮,因此缺少足夠的公信力。

浙江產業集群所在行業組建行業協會的積極性高漲。但由於體製和機製等原因,行業協會的發展還存在著行業代表性差、職能發揮不全、自律機製不健全、行政依附性強、缺乏應有獨立性等“通病”。現有行業協會不僅在功能上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集群營銷管理的要求,而且在組織形式、運作機製上也存在很大缺陷和隱患,需要加緊進行實質性轉變。據我們調查,在世界公認的行業協會的17項職能中,浙江產業集群中的行業協會隻承擔了5項。因此,行業協會在集群合作營銷中的治理能力極為有限。